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朝大丈夫> 第二百七十九章 首功

第二百七十九章 首功

  崇禎七年七月上旬,在得知奇襲大同的部隊全軍覆沒之後,皇太極黯然收兵。


  大同會戰以大明全面勝利宣告結束。


  此役,濟世軍及大明各路兵馬共殲滅后金部隊近兩萬人,繳獲錢財無數,馬匹上萬,實是后金崛起以後從來沒有過的大勝。


  得知此消息之後,朱由檢大喜,大肆封賞邊關諸將,其中尤以曹文詔居功至偉,授輔國將軍加太子少保。


  就在朱由檢頒布敕令當日,御史劉令譽上書彈劾曹文詔,說曹文詔用兵不當,致令山西多處城堡被后金攻破,致使廣靈縣被占,無數百姓因此而喪生。


  朱由檢本來興緻盎然,被劉令譽兜頭潑了一盆冷水,剛才的好心情頓時煙消雲散。


  實事求是的來說,劉令譽彈劾曹文詔的罪名也不能算錯,因為曹文詔乃是大同總兵,廣靈縣歸大同管轄,廣靈被破,說曹文詔有虧職守也不能算過。


  但是要從整個戰役來說,曹文詔本身是沒有責任的。


  后金繞路奇襲大同後方的時候,曹文詔剛在官屯堡大破后金前鋒部隊,隨後在得勝堡與后金數萬大軍對峙。


  而且后金的部隊乃是從宣府的方向過來,最大的責任應該由宣府總兵承擔。


  現在劉令譽單隻彈劾曹文詔,隻字不提宣府的責任,實令朱由檢大為光火。


  朱由檢知道劉令譽為什麼要彈劾曹文詔。


  當年曹文詔在山西的時候跟劉令譽是鄰居,曹文詔對這些只會耍嘴皮子的言官是不大瞧得起的,加上沒什麼文化,說話粗魯,欺負了劉令譽,兩人就此結下樑子。


  不過曹文詔率兵圍剿流寇屢戰屢勝,劉令譽抓不到曹文詔的毛病,這口氣只能忍著。


  後來曹文詔到河南追剿王自用等流寇,恰逢劉令譽在河南巡視,兩人又吵了起來。


  言官罵人雖然厲害,但是也要看罵架的對象,引經據典地罵人,曹文詔顯然是聽不懂的,就算聽懂了,他也不會用文官的方式罵人。


  曹文詔罵人自然是直接招呼劉令譽的親爹老娘,如此大爆粗口,劉令譽自然不是對手。


  在看家本領上輸給了曹文詔,劉令譽心裡可是憋著一口惡氣。


  這次逮著機會,要是不彈劾曹文詔,那不是對不起自己被罵的親爹老娘么?

  對於劉令譽彈劾曹文詔,朱由檢有心斥罵劉令譽一頓,又覺得不妥。


  劉令譽乃是山西道御史,彈劾山西有虧職守的大臣乃是他的本職工作,就算他說的不對,皇帝也不能處罰他。


  而且朱由檢是皇帝,跟大臣爭執也不合身份。


  冷眼看著劉令譽,又看了看朝中諸位大臣,但是朱由檢等了許久也沒有朝臣出面為曹文詔辯駁。


  嘆了口氣,朱由檢知道大臣們為什麼不替曹文詔說話,因為這次大同會戰,跟朝廷里的諸位大臣沒有一點關係,什麼舉薦之功,什麼調兵遣將,什麼後勤補給他們啥也沒做,功勞是半分沒有的,因此朱由檢並未因這次大捷褒獎朝中諸位大臣。


  但是想當年,袁崇煥寧錦大捷,朝中是個人都有功可領,曹文詔這次立下不世奇功,他們竟然沒分到一點功勞,讓他們豈能不嫉妒?現在劉令譽彈劾曹文詔,他們怎會幫曹文詔辯駁?


  搖了搖頭,對這些大臣,朱由檢實在是失望至極。


  這些人見了榮譽就上,遇到困難就跑,指望這些人,大明如何能夠中興?


  想起當年王承恩跟自己說起李景的建議,朱由檢微微嘆了口氣。


  如果李景手裡沒兵,朱由檢非常願意重用他,可是李景手裡有兵,讓他如何敢重用?


  讓李景身居要職,李景自然是大張旗鼓地推行新政,如果自己中途叫停,以李景膽大包天的行事風格,不定哪天就會把他從龍椅上拉下來。


  為了自己的皇位,朱由檢自然不願意啟用李景。


  實際上朱由檢也知道大同會戰李景才是首功,李景在大同準備了接近半年,朱由檢若是連這個消息都不知道,那他的皇位早就保不住了。


  而且李景在大同會戰時飛揚跋扈,訓斥一眾官員,那些官員豈能不彈劾李景?

  不過要論忍耐力,朱由檢比朝中這些大臣強得多,而且朱由檢遠比那些大臣們分得清孰輕孰重。


  朱由檢很清楚,要想取得大同會戰的勝利絕對離不了李景,因此所有彈劾李景的奏章都被他壓了下來。


  但是朱由檢沒想到李景會給他這麼大一個驚喜,兩仗竟然殲敵近兩萬。


  令朱由檢不明白的是,李景做了這麼多的事情,為何沒人幫他敘功,其中包括曹文詔。


  曹文詔不會不知道大同會戰李景的作用,可是連曹文詔都不幫李景敘功,朱由檢就有些搞不明白了。


  從心裡說,沒人幫李景敘功朱由檢是非常高興的,如果保舉李景首功,那提拔李景升任總兵是沒有問題的,可是朱由檢怎肯讓李景擔任一方總鎮?

  李景不過一個小小的參將,就敢把大同的官員當孫子一樣訓斥,要是做了總兵,那些官員不定被他管成什麼樣子。


  而且李景的軍事實力之強遠過他的想象,大明跟后金打了這麼多年的仗,加一起也沒有李景這一次消滅的人數多。


  李景動用了多少人?滿打滿算也就兩萬人,以兩萬人消滅敵軍兩萬人,朱由檢實在不知道這仗是怎麼打的。


  而且李景在平陽府還有三萬兵馬,如果李景把所有的兵馬全部動用,那是不是可以把后金全殲?就算不能全殲,至少可以多消滅一部分。


  但是李景並沒有全軍出動,這讓朱由檢怎能不懷疑李景有私心?


  而且李景遲遲不對山西境內的流寇動手,直到他們跑了李景才開始追擊,這是什麼居心?

  這明顯是在養賊自重!

  想清楚李景是在養賊自重,朱由檢隨即明白李景為什麼不把全部兵力調往大同跟后金決戰。


  山西境內的流寇跑了,李景又把后金當做籌碼,用后金壓著自己不敢對李景動手。


  嘆了口氣,朱由檢微微搖了搖頭,李景判斷的極准,他現在確實不能把李景怎麼樣。


  自從他登基以來,可謂諸事不順,不是這裡鬧災,就是那裡鬧災,接著就是流民造反,平了一撥,又起一撥。


  熬了這麼多年,好容易盼來一場大捷,眼下朱由檢對李景倚重之處極多,這時怎能對李景下手?

  另外這一年大明可謂多災多難,陝西和山西又出現旱災,幸虧朱由檢年前就開始推廣李景給他的高產農作物,而且,李景從平陽府調集了大批的糧食到大同,這次會戰幫朝廷節省了無數錢糧,也令朝廷有餘力進行賑災,這才沒有出現以前大批流民造反的事情發生。


  對於李景做的事情,朱由檢明明應該很感激,但是朱由檢偏偏對李景非常嫉恨。


  原因朱由檢也很清楚,無他,因為李景看人料事比他準確的多。


  就拿任命陳奇瑜來說,李景直言陳奇瑜不可重用,朱由檢偏偏跟他較真啟用陳奇瑜。


  起初陳奇瑜非常爭氣,連戰連捷,這讓朱由檢大大高興了一把,認為這次選人正確。


  不想最後關頭陳奇瑜狠狠給他扇了一個大嘴巴子,明明在車廂峽把流寇包圍了,流寇已經無處可逃,可陳奇瑜偏偏要受降,最後流寇衝出包圍圈,逃出生天。


  朱由檢一怒之下,將陳奇瑜罷官去職,然後啟用洪承疇。


  這次用人,朱由檢實際上是在跟李景暗地裡較量了一下,結果朱由檢完敗。


  看人的眼光不及李景,執政的能力不及李景,掙錢不如李景,打仗更不如李景,這讓朱由檢情以何堪。


  因此這次沒人替李景表功,朱由檢也就裝著不知道。


  朱由檢可以不給李景表功,但是必須要給曹文詔表功,現在曹文詔跟李景走的這麼近,要是再不給曹文詔表功,那不等於把曹文詔往李景那邊推么?


  曹文詔的能力朱由檢是很清楚的,李景本來就已經很難治了,要是曹文詔再幫著李景,那李景可就是如虎添翼,再也無法駕馭了。


  這個道理非常淺顯,偏偏朝中這些大臣看不明白,或者說看明白他們也在裝糊塗。


  朝堂上忽然出現了很奇怪的一幕。


  劉令譽彈劾曹文詔,朝中的大臣直勾勾地等著朱由檢的答覆。朱由檢卻不發一言,神遊天外。


  過了良久,朱由檢忽然揮了揮手。


  王承恩見狀忙道:「退朝!」


  朱由檢隨即起身離開龍騎,轉入後殿。


  殿中只剩下一眾大臣呆愣愣地看著空著的龍椅,不知道朱由檢是什麼意思。


  最尷尬地要數劉令譽,這次他算是徹底當了一回傻子。


  以往御史彈劾大臣,不管怎樣都會唇槍舌劍地爭論一番,輪到他倒好,沒人幫腔,也沒人跟他爭辯,皇上更是直接對他無視。


  劉御史只覺受到了侮辱,當即不管不顧道:「皇上留步,微臣彈劾曹文詔,還請皇上給微臣一個答覆。」見劉令譽要往後殿闖,王承恩挺身擋在劉令譽的身前道:「劉御史,你要是個聰明人,就該明白皇上已經給你答覆了,也應該知道朝中諸位大臣對此事的意見,要是硬闖後殿,休怪咱家不客氣。」劉令譽一愣,吧嗒吧嗒王承恩話里的意思,終於明白今天的朝會為何如此古怪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