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朝大丈夫> 第二百八十八章 分化

第二百八十八章 分化

  范文程於萬曆四十六年被女真人虜獲為奴以後,便正式投降后金,開始死心塌地為女真人賣命。每戰范文程皆奮勇殺敵,立下不少功勞。


  天聰三年十月(崇禎二年),皇太極統率大軍伐明(即己巳之變那次,袁崇煥於此戰之後被崇禎所殺),范文程隨軍從征。


  后金軍從喜峰口突入塞內,入薊門,克遵化。後來,皇太極統軍進攻北京,范文程留在遵化駐守,明軍來攻,后金軍前鋒被圍,范文程力戰突圍,找來援兵,救前鋒脫險。因戰功顯著,范文程被授予游擊之職。


  天聰五年八月,皇太極再次進攻明朝(大凌河之戰),范文程又隨軍出征,並且單人獨騎勸降守台明軍。


  天聰七年三月,孔有德和耿仲明從登萊逃出,范文程前往勸降,五月,孔有德歸降后金。


  自打范文程歸降后金以後,后金對大明發動的所有重大戰役,范文程全都參加過。


  而且范文程能言善辯,長於用計,且英勇善戰,深得皇太極器重,被倚為左膀右臂,許多重大事情都與范文程商議。


  皇太極以及後來的多爾袞對大明發動的軍事行動許多都是范文程謀划,后金能佔領大明江山,范文程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


  實際上,要論鐵杆漢奸,非范文程莫屬,後來的吳三桂等人與之相比那是遠遠不及,便是後世的汪精衛等人恐怕都要對范文程甘拜下風。


  像范文程這樣的鐵杆漢奸,不光是皇太極信任,就連女真那些王公貝勒也十分信任於他。


  於是在皇太極的建議下,范文程再次被委以重任:招降李景。


  范文程講述的很仔細,李景聽的也非常認真,期間李景屢次打斷范文程說話,讓他把在場之人都是怎麼說的,甚至表情都要問清楚。


  范文程知道李景問這些東西的目的是想打聽后金首腦人物的情況,但是他並沒覺得這些東西有什麼用處。


  在范文程看來,這不過是后金在失利後進行總結,然後制定一項合理的行動,選他來招降李景,不過是一次很普通的選人而已,在場諸人說的話,或者是不以為然的表情,不過是表明他們的態度。


  見范文程一副不解的樣子,李景自不會跟他解釋什麼。


  李景問的問題看似用處不大,但是其中卻隱含著李景需要的信息。


  李景不是屠夫,他並不准備把女真人斬盡殺絕,女真人再不濟,那也是中國人,把女真人這個種族滅絕,這樣的事情李景還干不出來。


  不過一個抱成一團的女真民族肯定是不利於統治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分而化之。


  李景詢問這些細節,其實就是想知道,后金現在是不是鐵板一塊,有沒有分化的可能。


  因為根據李景手中掌握的信息,李景知道皇太極的汗位並非四平八穩,覬覦他汗位的人其實大有人在。


  其中最大的威脅便是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


  據傳,努爾哈赤臨終之時,曾遺命多爾袞接任汗位,由大貝勒代善輔政。但是努爾哈赤死後,代善支持皇太極繼位。並且為了確保皇太極能夠順利繼位,代善等人逼迫多爾袞的母親,大妃阿巴亥自盡殉葬,致使多爾袞未能登上汗位。


  對於這個傳聞,李景並不相信。


  如果努爾哈赤真有這個遺命,以皇太極的性格,在剷除三大貝勒威脅以後,豈會留著多爾袞這個禍患?更不會把多爾袞提拔到統兵元帥的位置。


  讓多爾袞執掌兵權,那不是給自己找病么?


  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皇太極決不會做這麼愚蠢的事情。


  在李景看來,另一種傳聞也不可信。


  另一種傳聞是:努爾哈赤死前並未指定汗位的繼承人,而是讓掌管八旗的八個和碩貝勒共同執政。


  這個傳聞更不合理。


  女真人能混到今天這個地步,是在努爾哈赤強力的領導之下才形成的,努爾哈赤不會不懂得集權統治的好處,更不會不知道八個人共同執政的弊病。


  要是八個人共同執政,一旦政見不合怎麼辦?這八個貝勒都手握重兵,又都沒多少文化,解決問題的手段估計只有一個,那就是掐架。


  要是単掐還行,最多兄弟們打個頭破血流,人腦袋打成豬腦袋。


  但是要是群毆的話,那後果可就不堪設想。


  女真人一共才多少人?打幾次群架,人就打沒了。大明要是趁機發動反擊,女真人搞不好就得滅種。


  因此,努爾哈赤決不會做這麼愚蠢的決定。


  根據李景的分析,努爾哈赤很可能是還沒來得及指定接班人就去世了。


  (清朝這樣的事情沒少出,估計就是打努爾哈赤這裡留下的傳統,以後的順治和康熙都不是指定接班人,反倒是爭議最大的雍正其實是指定的接班人。)

  當時最有資格爭奪汗位的就是四大貝勒,由於皇太極得到了代善的支持,於是得以登上汗位。


  不過多爾袞心裡記恨皇太極這一點應該是無疑的,因為在努爾哈赤去世以後,多爾袞的生母,大妃阿巴亥殉葬。當時多爾袞十五歲,阿巴亥的年紀是三十七歲。


  可以肯定的是,阿巴亥絕不是主動要求殉葬。


  當時阿巴亥的小兒子多鐸只有十三歲,阿巴亥腦子又不是不好,怎會捨棄幼子主動要求殉葬?


  既然不是主動,那就是被逼的。


  而能逼死阿巴亥的只有皇太極,代善這幾個人。


  至於逼死阿巴亥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阿巴亥三個兒子的實力太過強大。


  阿巴亥一共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


  這三個人分掌三支部隊,其時阿濟格掌握的鑲黃旗,多爾袞掌握的是正黃旗,最小的兒子多鐸掌握的則是努爾哈赤的親軍。(這一點跟成吉思汗死前把部隊分配給幾個兒子的做法非常相像,繼任的結果也非常像,可見他們的思維是非常接近的。)

  皇太極掌握的是正白旗,後來奪了鑲白旗,皇太極當權以後,把原來的正黃旗和鑲黃旗改為正白旗和鑲白旗,把自己掌握的兩旗改為兩黃旗。


  女真人一共才有八旗,阿巴亥三個兒子就管了三個,而且是實力最強的三個,要是再有她這個當大妃的媽支持,不管誰登上了汗位,都不會有多少話語權。


  因此,四大貝勒都知道,阿巴亥這個女人是決不能留的。於是四人在爭奪汗位以前,假傳努爾哈赤遺命,讓阿巴亥殉葬,先把這個女人幹掉了。


  雖然女真人對自己的母親並不太看重,但畢竟是自己的親媽。(外話:千萬不要被電視劇誤導,認為清朝的皇帝很孝順。女真人其時並未完全開化,生活習慣跟以前的匈奴人非常相像。想想以前的匈奴單于繼位以後怎麼對待自己的母親,就能看出女真人是怎麼回事。清朝的皇帝孝敬母親不過是表面文章,是入關以後為了政治需要才那麼乾的。因為漢人注重孝道,滿人入主中原想坐穩江山,就得以孝道打動漢人。)

  親媽被逼死了,皇太極是元兇之一,多爾袞兄弟一點不恨皇太極是不可能的。


  但是恨是一回事兒,真要付諸行動還得有實力才行。


  沒有實力就去報仇,那是愚蠢的行為,聰明人是決不會那麼做的。


  而真正的聰明人,即便是有實力也不會輕易動手,在動手之前,他還會找一個借口。


  這次大同會戰失利,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借口,此戰失利,說明皇太極的能力不行,完全可以當成發難的借口。


  但是聽了范文程的講述之後,李景失望了。


  因為在戰後總結的過程中,並沒有人去挑戰皇太極的權威,只有幾人對這次會戰稍稍提出了一點兒質疑。


  現在看來,只要皇太極不倒,女真人就不會被分化。


  不過李景並不氣餒,他知道,之所以沒人挑戰皇太極的權威,是因為大同會戰時,皇太極的直屬軍隊並未遭受什麼損失。等日後再打幾次勝仗,把皇太極的底氣打沒了,就該有人冒頭了。


  到時,李景從旁再稍加一點推力,便可使后金這個集團解體。


  對付分崩離析的女真人就好辦的多了,以李景的軍事實力,可以輕而易舉地將他們的武裝解除,然後把他們跟漢人安排在一起居住,慢慢便可以將他們同化。


  李景不光準備用這個辦法對付女真人,對蒙古人以及其他的少數民族,李景也準備使用這個辦法。


  聽完范文程的講述,李景閉目沉思了一會兒,猛然間李景靈機一動,想起一個削弱后金的辦法。


  范文程滿口的金主,大汗,顯然是鐵了心要把漢奸當到底,而且在後金的治下,像范文程這樣的漢人還有很多,正是由於這些漢人的鼎力相助,后金才會越來越強大。


  但是李景知道,女真人雖然重用了大量的漢人,但是骨子裡對漢人並不信任。


  如果這時能令女真人懷疑范文程這個鐵杆漢奸的話,以點帶面,那麼女真人對漢人將更加地不信任,漢人在後金的地位便會一落千丈,很可能會激起漢人的不滿。


  即便這些漢人不敢動搖女真人的統治,但是只要他們存了不滿的心思,便不會盡心為後金出力,那樣無形中便會削弱后金的實力。


  想到此,李景忽然笑了笑。


  李景冷笑的時候,范文程的感覺不過是害怕而已,但是在看到李景微笑以後,范文程的心裡卻在發毛。憑直覺,范文程認為李景對他開始不懷好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