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衝壓機
每一位農民都知道,種地離不開水,就算再能抗乾旱的作物,若是一點水沒有那也是無法生長的。
有了這座水庫,除非是連年乾旱,水庫乾涸,否則水庫下游這片土地是不用擔心的,只要這片土地有收成,他們就不會挨餓。
李景站在人群中,跟大家一樣,李景的心情也非常好。
李景知道這座水庫就是紅山嶺的命脈,有了它,紅山嶺就有了豐收的保證。
遠遠看著水庫下面的田地,李景一時感概良多。
猛然間,李景心裡萌生一個念頭,這水庫的水難道只能用來灌溉么?
水力可是最原始的動力啊!難道就這麼白白的浪費了么?
水庫的水位這麼高,一旦開閘放水,這將產生多大的能量啊!這些能量能不能利用起來呢?
李景獃獃地看著水庫下面的田地,一時想的入神起來。
見李景突然失神,沈正微微有些奇怪,輕輕碰了李景一下說道:「賢侄,想什麼呢?」
聽到身邊有人說話,李景這才醒過神來,一看是沈正,忙笑道:「沒想什麼。對了,叔,你說這水庫里的水咱們有沒有法子利用一下。」
「咱們不就是利用這裡的水澆地么?怎麼?你還想做什麼?」沈正奇道。
李景搖了搖頭,心知自己這是問道於盲了,沈正乃是商人,哪裡懂得怎麼利用水。
但是站在李景旁邊的老河工聽了沈正的話卻笑道:「沈老爺,其實這水庫里的水還是可以利用一下的。」
「哦?怎麼利用?」沈正奇道。
老河工指著水庫兩側的山說道:「沈老爺請看,這兩側的山勢並不陡峭,而且土層甚厚,完全可以開出糧田,雖然山上無水,但是咱們可以用水車把水提到山上,這樣一來,就解決了山上田地灌溉的問題。」
聽到老河工說到水車,李景腦子靈光一閃,似乎想到了什麼。但隨即被老河工後面的話吸引,山上開田,那不就是梯田么?只要能把水引上去,那同樣可以種糧啊。
「老人家,您會製作水車么?」李景忙道。
「呵呵,我不過是個河工,哪裡會做水車?不過我見過有人使用過水車,通過水車把水從低處調往高處。」老河工笑道。
這時沈正也聽明白了,當即笑道:「賢侄是想做架水車澆灌山上的田地?這個好辦,我高價懸賞,找個會做水車的人還不容易?」
那老河工搖搖頭笑道:「這倒不必,只需找幾個木匠即可,我見過水車,那玩意兒做起來不難。」
李景大喜,忙問沈正:「咱們山上可有木匠?」
沈正搖搖頭笑道:「咱們山上別的沒有,木匠有的是,不然的話那些房子如何建造?」
李景笑道:「我是歡喜地忘了。」
沈正笑著點了點李景,轉身對身邊的張鰲吩咐了幾句,張鰲點點頭,轉身離開。
過了一會兒,張鰲領了幾位老人過來說道:「大哥,沈叔,這幾位都是木匠出身,手藝都是沒得說的。」
李景點點頭對那幾位老人說道:「幾位大叔,你們研究研究,看能不能做出架水車來,要是有了水車,咱們就可以在山腰下面開荒種田了。」
其中一位老人搖搖頭道:「聽說過那東西,不過沒見過,要是見過的話,肯定能做出來。」
李景笑道:「這個無妨,這位河工大叔見過,你們按他說的做就行。」
那老木匠點點頭道:「那就好辦。」
老河工笑道:「我也只是見過個樣子罷了,也不知對不對,說出來你們聽聽,老哥兒幾個一起參詳一下。」
說著那老河工俯下身來,拿起一根樹枝,想了一會兒便在地上畫了起來,一邊畫一邊跟幾個木匠解釋。
這水車確實很簡單,說白了就是一圈巨大的扇葉,通過水流的動力使扇葉轉動起來,當扇葉向下轉動的時候,在下面用木槽把水接住,然後引出去。
唯一的難度就是製作扇葉,因為扇葉實在太大,需要極堅實的木材才行。
再一個就是水車放置的位置,必須在水流最急的地方,這樣才能讓扇葉轉動起來。
看到老河工畫的水車漸漸成形,李景忽然猛地一拍腦袋叫道:「我明白了!」
聽李景大叫,那老河工和幾位木匠心中奇怪,心中俱道:「你明白也不用這樣啊?又不用你動手做水車。」
他們哪裡知道,李景想的其實並非水車,而是根據水車的原理,做一個水力衝壓設備。
李景也顧不得跟眾人解釋,急匆匆跑回自己的住處,找來紙筆,便開始描繪起來,很快一個簡易的水力衝壓機便勾勒出來。
這台水力衝壓機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利用水車的扇葉帶動小齒輪,然後小齒輪帶動大齒輪,當大齒輪轉動的時候,帶動拉杆,再帶動吊臂,使吊臂進行上下往複運動。
李景畫好圖紙,又簡單地修改了一下,然後拿著圖紙興沖沖地跑回。
見了那幾位木匠,李景把圖紙展開道:「你們看看,這個能不能做出來?」
那幾位木匠看了一會兒,雖不知李景做這個東西有什麼用處,不過還是點了點頭道:「能做出來,就是要費些工夫。」
李景大喜:「不要緊,只要能做出來就行,做出來以後我有重賞。」
李景不能不高興,因為只要水力衝壓機做出來,火槍的製作工藝就會大大的前進一步。
遂發槍比火繩槍先進,但是製造起來也遠比火繩槍麻煩的多,尤其是槍機火帽之類的精密部件,哪怕通過模具製造也很容易出現問題。
因為在製造這些部件時,是把鐵水倒入模具當中,模具瞬間加熱很容易變形,這時只能重新再做一個模具,但是這個時候可沒有什麼精密儀器進行測量,全憑眼力判斷,模具的規格很難做到一模一樣,這樣一來,做出來的這些部件經常會出現誤差。
這些部件要是大一點還好辦,偏偏這些部件都非常小,打磨的時候實在費勁,很難把相同的部件做到一般大小。
這就出現一個問題,就是每一支槍的規格可能都不一樣。也就是說,槍支的部件不能替換使用,即便勉強替換,也很容易出現故障。
但是有了水力衝壓設備,就可以改變這一缺點。
通過衝壓先做出一批模具,然後用模具衝壓部件,這樣一來部件的大小就幾乎沒有差別,可以做到替換使用,同時槍支的製造速度也會大大提高。
同樣,這個設備還可以用來製造槍管。
要知道明代的匠人們在製作槍管時,主要靠人力拿著鑽頭,把一個實心的鐵棒鑽通。
這樣的製作工藝可以想見槍管的內徑誤差會有多大?
由於槍管內徑的粗細有差異,致使許多士兵在使用火槍時,總要面臨炸膛的危險。
李景雖然改變了火槍的射擊方式,但是槍管的工藝問題卻一直沒有解決。
可以說槍管是李景最不滿意的地方。
當李景看到水庫的落差時,就隱隱想到利用水壓作動力的法子。
但是這只是一個念頭,直到看到老河工畫出水車的圖紙,這才想到如何利用水的勢能。
雖然李景對機械設備不是很在行,但是他畢竟看過這些東西,知道這些設備運行的原理和功能。
當然,現代設備在運行時依靠的是電力,此時只能運用水力,效率差了許多。
另外用木材做出的水力衝壓機肯定是不耐用的,李景也沒指望一直用木質的機器工作,他需要的是用這台木質機器做出鐵質的部件,然後一步一步把木質機器換成鐵質機器。
當鐵質的機器造出來,就可以進行槍支部件的衝壓了。
李景知道古人其實是很有創造力的,甚至比現代人更有創造力,只是由於大多數人不懂科學,對很多事物不能理解,這才產生迷信。
水力衝壓機的原理自己雖然明白,但是手下的匠人們卻未必明白,李景需要做出木質的實物,讓這些人見識一下,這樣才能讓他們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讓他們信服。
李景相信,只要自己給手下這些人打開一扇窗戶,這些人肯定能通過這扇窗戶看到外面的光明。
聽幾位木匠說能做出這樣的機器,李景當即讓沈正給這些人安排人手,讓他們抓緊時間製作機器。
要說這些匠人們雖然不知道李景做的是什麼東西,但是木匠活兒做得確實不錯,只用了十來天,就按照李景的要求把木質水力衝壓機的各個部件做了出來。
李景當即命人把這些部件組裝起來,然後通過人力轉動扇葉,檢測齒輪的咬合情況以及拉杆轉動的幅度和吊臂提升下落的頻率。
經過多次改進,一台衝壓機的雛形終於完成。
等著一切做好之後,李景讓人把機器安置在水庫閘門的下方,然後命人開閘放水。
隨著水流落下,扇葉高速運轉起來,然後帶動後續部件運轉,最後把木槌吊起來,然後落下,再吊起,如此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