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朝大丈夫> 第六百八十九章 醫藥總局

第六百八十九章 醫藥總局

  崇禎十二年五月,朝廷再次傳出重磅消息,醞釀半年之久的大明醫藥總局正式成立,原來太醫院所屬職權由醫藥總局接管。醫藥總局下轄醫務部和葯務部,分別管理大明的醫藥事務。


  隨後醫藥總局宣布成立大明皇家醫學院,並將科學院下屬的醫學部併入皇家醫學院,並從太醫院抽調部分醫術精湛的太醫進入皇家醫學院,從事醫學和藥物研究以及教育事務。


  接著醫藥總局宣布改太醫院為大明皇家醫院,皇家醫院每天會有近百名醫生坐診,不光是給皇家和朝廷的官員看病,京城的老百姓也可以到皇家醫院看病。


  另外皇家醫院還安排了幾十名醫生巡診,這些巡診的醫生是專門為那些不方便出門的病人和女人看病的。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這消息簡直令人不敢相信,他們根本想不到有一天太醫院的太醫會給他們這些草民看病。


  因此,雖然皇家醫院言之鑿鑿地說裡面的醫生都是原來太醫院的太醫,不過大多數老百姓是不大相信的,即便有相信的,也認為到皇家醫院看病肯定會貴的離譜。


  但是總有一些病重的人在萬般無奈地情況下到皇家醫院看病,當這些人的病治好以後,他們終於相信皇家醫院裡面的醫生都是醫術精湛的良醫,就算不是太醫,醫術也不會比太醫院的太醫相差多少,而且他們發現到皇家醫院看病並沒有他們想象當中那麼貴。


  像這種類型的人雖然不多,但是只要有一個普通老百姓到皇家醫院看好了病,馬上就會傳給更多的人聽,於是越來越多的普通老百姓湧入到皇家醫院。


  醫生這個職業自古以來都是非常賺錢的,而李景成立皇家醫院並不是開慈善機構,因此皇家醫院的收費雖然沒有高的離譜,卻也不是很低。


  不過對於病人來說,只要能治好病,就算多花一點錢他們也會認,這總比他們花了錢沒看好病強。


  因此,當越來越多的病人湧入皇家醫院,皇家醫院的收入也越來越多,很快便能抵消醫院的支出。


  在大明皇家醫院越來越被老百姓所接受,各省府也紛紛開始成立醫院,這些醫院的性質以及運作方式基本跟京城的皇家醫院一樣,主要的目的就是給老百姓看病。


  醫藥總局成立不久,大明民生報突然發布了一條重大消息,大明第一家股份公司成立了,這家公司的前身是景記車馬行。


  隨消息一同發布的還有關於股份公司的概念解釋,以及景記運輸公司的資產總額和每年的收入,同時還發布了景記運輸公司根據現有資產共折算出多少股份和每股的價格等等。


  這個消息對老百姓來說並無多大意義,但是對商人來說就不同了。


  因為商人們在跑商的時候經常跟景記車馬行打交道,而凡是跟車馬行打過交道的商人都知道景記車馬行乃是李景的產業,讓景記車馬行託運或者說護運物資絕對可以保證安全,沒有任何一個部門或地方官府敢對景記車馬行進行阻撓。可以說,景記車馬行在大明境內暢通無阻。


  雖然很多人效仿景記車馬行也搞運輸護送,可是根本沒有景記車馬行的力度。


  不說別的,跨州縣運輸時需要開具路引,而開具路引是需要交錢的,單這一項就提高了這些車馬行的運營成本,而各地官府怎敢跟景記車馬行收取這些雜七雜八的費用?

  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收費,景記車馬行的成本要比同行們少的多,收費自然也比同行們低,這無疑令景記車馬行在競爭中佔據了絕對上風。可以說,景記車馬行基本上壟斷了大明的運輸業。


  現在景記車馬行突然開始出讓股權,自然吸引了無數商人的注意。


  民生報公布的景記運輸公司的資產總價值為三百八十萬兩銀子,其中固定資產,包括所有分號的車輛,馬匹,房產等等,價值二百八十萬兩,景記這個招牌的價值為一百萬兩銀子。


  景記運輸公司每年的收入為四十餘萬兩白銀,就是說投資回報達到一成以上,這個回報率是相當高的。


  景記運輸公司擬把所有的資產折算為三千八百萬股,每股價值為一錢銀子。其中李景保留三成股份,然後朝廷持一成股份,剩下六成股份出讓。


  在搞清了股權是什麼意思之後,又仔細計算了一下景記運輸公司的資產和回報,無數商人紛紛前往京城購買景記運輸公司的股權。


  要說商人大多是很精明的,景記這塊招牌價值一百萬兩銀子看似不合理,但是誰都知道這個招牌的意義,因為這個招牌代表的是李景。如果李景同意讓他們使用景記這個招牌,莫說一百萬兩銀子,就算再多,他們也願意買。


  商人們都清楚,要是換個人投資二百八十萬兩銀子開家運輸公司,先不說掙多少錢,能不能在全國各地通行都兩說,但是有了景記這個招牌就可以通行無阻,這就是景記這個招牌的價值。


  這麼多商人來到京城購買股份,顯然發售的六成股份遠遠不夠這些商人分的,為了購到股份,有商人開始抬高價格,然後又有別的商人開始效仿,於是股價很快被商人們給拉了起來,從最初的一錢銀子一股,一路抬到一錢六一股。


  最終景記運輸公司發售的股份以每股一錢六全部出售,共計回攏現銀三百六十四萬八千兩,比預期多了一百三十多萬兩白銀。


  看到一日間景記車馬行賺了這麼多錢,在場負責登記的銀行和戶部的官員以及公司的賬房先生們無不目瞪口呆。而消息傳到內閣以後,沈正等人也是大吃一驚,就算搶錢也沒有這麼快的吧!

  不過李景卻是知道內幕的,因為抬高股價本就是他安排的。在發售股權的前兩日,德包爾向李景建議安排幾名商人提高價格購買股權,這樣就可以把股價拉起來。


  於是李景讓沈繼先找幾名江浙商號的商人,在發售股權當日故意抬高價格,引發商人們競價,最終把股價拉到一錢六。


  李景這樣做倒不是為了圈錢,而是想提前把這種資本運作的方法告訴大家。


  因為大明現在已經發明出蒸汽機,隨著蒸汽機的應用,大明必將進入工業化時代,而進入工業化以後,對資本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多,這時候讓大家知道這種資本運作方法,對大明的工商業發展無疑是有好處的。說白了,就是李景要讓大明提前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當然,僅僅成立一家股份公司不可能讓大家馬上意識到資本還可以這樣運作,大多數人還無法理解這種運作模式。


  不過不要緊,李景名下的產業還有很多,除了酒樓客棧等服務業生意,其餘的都屬於壟斷性產業。


  比如說李景開辦的工廠,不管是紡織廠還是制衣廠或者是水泥廠,在大明基本上都是獨一份兒,至於景記錢莊擁有的資產更是比朝廷開辦的大明銀行還多。


  有了景記運輸公司發售股權的成功經驗,李景馬上開始著手發售其餘產業的股權。


  於是景記水泥廠,紡織廠,制衣廠接連開始出售股權。在募集到大量的資金之後,又開始在各地建立更多的工廠,這些工廠投入生產以後,企業的資產自然隨之增加,然後又開始增發股權,就像滾雪球一樣,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


  景記產業的迅速膨脹深深地震撼了大明的商人們,他們沒想到資本還可以這樣運作。


  不過中國的商人模仿力是極強的,首先那些大商號開始模仿景記的這種模式募集資本,接著是一些小商家聯合起來成立公司,然後發售股權。短短一年,大明便有幾十家商號成立了股份公司,其中包括沈記珠寶行,沈記商號和沈繼先跟江浙商人聯合成立的江浙商號。


  當然,這種運營模式是有一定風險的,一旦經營不善,那麼商人們購買的股權的價值便會縮水。另外,還有一小部分商人純屬為了斂財,成立一些空殼公司發售股權,購買這樣公司的股權,錢基本上等於是打了水漂。


  為了能讓大家的錢真正投資到發展工商業當中,李景開始對股份公司進行嚴格審計,如果審查不過關,則不允許發售股權。


  這對那些真正有發展潛力的企業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因為這樣一來,商人們只會對這些公司進行投資。而投資的結果就是這些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逐漸對各自的行業形成了壟斷。


  而壟斷顯然是不利於工商業的發展,於是李景又開始成立監察部門進行監督,不允許企業的這種壟斷行為。可以說,在大明全力發展工商業的過程中,完全處於一種摸索狀態,基本上是走一步看一步,雖然其中錯誤不斷,但是只要發現問題,馬上就進行糾正,倒也沒出太大的亂子。而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出台了一部部法令,成立了一個個監管部門,令大明的制度逐漸趨於完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