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明的象徵
見眾人不語,李景忽然挺身而起,昂然說道:「我知道此舉可能得罪普天下的讀書人,但是李某不怕,大不了李某不用這些讀書人,我自己來培養人才。五年培養不出來,那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
而且我相信,心懷國家的人肯定是有的,願意為民做事的官員也是有的,只要大明有這樣的人,遲早有一天會中興。」
見李景如此魄力,洪承疇等人大駭。
歷來變法者,從沒有李景這般有魄力的。李景不是不知道得罪普天下讀書人的後果,李景此舉,必然要被普天下的讀書人辱罵,被人大潑污水,很可能留下千古罵名。
沉吟了一會兒,盧象升忽道:「請問李將軍準備如何考實學?」
李景笑道:「按職務考核。比如說戶部選才,負責徵稅的要懂數學,負責糧食的還要懂農學。管河道的要懂水利,管刑名的要懂律法。
而且我打算實行兩種選才方式,除了考試,還可舉賢。因為我知道有些人可能考不中,對這些人才我們不能棄之不用。
當然,不是說別人舉薦就肯定是賢才,對這些人依然要進行考核,考他們的實際能力。
另外,以後我們考核人才,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第一,要有德,第二,要有能力。德才兼備,德要放在前面。
至於如何評判官員的能力高下,我在平陽府試行了考成法,效果不錯,我準備在大明全國推廣。
日後,官員是否可以升職或者是提拔重用,就根據他們考核的成績來定,能者上,庸者下。我相信,數年之後,大明的官場便可為之一靖。」
聽完李景的話,洪承疇等人忽地齊齊把目光轉向朱由檢。
這些人看向朱由檢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為朱由檢是皇帝。
中國曆朝不乏革新變法的,但是大多功虧一簣,即便成功,變法者最終的下場都不是很好,商鞅生前就被秦王五馬分屍,張居正則在死後被萬曆皇帝反攻倒算。
在洪承疇等人眼中,李景這次變法能不能成功是要看皇帝的。
顯然,朱由檢明白這幾個人目光中的含義。
朱由檢心裡輕輕嘆了口氣,臉上卻微笑著說道:「幾位愛卿放心,朕既然授權給李愛卿,就不會過問李愛卿行事,而且朕決定,以後將不再過問政事,朕想過幾年清閑的日子。」
頓了頓朱由檢接道:「另外,朕準備頒下詔書,自朕以後皇帝不再干涉政務,所有的政務一體由內閣和六部的官員處置。」
「啊!」
洪承疇等人聞聽此言,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皇上這可是徹底地交權了。
洪承疇等人何等聰明,想到李景突然進宮,隨後皇上下旨拿下一大批官員,接著又提拔一大堆以前根本沒聽說過的官員的名字,現在更是直接交權,幾人心裡略一琢磨,頓時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
「皇上正當盛年,而且英明神武,怎能就想著過清閑日子?」盧象升忽道。
朱由檢苦笑一下:「英明神武?朕怕是當不起這四字評語!」
搖了搖頭,朱由檢嘆了口氣接道:「朕登基九年有餘,九年來,朕兢兢業業,可大明卻無一絲改善。你們看看朕的頭髮,好多都白了,朕才二十六歲,可是看上去卻像四十六。朕累了!」
盧象升獃獃地看了朱由檢一眼,心裡暗嘆一聲,終於不再言語。
盧象升等人的心裡其實是很矛盾的,這些人熟讀史書,更身居高位,深知歷朝以來朝臣和皇帝一直在爭奪施政的權力。
從心裡說,他們是不希望皇上手中的權力過大的,但是突然間發現皇上喪失了權力,心裡一時七上八下的,既歡喜又有些接受不了。
說歡喜是因為日後國家將由他們這些大臣們掌管。說他們接受不了,是因為他們自小讀的書都教導他們要忠心事君,現在皇帝突然無權了,這讓他們一時如何接受?
見盧象升等人突然沉默,李景介面說道:「皇上不干涉政務不代表皇上就失了威嚴,你們要記住,皇上永遠是大明的皇帝,是大明子民的君王,是大明的象徵!年時朝賀,一應禮數不可或缺。若是有人覺得皇上無權並因此輕慢皇上,休怪李某無情。」
說完,李景冷冷地掃了在座諸人一眼。
沈正等人迄今為止尚未開腔,聽了李景此言,知道李景這些話是特意說給他們聽,諸人急忙起身應道:「我等謹遵大帥令諭。」
李景點點頭,揮手示意諸人就座。
待眾人坐定,李景接道:「兵制說完了,我再說說士兵戰鬥力的問題。咱們大明空有百萬大軍,卻連十來萬東虜都打不過,傳出去都是笑談。為什麼如此?誰來說說?」
洪承疇等人對視一眼,最後洪承疇起身沖李景抱了抱拳道:「在洪某看來,主要原因是大明國庫空虛,常常拖欠士兵的軍餉,因此士兵無心作戰。」
李景點點頭,揮手示意洪承疇坐下。然後淡淡說道:「洪大人所言並非一點道理沒有,不過依李某之見,這並非主要原因,大明開國以前,太祖也沒錢給手下的士兵發餉,沒聽說太祖的部下因為無餉就總吃敗仗!」
說到這裡,李景笑著接道:「當然,太祖打了勝仗以後,繳獲的錢財也還是用來給士兵們發軍餉的,不然士兵都只能喝風了。」
眾人聞言都跟著輕笑起來。
頓了頓,李景接道:「但是靠繳獲的錢財,肯定是不夠給士兵發餉的,那太祖是靠什麼鼓勵士兵奮勇作戰的呢?我認為,最主要的一樣就是土地。
我們都知道,太祖起兵之時,跟隨他的士兵大多房無一間地無一壟,可以說已經活不下去了。太祖把佔領的土地分給他的士兵,以此來鼓勵士兵。得了土地的士兵,自然誓死奮戰以報答太祖,而沒有得到土地的士兵則會更加奮勇,以期立功獲得封賞。」
就在這時,洪承疇抱了抱拳說道:「李大人,你說的這些我們都知道,不過太祖時期土地盡在元人的手中,太祖興正義之師,從他們手中搶來土地分與士兵乃是天公地道,現今我們卻從誰的手裡搶土地?」
李景冷笑了一聲道:「從誰的手中搶?從那些不交稅的官紳富豪手中搶,從那些貪財圈地的王公貴族官僚手中搶。我若不搶,他們的錢財土地早晚要被那些因活不下去而造反的流民搶光。」
洪承疇訕笑了一下,不再言語。
搖了搖頭,李景接道:「數日前,我跟皇上商議,城外的皇莊減持土地至三萬畝,再加上前日肅貪,又查處大量圈佔的土地,這些土地總數大約有三百萬畝左右。不過這些土地我不想用來給激勵士兵,而是準備用來遣散士兵。」
「遣散士兵?這是為何?」洪承疇奇道。
李景轉頭看了朱由檢一眼,輕輕嘆了口氣道:「京營的士兵不是老弱,便是經年未經訓練的老爺兵,這些人上不得陣,殺不得敵,要這樣的士兵何用?不如遣散重招。不過這些士兵也是我大明子民,遣散不用,總得給他們留條活路,我準備把這些土地分給那些被遣散的士兵,讓他們可以藉此謀生。」
「這些土地分出去了,李大人用什麼激勵士兵奮勇作戰?」洪承疇奇道。
李景往東北方向指了指道:「遼東的土地,便是李某用來激勵士兵的土地。」
見洪承疇等人面帶不解,李景笑道:「遼東本就是我大明的疆土,將那裡的土地賞與收復疆土的有功將士再合適不過了。
可能有些人覺得遼東乃是苦寒之地,認為士兵不願意把家口安置到遼東。在這裡我可以鄭重地告訴你們,其實遼東乃是一塊真正的寶地,雖然那裡的冬天有些冷,但是那裡四季分明,非常適合於耕種,尤其適合耕種那些高產作物。」
說到這裡李景走到宮門口,遙望著東北的方向道:「過了錦州,便是遼河平原,那裡地勢平坦,水系發達,若是把水利設施建設好,把那裡變成大明的糧倉都不是不可能。我打算把東虜平定以後,便把那裡的土地封賞於立功的將士,日後將士們解甲歸田,便可在那裡頤養天年。」
轉頭看了看洪承疇等人,李景忽然笑道:「我聽說女真人只會游牧狩獵,不會耕種,對這個我是不大相信的,到時我讓士兵們用皮鞭看著女真人種田,我就不信那些女真人學不會種田。」
「哈哈哈哈!」眾人聞聽,盡皆大笑起來。
笑了一會兒,盧象升忽然介面說道:「李大帥,我聽您話里的意思是一年內準備平定東虜,然後才準備平定中原的流寇,如果大帥把全部的精力用在東虜方面,只怕中原的流寇藉機起勢,以後怕不好收拾。」
李景點點頭笑道:「呵呵,盧大人所慮甚是,不過對付東虜豈用大明全軍動員?我只需動用五萬濟世軍便可掃平東虜。不過說實話,我不想把濟世軍的主力全部用於對付東虜。我是這麼想的,濟世軍有五萬人,正好咱們要成立五個軍區,我打算每個軍區安排一萬濟世軍,這樣各個軍區的實力便可相對均衡。然後讓濟世軍的老兵們以老帶新,很快便能訓練出一批新兵出來。有了這批新兵,咱們的兵力就充足了,到時咱們就可以平定各地的流寇,亦可以對外用兵,蕩平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