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修改政令
見黃宗羲不言,李景笑著說道:「赤生,有一點你說的很對,你確實是不適合為官,因為你根本不懂政治之道,做官只會害了你。只有做我的幕賓,你的學問才能有用武之地,而且還不影響你做學問。」
黃宗羲聞言說道:「大人如此見愛,學生只好從命。」
李景笑了笑:「赤生,你不會後悔做出這個決定的。我現在就交給你一個任務,什麼任務呢?就是編撰……編撰理論,我說的理論是什麼意思你能夠理解吧?」
「應該是道理論述的意思吧。」黃宗羲遲疑著說道。
李景說道:「對!就是這個意思。赤生,朝廷現在有很多事情都是大家商議以後覺得可行就做出決定的,完全沒有理論依據,就比如說我們制定稅率,只是結合前任的經驗,去掉我們覺得不合理的東西,完全不知道是不是合理。
陽明先生說知行合一,這個知其實就是理論。而我們現在是只有行,沒有知,我交給你的任務就是把這個知給闡述出來,編撰成冊。赤生,你說這算不算學問?」
「這要不是學問,那什麼是學問?只是這件事靠學生一人肯定是不行的,需要大家集思廣益。」黃宗羲道。
李景笑道:「你需要什麼人自己選就是了!只是有一樣,你是東林黨後人,又是復社成員,我要提醒你,你可以找這些人一起來做這件事,但是絕不許把東林黨和復社的政治主張弄到這個理論當中。」
黃宗羲忙道:「決計不會!學生還至於糊塗至此。」
李景點點頭:「你明白就好。你不妨告訴你,不管是東林黨還是復社,你們弄什麼政治主張我並不反對,前提是別打著政治主張的旗號謀權。」
「學生明白。「黃宗羲忙道。
沉吟了一下,李景接道:「這樣,你先找一些人把朝廷為什麼要收稅,稅收都用在什麼地方詳細地闡述出來,然後會同會同戶部人員核算國家一年的收支,再把土地部勘察的土地進行分等,最後制定出一個合適的稅率出來。」李景說道。
「這件事由學生牽頭好像不合適吧?」黃宗羲道。
李景笑著搖搖頭:「你錯了,這件事正該是你們這些做研究的人去做才合適,如果讓官員們去做,他們會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這樣肯定會出現很大偏差,而且很難予以糾正。你們這些人制定出的稅率如果出現問題,糾正的時候阻力要小得多,因為這些事跟你們沒有利害關係,你們不會進行阻撓。
所以我讓你們這些做研究的人去制定稅率,官員們照章辦事。若是官員在處理事情時發現了什麼問題便反映上來,然後你們再進行研究,拿出更好的方案。
我們只有這樣做,國家的制度才會越來越先進。」
頓了頓,李景接道:「當然,飯要一口一口地吃,步要一步一步地走,現在稅率這一塊歸戶部管,你們重新制定稅率還是要以戶部的意見為主,你們要是不尊重他們的意見,他們不配合你們,你們也幹不成這件事。
不過你也不必擔心他們會全盤否決你的意見,畢竟你是以我的幕賓的身份牽頭去做這件事,代表的是我的意思,他們要是否決你的意見就是否決我的意見,他們不會做這麼糊塗的事情。」
黃宗羲聞言輕輕嘆了口氣:「大人,學生以前跟一些朋友談論大人施政,都認為大人行事急切,現在才知大人做事實在是穩重至極。」
李景搖搖頭笑道:「你們有這樣的看法也不能算錯,我以前頒布的那些政令確實很急。不過你們不知道我頒布的那麼些政令有很多都是臨時的,等國家慢慢穩定下來,是要重新進行修改的。」
「政令豈是兒戲,怎能隨便更改?」黃宗羲驚道。
李景笑道:「政令一經頒布,確實不能輕易變更,不過那要看什麼情況。
你知道我初掌朝政的時候大明是什麼狀況嗎?當時國庫一兩銀子沒有,而且還拖欠了數十萬士兵幾個月的軍餉,軍隊隨時可能嘩變,事實上已經有軍隊開始嘩變了。西北數省連年旱災,而國家卻拿不出糧食賑災,以至於很多地方不斷爆發民變。
赤生,國家出現如此局面,換成你處於我的位置,你認為應該如何解決?」
黃宗羲搖搖頭:「學生不知如何解決,哪怕學生知道大人頒布的那些政令,但是換做學生坐大人的位置,照樣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因為學生既無大人那樣的膽量去頒布那些政令,又無大人那樣的能力去推行那些政令。」
李景笑了笑:「有時候膽量都是逼出來的,如果我不能儘快籌措到銀兩發放軍餉,儘快安撫住百姓的心,那大明就無藥可救了。所謂非常時期行非常之事,所以我頒布了很多非常苛刻的政令,但是這些政令只能用於一時,當國家安穩下來以後,再施行那些政令就不合適了。
另外,現在大明有很多政令引用的是我在平陽府時頒布的地方法令,這些法令在平陽府施行可能沒有問題,但是卻未必適用於整個國家,因為各地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而且那些政令是我多年前制定的,那時我年紀尚輕,考慮問題還不成熟,所以,這些政令日後必然要進行調整。
不過說實話,在大明到底應該推行什麼樣的政策,我也在慢慢摸索。而且光靠我自己摸索不行,要大家集思廣益才行,尤其要多聽取那些專業人士的意見。
那什麼是專業人士的意見呢?我打個比方,比如說我們要引進一種新的農作物,這種農作物未必什麼地方都能種植,在我們不知道情況之前,不能輕易推廣,要先進行試種。
這個試種不能讓農民去試種,要研究農學的科技人員去種。
在各地經過幾年試種以後,這些人就可以告訴我們這些農作物適合在什麼樣的地方,什麼樣的條件下耕種,這時我們便可以找適合耕種這種作物的地方進行推廣。
這就是專業人士的意見。
可惜咱們大明這樣的專業人才太少,因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在大家心裡根深蒂固,大家都想著讀書做官。
所以我們要培養各方面的專業人才就得打破原來的科舉制度,讓大家知道,要做官不一定非得靠讀書。
而且我們要大家知道,這些專業人才即使沒有做官也一樣可以參政議政,甚至比當官的說話更管用。
我讓你牽頭搞稅率調整,其實就是為了這個目的,以後我會招募各樣的人才成立一個團隊,專門研究各種政令。如果可以的話,各部衙門也要成立自己的專業團隊,這樣我們制定政策的時候才能盡量避免出錯。
赤生,等我們大明擁有大量的專業人才的時候,那時才是大明真正強大之時。」
黃宗羲聞言讚歎道:「大人所言,句句治國之至理名言。跟大人相比,我們復社那些成員整日空談治國實在是井底之蛙。」
李景搖搖頭笑道:「也不能這麼說,復社之中還是有不少人才的,比如說你和密之還有陳子龍,就連那個被我發配到朝鮮的張溥都稱得上人才。」
黃宗羲聞言沉吟了一下道:「大人既說張溥是個人才,又說大明人才太少,為何還要把他發配到朝鮮?就算張溥有些事情做得不對,但是以大人的胸襟,不會容不下他吧?」
李景搖搖頭笑道:「張溥這個人怎麼說呢?這個人是有文採的,但是他只適合做學問,根本不適合做官。
他推崇的周延儒也是如此,周延儒的那些政治構想都是不切合實際的東西,根本不能解決大明的問題,因為他們根本就看不到大明出現如今這種局面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你連原因都不知道,如何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所以張溥這樣的人只能讓他們提提建議,讓他們主政只會害事。偏偏他們自己不知道,總覺得自己是對的。
而且張溥的功名之心太強。竟然數度糾集一些官員上書要求起複周延儒,周延儒本人更甚,為了重新出山,竟然行諂媚之事。
前年我從福建回京時,皇上率領百官於城外以皇帝之禮迎接於我,並且呼我萬歲的事你應該聽說過,這就是周延儒的主意,此人行為之無恥可見一斑,張溥推崇這樣的人,我豈能容他?
不過念他們一身學問,我終究沒有處置他們,只讓皇上下令將他們發配到朝鮮,讓他們到朝鮮去傳經佈道。
應該說周延儒和張溥的影響力還是有的,在朝鮮推行漢學儒學非常順利,很多朝鮮人現在已經開始以大明人自詡。
等再過兩年,我打算讓他們到呂宋去,讓他們在呂宋為大明傳經佈道,教化那些呂宋土著。」
黃宗羲聞言呆默了一會兒,心裡暗暗嘆了口氣,李景如此說,那張溥和周延儒等人至少幾年之內是別想再回大明了。
李景擺擺手接道:「好了,這件事以後就不要再說了。密之,你在都察院歷練了近一年,我看差不多了,到戶部去吧,先跟赤生一起研究調整稅率的事。等新的稅率制定出來以後,我再安排你別的職務。」
「是!多謝大帥!」方以智躬身行禮道。「好了,我要進宮見皇上,你們這就去吧。」李景笑道。方以智和黃宗羲聞言忙道:「學生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