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瓮城
正月初四。
送了年的第二天,李景便帶著虎頭和李定國等人來到安邑縣。
安邑縣就是運城,朱元璋建國以後,此城曾一度改名為運城,不過後來又恢復古稱。運城的歷史悠久,戰國時期,三國分晉,這裡成為魏國的國都,當時的名字就叫安邑。
由於過年,王自用等人也偃旗息鼓,找了個小鎮佔領后,舒舒服服地開始過年。
王自用過年,王二茂和周大清等人就遭罪了。既然監視住王自用的流寇大軍,還得讓士兵們也湊合過年,其中的難處可想而知。
對此,李景心知肚明,但並未予以理會。
好日子過的時間不短了,總不能光知道享福不能吃苦。
到了安邑縣以後,李景派人給王自用送了封信,約定了一下攻城的時間。
對王自用的流寇大軍李景還是比較看好的,這幫人雖然沒有經過正規訓練,但是戰鬥力還是值得一提的,
從襄陵縣南下以後,王自用等流寇首腦就跟打了雞血一樣,接連不停地攻城破縣。蒲州諸縣基本上是一天就能打下一座,要不是破城以後流寇們還要大肆搶劫一番,估計早就打到解州了。
這時包括王自用等人也看出各部聯合作戰的好處來,以前攻打州城,打多少天都未必能啃下來,現在大家整合在一起,可以全面出擊,城裡便無法阻擋。
當然,李景的炮隊在其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一般來說州城的城牆都有大炮,可惜無論是數量和質量都完全不能跟李景的火炮相比。
只要炮兵達到射程,基本上就是完全壓制,一通轟炸,城牆上基本就沒人了,然後攻城的事情就交給王自用等人來做。
流寇大軍一擁而上,自然很快就能攻佔城池。
另外這次大舉佔領晉西南地區,突擊隊的成員們在此次作戰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當王自用開始動作以後,突擊小隊就被李景派了出去,目的只有一個,監視各州縣,凡是發現有求救的信使,便即格殺勿論。
每次攻佔一座縣城以前,各條可以通往外界救援的道路都被突擊隊的成員們堵住了,凡是看到騎馬奔跑的基本就可以斷定為信使,突擊隊只要看到直接就撂倒,搜藏之後幾乎全能找到求援的信件。
因此王自用等人接連攻佔縣城,並未遭遇到官軍的援軍,所有通往外界的消息,都是由李景通知曹變蛟傳出去的。
曹變蛟知道叔叔曹文詔得了李景的好處,只好按照李景的吩咐上報。因此朝廷得知的消息就是流寇不停的攻打晉西南各處州縣,李景這邊尾隨追擊,消滅了大量的流寇,收復了若干縣城,功勞簿上的功勞是一筆接著一筆。
不過在安邑縣李景和王自用的流寇們終於遇到難題了,安邑縣的城防實在是太堅固了,城牆高大不說,而且在城牆上安置了大量的火炮。
官軍的火炮居高臨下,完全彌補了距離上的劣勢,李景要想炮擊城牆上的士兵,必須要靠的很近才行,這就冒著被官軍炮擊的危險。
而且即便攻破外城,裡面還有內城,這樣的城池就是俗稱的瓮城,到了瓮城,李景部隊的武器優勢便蕩然無存,在內城的城牆上,弓手直接就可以射到外城。
李景知道安邑縣的城防為什麼這麼嚴,因為安邑這裡產鹽,山西布政使司的財富很大一部分就來自這裡,這樣一座重鎮防禦豈能不嚴?
對於安邑縣李景是勢在必得,但也不會讓手下白白送死。
倒不是李景有什麼婦人之仁,到了李景現在的地位,以前很看重的東西已經不再看重了,為了實現他的理想,有人犧牲是難免的。
但是讓這樣無謂的送死李景是不會幹的,官軍的命不值錢,李景的兵的命可值錢的很,死一個連撫恤加家眷補償那可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上次王自用攻打翼城縣,死了兩百多人,傷了近兩千人,李景發放撫恤加補償再加上賞銀花了接近五萬兩銀子。
上次受傷的大多還是新兵,要是正兵,傷兵補償至少還得翻兩倍。
這樣的仗多打幾場,李景非破產不可。
那麼怎麼才能既攻擊到守城的官兵又不損失兵力呢?
……
安邑縣,解州州衙。
知州張理看著主簿許瀚統計出來的物資賬簿,眉頭不由緊緊皺了起來。
嘆了口氣,張理看向千戶周康問道:「周千戶,流寇還沒有攻城的舉動么?」
周康搖搖頭:「還是沒有任何動靜。」
「那派出去求援的信使有消息了么?」張理又問道。
周康嘆了口氣道:「按說應該回來了,可是過了這麼久還沒有動靜,恐怕是已經遭了不測了。」
張理擺擺手:「那就繼續派人去求援,找曹文詔,不行就到西安找洪承疇,我就不信了,安邑被圍,他們都不來救?」
周康搖搖頭道:「洪承疇是指望不上的,沒有朝廷兵部的命令他是絕不敢來救援的,至於曹文詔倒是可以找一下,只是曹文詔現在在潞安府一帶,此去沿路儘是流寇,這信能不能送到實在不好說。」
張理看著周康冷笑一聲:「周千戶,只怕不是送不到,是下面的人怕死不敢出去吧!」
舉著手裡的賬冊晃了晃,張理冷笑道:「周千戶,本官不妨告訴你,州里現有的糧食連一個月都堅持不了,就算把城裡所有的糧商的糧食全部徵調也堅持不了兩個月,流寇兵臨城下,十萬大軍把縣城圍的是水泄不通。外面調不進糧食,讓將士們喝風嗎?」
「流寇不至於圍兩個月的城吧?」知州同知劉柏說道。
張理看了劉柏一眼,哼了一聲道:「我倒是想流寇明天就走,哪怕他們來攻城都行。可是流寇走不走,攻不攻城咱們說了不算,得看援軍什麼時候來,沒有援軍,流寇圍著不走,你能把他們怎麼樣?」
劉柏聞聽默然,知道張理說的不錯,流寇走不走真的看援軍什麼時候來,沒有援軍,流寇幹嘛要走?安邑一帶民間殷實,隨便搶幾處就能撈個盆滿缽滿。
張理嘆了口氣道:「本官原以為流寇到了城下必然攻城,誰知流寇把城圍住以後便再沒任何動作,反而佔據了附近一個小鎮開始過年。這叫什麼事兒啊?難道這年頭連流寇都開始精明起來了么?」
一眾官員連連點頭,說實在的,他們並不怕流寇攻城,安邑縣城高牆厚,城內火炮甚多,兼之還有內城,流寇若來攻城,非吃大苦頭不可。
但是流寇圍而不打,恰恰是抓住了他們的痛腳。
安邑縣雖是名城,可畢竟不是西安,太原那樣的大城。流寇大軍來襲,大量的難民湧入城內,靠一座縣城如何能維持這麼多人吃穿用度?
張理看了看周康說道:「周千戶,你敢不敢帶兵跟流寇打一仗,也不用大打,只要小勝一仗,吧他們激怒即可。」
周康苦笑道:「張大人,您開什麼玩笑,我手下有多少兵您不知道?萬一我帶兵出城時,流寇來攻,誰來指揮防禦?」
張理聞聽默默點了點頭。
張理是個文官,指揮打仗就是個外行,真像周康說的那樣,出城作戰時流寇開始攻城,城裡根本沒人會指揮防禦。
現在安邑城內的官軍主要是周康這個千戶所的兵馬,再加上從別的縣城逃過來的官軍潰兵,總數加一起不到三千,剩下的都是臨時徵召的民壯,總計才一萬五千多人,跟十萬流寇作戰,這些兵力顯然是不夠用的。
劉柏看了張理一眼,然後小心翼翼地說道:「要不,咱們跟流寇私下談談?他們攻打安邑不過是為了錢糧,只要價碼合適,我想流寇拿了錢糧就會退兵了。」
眾人聽了劉柏的建議,一時面面相覷。隨即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張理。
張理瞪了劉柏一眼,心裡暗罵一句白痴。
要知道跟流寇談判乃是大忌,跟投降無異,要是被朝廷知道他們用這種法子退敵,在座諸人各個烏紗難保,搞不好就得人頭落地。因此若非萬不得已,絕不能跟流寇談判。
而且流寇為什麼造反,天災是一方面,被那些地方官逼得也是一方面。流寇對官員恨之入骨,每攻佔一個城池,必然會把那些官員殺戮一空。你要跟流寇談條件?尋死吧!
想了想,張理忽然笑道:「劉大人這個主意不錯,只是誰去跟流寇談呢?這樣吧,既然主意是劉大人出的,那就劉大人出城走一趟吧!」
聽了張理的話,再看張理的表情,眾人均知張理說的乃是反話,這是擠兌劉柏呢。果然劉柏一聽張理讓自己去談判,頓時大驚,一邊暗罵自己多嘴,一邊哭喪著臉道:「啊?讓我去跟流寇談判?張大人,我就這麼一說,您別派我去啊!隨便找個人去把咱們的意思跟流寇說一下不就完了么?」張理聽了冷笑道:「別人能做主么?咱們能拿出多少錢糧除了在座的幾位大人誰知道?你不會是想讓本官去談吧,還是想讓許主簿去?抑或是讓周千戶去談?或者是通判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