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朝大丈夫> 第三百七十五章 萬貫家財不留後

第三百七十五章 萬貫家財不留後

  朱由檢唯一相信並且放權的只有袁崇煥,可惜袁崇煥根本不懂政治,他根本不明白北京城對大明來說意味著什麼,居然把女真人放到北京城下,想要拒城而戰,朱由檢忍無可忍之下,終於在戰後把袁崇煥拿下問罪。


  其實朱由檢用的人很多都是人才,像袁崇煥,曹文詔,洪承疇,還有盧象升,孫傳庭等人都是真正的人才。


  這些人當中除了袁崇煥早亡,其餘幾人李景同樣也在使用,但是結果跟朱由檢用時截然不同。


  曹文詔領軍作戰,小仗不用說了,大同一役殲滅后金兩萬餘人,安慶一役全殲張獻忠所部,京畿之戰,消滅后金五萬餘人,隨後率軍掃平蒙古三大部落。


  這四次戰役,除了京畿之戰是李景居中調度,其餘三次戰役,曹文詔都是全權指揮。沒有任何人擎肘。


  洪承疇自擔任西部戰區都督兼陝西布政使之後,一邊圍剿流寇,一邊治理地方,陝西境內已經開始逐漸恢復生氣。


  盧象升擔任南方軍區大都督兼任河南布政使,同樣做得有聲有色。


  要是換做朱由檢,看到這三個大都督手握重兵,哪裡能放心的下?必然會安排監軍去監督這幾個人。


  見朱由檢突然沉默,李景笑了笑,知道朱由檢恐怕又有什麼感觸了。


  舉起酒杯,李景笑道:「皇上,喝酒吧,大過年的,咱們都不去想那些煩心的事情。來,我敬皇上一杯,祝咱們大明早日中興。」


  朱由檢聞聽舉起酒杯笑了笑道:「此言甚是,為了大明早日中興,你我幹了此杯。」


  說罷,二人相視一笑,同時舉杯一飲而盡。


  放下酒杯,李景笑道:「皇上,時鐘雖然還需一段時間才能研製出來,不過現在投資卻正是時候。」


  「這是為何?」朱由檢奇道。


  李景忽然笑容一斂,正色道:「皇上,咱們暫且拋去皇家的身份不談,只說生意的話,你說科學院的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大量的人力和精力,還有大把的金錢研究出來的東西能白白地把技術送給商家么?」


  朱由檢連忙搖頭道:「這自然不能,先不說朝廷花了這麼多錢,就說科學院這些人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不能讓人白用這個技術。」


  李景點點頭:「正是如此,現在科學院的人研究的還只是紙面上的東西,投入還不是太大,但是等實際製作的時候,必然要消耗大量的材料,這些材料可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都是需要朝廷花錢購買的,如果我把這個技術送人,哪怕是送給你,你說我如何跟科學院的人交待?傳出去,恐怕會有無數人罵我損公肥私。」


  朱由檢聞言,輕輕點了點頭。


  朱由檢知道,李景到了如今的地位,錢財已經不放在心上了。名聲,人心才是他最看重的東西,讓他背負這樣的罵名,他肯定是不幹的。


  想了想朱由檢道:「你讓我現在投資,就是不用朝廷出錢,這樣以後我用這個技術,別人就無話可說了是吧。」


  李景點點頭:「正是如此,不過我說實話,單憑你這十來萬兩銀子,恐怕還不夠。我是這麼想的,這個技術,科學院和朝廷怎麼也應該得些好處才是,科學院沒錢,就出技術,朝廷出一部分研究的費用,我個人再補貼一些,加上你這十萬兩銀子,咱們湊三十多萬兩銀子出來,最後的利潤由你和科學院還有朝廷各拿一部分,你看如何?」


  「那你的錢不是白投了么?」朱由檢道。


  李景搖搖頭笑道:「皇上,我跟你說句實話,其實我並不准備給兒孫留太多的財產。」


  「你不把錢留給兒孫,那留給誰?」朱由檢奇道。


  李景嘆了口氣道:「我怕兒孫們日後生活無憂之下會不求上進,淪落為坐吃山空的敗家子兒。那樣的話,給他們留太多的錢等於是在害他們。因此,我打算把錢捐給國家,捐給科學院做研究之用,既是捐獻,那我還要什麼分紅?」


  朱由檢聞聽不禁默然,實在想不出李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在朱由檢想來,做父母的給兒孫攢家產乃是天經地義之事,不想李景居然不準備給子女留財產。


  要知道李景的產業可不是一天兩天積攢下來的,李景曾經說自己十年積聚,就是說李景攢下這些產業至少用了十年的時間。


  以李景的能力經營了十年,具體財產到底有多少,恐怕李景自己都算不清楚,朱由檢雖然也不清楚,但大概數字還是能猜得出來。


  單憑馬五每年能拿出十餘萬兩銀子補貼他,就可以看出景記商號的利潤有多高。朱由檢保守估計,京城的景記商號每年的利潤怎麼也得有三四十萬兩銀子。不然的話,馬五如何能不斷增開那麼多店鋪,置辦那麼多的產業?

  李景的產業遍布大明十三個行省,別的省份就算沒有京城的利潤高,至少一半應該是有的,保守一點計算,一個行省一年按二十萬兩銀子來算,十二個省就是二百四十萬兩。


  利潤是二百四十萬兩,那投入的錢財至少應該是利潤的五倍,甚至更多。


  也就是說,如果李景把家產全部賣掉,換成銀子的話,至少能有一千萬兩銀子以上。


  一千多萬兩銀子,說不要就不要了,朱由檢想不佩服都難。


  不過李景的話對朱由檢的觸動也很大,當年,太祖朱元璋如果不是為後世子孫考慮的太多的話,那些藩王的後代怎麼也不至於凈出些廢材。


  想起在平陽府看到李景的子女,朱由檢對李景不由得更加佩服。


  李景對子女的要求極嚴,尤其對長子李安國,要求的格外嚴格,李安國從小就跟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樣在普通的學堂讀書,玩耍時也是跟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們在一起。


  如果不是有人告訴朱由檢,人堆里的孩子是李景的兒子,打死朱由檢也不相信李景的兒子會跟普通孩子混在一起玩耍,朱由檢怎麼也想不明白,李景為什麼要這樣教育兒子。


  其實,不光是朱由檢想不明白,幾年前,當李安國到了啟蒙的年紀,李景把兒子送到學堂的時候,就連跟隨李景多年的老兄弟也想不明白李景為什麼不在家裡請先生教導孩子,反而把孩子送到學堂。


  要知道,在學堂里教書的大多是童生,這些人連秀才都考不中,能教孩子什麼學問?也就能教個百家姓和三字經啥的。


  眼見自家的孩子在家裡跟先生整天循規蹈矩的讀書學習,李景的兒子卻在學堂里玩耍混日子,高奇等人終於坐不住了,一起找李景詢問,為何放任兒子不管。


  對此李景的解釋是,李安國只有五六歲,正是玩耍的年紀,讓孩子整天背誦詩文,實在是在難為孩子,自己想讓兒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另外,李景還告訴高奇等人,自己並沒有打算讓李安國將來接自己的班兒。李景說,如果李安國不是從政的材料,把他強推上去的話,對李安國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兒。


  至於李安國將來如何,一切順其自然。


  可惜李景不解釋還好,一解釋反而引來一片指責。要不是李景多年積威,高奇等人都可能對李景報以老拳。


  對此,李景只有無奈苦笑,知道高奇等人雖然跟隨自己多年,但是終究理解不了自己的想法。


  而高奇等人眼見說服不了李景,當即找袁可立商量關於李安國的教育問題,並且得到了袁可立的支持。


  如果說這世上還有一個人能管得住李景的,恐怕也就是袁可立了。在李景家裡,袁可立說話比李景還管用。


  在袁可立出面斡旋之下,李景終於妥協,答應李安國從學堂回來以後,再找個先生教導李安國。


  其實,家裡有袁可立這樣的人,哪裡還用得著請先生?另外,讓別人教育李安國,袁可立也不放心,自然是親自出馬。


  袁可立不光親自教導李景的兒子,還讓徐光啟等人不時到李府給李景的兒子授課。


  有袁可立和徐光啟這樣的老師教導,李安國確實比很多同齡的孩子懂得東西更多。


  朱由檢在平陽府看到李安國的時候,在孩子堆里倒是沒覺得他跟別的孩子有什麼不同,但是等李安國單獨見他時,朱由檢便發現李安國的言行舉止非常沉穩,儼然有乃父之風。


  跟李安國比起來,朱由檢自知自己的兒子遠遠不及。


  倒不是說自己的兒子朱慈烺比李安國笨,更不是說朱慈烺受到的教育比不上李安國,而是朱慈烺生活的氛圍不及李安國。


  由於經常跟普通的孩子們一起玩耍,李安國的性格十分開朗,遠不像朱慈烺那樣已經被各種規矩管畏了,看到大人長輩便束手束腳。


  朱由檢是什麼人?那可是多年的政治老手,很快明白李景為什麼這麼教育自己的兒子。李景本身是從底層起家,對下層人群的生活十分了解,所以他的施政方略都是傾向於老百姓,因此李景能得到老百姓的擁護。李景讓兒子跟貧民的孩子一起上學,其實是為了讓兒子了解底層人群的生活狀況。將來李安國如果接替李景的位子,由於知道底層的生活是怎麼回事,就知道應該如何對待老百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