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新朝代> 八十四 朝議 一

八十四 朝議 一

  蕭明月沒有趕上開國大典,這是他們預料到的事情,夫妻倆用書信相互彌補對方的遺憾。王越對周宗和他的提議非常感興趣,周宗鎖說的是王越沒有想到的,說明這個人有超前的意識非常值得任用。另外對次子的表現也同樣欣喜,世烈的話大部分都是王越夫妻間討論的內容。世烈能夠正確的使用,說明他能正確的理解其中的含義。知道和使用是兩個不同的境界,世烈現在才十歲,那麽很可能他有這方麵的天賦。


  既然世平對從政不感興趣,王越有了放棄讓他從政的打算。王越對世平的執著主要還是寄托了對楚憐兒的情感,王越知道這樣做無論對生者和逝者並非是最好的選擇,他還是這麽做了,現在是改正過來的時候了。


  對周宗的使用蕭明月有重用的打算。原因是周宗是一個有超前意識的舊文人,而且有在朝為官和外放的經曆,他的各方麵經驗非常豐富,這些都是宋璋、葉華所不能及的,是現階段王越與文官集團角力的好幫手。特別是周宗沒有家族背景,這一點至關重要。缺少必要的勢力,他隻能依附王權才能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


  蕭明月在信中還提到了要與周宗聯姻,這樣即使周宗能官至高位,文官集團出於對外戚的敏感一定會限製周宗的發展,使周宗不會對王權產生威脅。


  由於蕭明月考慮非常周全,至少比王越想得多,所以王越隻能答應她的要求。


  王越在給蕭明月的信中介紹了開國典禮的大致情形,特別提到了閱兵式中當軍樂中經過戰爭洗禮的將士們踏著正步走過王宮前的廣場時,整個圍觀的百姓沸騰了,王越還注意到了晉國使節的臉色非常難看。


  開國大典結束後文官們對王越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轉變,特別是這次作戰在接收州縣的過程中文官們明顯的感受到了閩國的繁榮。很多在以前認為比閩國城市發展的要好得多得多城市已經被閩國超越了,比如杭州。很多官員在接收杭州之後感覺生活不習慣了,那裏沒有在福州方便。現在王越在朝堂上的反對聲明顯比過去低了很多,很多議題能夠很快的被通過,和他抬杠的人少了。現在很多官員就事論事,能夠客觀的看待問題。


  蕭明月看著王越的來信開心的笑了。


  回到福州看到整個城市有一種異樣的感覺,人們的臉上洋溢著一種熱情,人們交談著給人一種自豪。蕭明月心裏打鼓,她開始懷疑遷都的正確性。


  回到王宮蕭明月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她的擔心也引起了王越的猶豫。這種猶豫隻是暫時性的,很快王越從幾個方麵考慮感到遷都勢在必行。


  第一王越與文官集團的摩擦始終存在,現在有所改善並不代表消除。這對閩國的發展極為不利。遷都之後閩國的文官集團要麵對北方文化勢力的侵襲,他們想保住權勢就必須依仗皇權,這樣反而有利於上下團結一致。


  第二整體的作戰中心要向北方轉移,都城的位置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及時對戰爭進行應變,那麽很容易失去戰場上的主導權。


  第三今後朝廷的施政需要更多的照顧到北方,畢竟南方和北方的差異比較大。及時發現問題修改政策就顯得尤為重要,鑒於這個問題都城將來還會北移。


  蕭明月歎了一口氣,她明白王越心中所想。她還記得當年他給她畫的那張地圖,一張疆域非常遼闊的大帝國,這裏麵也有她的契丹。蕭明月歎了一口氣,她隻希望到了那個時候能像現在那樣沒有多少殺戮。

  第二天的早朝,看著所有文官興高采烈的文武百官們,王越似乎也被感染了。這個時代的文人的平生抱負無非是“修身、齊家、平天下”而今他們真的要平天下了,這讓文官們怎能不興奮。


  文官當中禮部尚書韓宗琦的嫡長女定給了世平,出於外戚不能入閣的慣例,韓宗琦隻能在禮部尚書的位置上終老一生了。但是韓宗琦並不覺得沮喪,官製改革後六部尚書也有了很大的參政權,朝廷的重大舉措都需要有六部尚書的參與。因此韓宗琦認為自己入不入閣並不要緊,關鍵的是韓家能夠和閩王聯姻將對家族有很大幫助。現在韓家正在積極的將觸角伸向各個領域,他們與別人的合作非常容易。


  韓宗琦一家原是河北韓氏的一枝,由於是偏房在族中不受待見。河北經常受契丹騷擾,韓宗琦的祖先於隋末遷至嶺南。幾代相傳到韓宗琦方有些起色,因此韓家更看重的不是個人的成就而是家族的振興。韓家的族長名叫韓有維,是個踏踏實實的人,韓宗琦能夠位居高位純粹是受了他的影響。


  韓宗琦才學算不上特別出眾,但是為人謙和且勤勉肯幹,於是得到了各方一致的好評。其實他能在各方勢力的夾縫當中一路走到六部之首的禮部尚書,又怎麽會是一個蠢人呢。


  他借著與王越下過一盤棋,得到過王越口頭上的承諾,看準機會邀請到了王越一家來到宅邸一遊。


  在女眷的聚會當中黃妍看中了韓家的嫡長女,要給世平說親。王越對黃妍的眼光是佩服的,蕭明月更是領教過黃妍的厲害,以她後族女的身份也不是黃妍的對手。兩人自然是言聽計從,毫無異議。於是定下待世平年滿二十便要成親。


  由於有了這一層關係,今天韓宗琦受大家所托,要探一探王越對於一統中原的看法。


  韓宗琦和王越見麵也不算多,但是他看得出王越比較喜歡直接一些。有時候你繞彎子他也會正麵回答,可是有時候為陛下會跟你對著繞。能不能繞得過王越,韓宗琦殊無把握,所以他決定還是直接一些的好。


  在日常商議之後,韓宗琦很直接的問了一下:“陛下,我紅旗軍克複疆土,而今更是舉國歡慶。臣以為民心可用,中原百姓於水火之中冀盼大軍臨至。”


  王越聽了韓宗琦的話,環視了一眼文武百官。笑著問:“韓大人這句話可是代大家問的?”


  韓宗琦正色道:“臣所言確實是眾人所想,不知陛下何時能複我漢家河山。”


  王越笑著回答道:“韓大人問的很好,如今天下紛亂,我們從小國寡民走到今天,有了奪取天下的實力,這和諸位的勤勉勤政是分不開的。大家想趕緊拯救百姓於水火,這個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現在肯定不行。第一,我們曆年戰亂不止,國家耗費錢財一萬萬七千萬貫錢。這是什麽概念,我們閩國原有人口三百萬,相當於差不多每個人拿出了將近六十貫。我查了一下漢、吳、唐、吳越的賬冊,他們戰爭的費用加起來差不多四千萬貫。我們四國的人口加在一起不到兩千萬,意味著平均每個人要拿出十貫多的錢。日子過得不錯的尋常人家一年不過三十貫。如果我們什麽都不幹,單算閩國五口之家可以過十年,總的算下來所有的百姓也能過兩年。”

  古代的文官對數字沒有什麽概念,王越很詳細的給他們講解。都說打仗費錢,但是這花費究竟有多大,大家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王越現在就給他們這個概念。


  明白了打仗這麽花錢,文官們開始肉痛不已。王越趁機因勢利導的說道:“這仗我們打不起呀,咱們國庫說不上裏麵可以跑老鼠,可是也差不多了。”


  有文官說道:“不是還有海貿商行和保險行嗎?”一些文官又開始盯上王越的錢袋子了。


  這時戶部尚書李士謙站出來說了一句良心話:“諸位大人,打仗的費用裏麵至少有六成是兩個商行出的,如果單靠國庫,我們一仗也打不起。”


  王越讚許的看了李士謙一眼,說道:“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點,我們打不起了。”


  有官員說道:“陛下所言不實,據臣所知兩家商行曆年所得至少是軍備的三倍,陛下怎麽說沒錢了呢?”


  王越看了那位官員一眼並不以為忤,而是耐心的解釋道:“是四倍。在解釋兩家商行錢財的花費之前我先解釋一下國庫錢財的去向。”


  王越頓了頓,見大臣們都聚精會神的聽他在說話,便認真的說道:“我們國庫的錢主要花費在主要用在治水、辦學、薪俸、修繕城牆這些方麵。其他的諸如修橋築路、技術開發、城市擴建、養兵武備等等都是由兩家商行承擔。每年戶部都要和兩家商行互查,這個裏大人應該是知道的。”


  被王越點名之後,李士謙的臉色瞬間變得難看起來,半晌他才說道:“陛下說的不錯,這些年來我們和兩家商行互查。年年都是兩家商行的賬冊清澈見底,他們賬冊的數量是戶部賬冊數量的三倍,我們花一個月的時間就能查完,他們查我們的帳卻要花三個月的時間。不是人家的帳房沒本事,而是戶部很多的賬冊有問題。除了亂更多的是做花帳,戶部年年都有人被查出貪腐。”


  說完李士謙跪下道:“臣禦下不嚴請陛下責罰。”


  王越抬手示意李士謙站起來,而後說道:“責罰不是目的,責罰是希望你們能夠記住並改正。我很早就說過,不要指望讀過聖賢之書就能情操高尚了。正像你們自己說的哪朝哪代沒出過禍國殃民的奸佞之臣,這些人難道不是金榜題名?所以我們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官員的操守上。”。


  “好了,我們言歸正傳。現在我們財政枯竭,國家需要休養生息。新獲得的土地上需要我們去治理,我們自身也需要變革,做好這些需要時間。我們不忘初心,做好自己,做好分內之事,這天下遲早是我們的。”


  說完,王越繼續說道:“根據情勢的變化,目前都城繼續設在福州已經不合時宜了。這裏距離中原太遠,對那裏變化的反應太慢,不利於我們做出及時正確的決策。另外剛剛拿下來的地方需要我們精心治理,沒有了朝廷的鎮製約束,我們的很多治國良策到了一些人的手中就變成了禍國之策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