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朝大丈夫> 第七百二十五章 六路出擊

第七百二十五章 六路出擊

  崇禎十六年三月,李景突然同時下發六道作戰命令。


  這六道命令分別是:


  一,以曹文詔為統帥,陳大虎,劉二愣,李定國為副帥,統兵十五萬,向漠北地區發起進攻。


  二,以洪承疇為統帥,左良玉,孫虎頭為副帥,統兵十萬,向吐魯番,亦力把里等地發起進攻。


  三,以盧象升為統帥,黃得功為副帥,統兵十萬,向烏思藏地區發起攻擊。


  四,以張楚為統帥,秦良玉,鄭芝龍為副帥,統兵二十萬,向暹羅地區發起進攻。


  五,以孫猛為統帥,海軍李國助,鄭森部協助,統兵十萬,向馬來群島發起進攻。


  六,以孫傳庭為統帥,周老虎,小五為副帥,統兵八萬,向倭國發起攻擊。


  這六道命令一出,大明朝野內外,舉國上下一片嘩然,很多人都認為李景瘋了。


  因為同時對這麼多國家和地區作戰,需要花費的錢財可以說不計其數,而大明這些年幾乎是年年打仗,國家並不富裕,李景做出這樣的決定,不是瘋了又是什麼?

  不過李景並未向質疑的人解釋什麼,有些事解釋是沒用的,就像他當年出兵呂宋和緬甸等國一樣,無論他怎麼解釋,總有人不理解,認為他是窮兵黷武。


  當然支持的人還是有的,首先軍隊是支持李景的,因為當兵的都是知道,只有打仗的時候他們才有機會立功,而立功意味著封賞升遷,還意味著他們的後代有機會進入貴族學校。


  另外,閣部那些重臣和戶部的官員是支持李景的。


  按說打仗需要花錢,而戶部是管錢的,戶部應該反對出兵打仗才是。


  但事實恰恰相反,現在戶部也是最擁護李景出兵打仗的。


  因為現在大明每佔領一個地區,都會為國庫弄來一大筆錢,雖然這些錢大部分都用於發放軍餉。但是打仗沒從戶部掏一文錢,反而還能賺錢,這樣的好事哪裡找去?

  戶部沒有反對意見,別人的意見自然意義不大,何況李景的命令已經發出,想阻攔也阻攔不住了。


  雖然李景是同時給諸將下達作戰命令,可由於京城到各地的距離有遠有近,各地的將領接到命令的時間當然是不一樣的,執行命令也是有先有后。


  最先展開行動的是洪承疇和盧象升的部隊。


  洪承疇和盧象升兩人所在的位置距離京城最近,他倆是最先接到李景的命令的。


  洪盧二人前兩年就在為出兵做準備,早就準備停當了,只等李景下達作戰的命令。


  現在李景的命令終於到了,兩人自是毫不遲疑,接令之日便率部向漠西和烏思藏地區發起了攻擊。


  相比之下,張楚,秦良玉和鄭芝龍等部雖然部隊都處於作戰狀態,可是由於他們距離京城比洪盧二人要遠得多,等他們接到李景的命令時,洪盧二人已經拓地數百里了。


  至於孫猛還要差一些,由於孫傳庭涉及到調任,並且還要調遣鄭森的艦隊加入到孫猛的戰區參加馬來群島戰役,這又耽誤了不少時間。


  不過等到孫傳庭將一切安排好返回山東,再把周老虎的部隊裝船開往倭國,暹羅戰役和馬來群島戰役早就打起來了。


  最慘的就是陳大虎和劉二愣。


  這兩人雖然早知道漠北之戰李景肯定會派他二人統兵,可是他倆卻萬萬沒有想到李景直接讓高奇把任命發下來了,接到命令的時候,兩人還一點準備都沒有。


  這兩人可以說是大明權力最大的地方官,自然不能拍拍屁股就走人,等兩人把手裡的事情交待完,再帶著嫡系部隊趕到京城,距離李景的命令下達已經過了好幾個月。


  對此,李景也很無奈,縱然李景來自現代,但是由於條件所限,他也解決不了通訊和軍隊調動的問題。


  因為這個時候沒有電報電話,傳達命令只能靠人去送,最快的代步工具就是馬匹,而由於軍馬飼養不易且花費極大,大明不可能給上百萬士兵都配備馬匹,因此除了騎兵部隊,大部分部隊行軍打仗只能靠步行。


  如果作戰範圍小,戰線短,傳令兵騎馬可以很快地把統帥的命令傳達給前方部隊,軍隊也可以很快調往指定位置,這時可能還感覺不出通訊和調動軍隊有什麼困難。


  可是一旦作戰距離拉開,那麻煩事就來了,傳達一次命令就要跑好多天,至於調動軍隊的時間自然更長。


  要知道戰場之上時機稍縱即逝,要是等下面的人把敵情報上來,統帥判斷以後做出決定再把命令傳下去,然後調動的部隊集結到位,可能黃花菜都涼了。


  為了避免這個問題,這時的軍隊一般都會集結在一起,即便沒有集結在一起,相距也不會太遠,以便於隨時調動,而統帥一般都會在前線親自指揮作戰,以便於隨時掌握戰場上的動向。


  正因如此,古人打仗的時候,動輒就是數萬乃至幾十萬人的大型戰役,而且往往一張戰役打完就能決定最終的結果。


  但是打仗分好多種情況,一種是雙方都主動尋求決戰,這種情況一般都是交戰雙方勢均力敵或者相差不大。


  一種是一方實力強,一方實力弱,實力弱的自然不會跟實力強的進行戰略決戰,那麼實力強的只能去尋找實力弱的部隊,爭取一戰殲敵。


  還有一種就是一方太強,一方太弱,弱的根本沒法打,只能到處跑。


  后兩種情況就麻煩了,軍令傳達,軍隊的調動都非常麻煩,而且距離越遠越麻煩。


  對於李景來說,顯然就更麻煩。


  因為現在大明軍隊作戰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可以說有史以來,除了成吉思汗派兵遠征歐洲和明初時期藍玉率兵打到北海(貝爾加湖)這兩次戰役攻擊的距離比大明這次作戰距離更遠,基本上再沒有哪個朝代出兵攻打這麼遠的地方了。


  而且即使成吉思汗也沒有像李景這樣一次對這些多地區同時發動戰爭,成吉思汗最多只派了一路人馬進行遠征,可李景是漠北,漠西,烏思藏,暹羅四路齊發,並且這四路人馬,每一路攻擊的距離都在數千里以上。若是再加上跨海攻擊馬來群島和倭國的兩支部隊,那就是六路人馬。


  這六路人馬,包括後勤部隊在內,總共動用了一百五十多萬人,這麼多人,這麼遠的距離,光是傳達命令這一項,其難度就可想而知,因此李景根本無法指揮前線的部隊作戰。


  所以,李景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制定戰略,把戰略目標告訴下面的將領,具體戰術讓他們自己安排。


  這對下面的將領要求是極高的,既要有能力實施戰術,又要領會李景的戰略意圖。


  當然,大明並不缺高級將領,無論是曹文詔、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還是秦良玉,祖大壽,吳三桂,李定國等人,都是明末赫赫有名的戰將,這些人的統兵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再加上跟隨李景一步步鍛煉成長起來的高奇,孫猛,張楚等人,可以說大明的高級將領人才濟濟。


  不過隨著明軍的武器的發展,明軍單兵作戰的能力越來越強,以前動輒數千上萬人的作戰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合現在的部隊作戰。


  現在明軍作戰,往往是以營為單位進行作戰,一個作戰單位也就一千來人左右。


  正因為作戰單位縮小,可以四散出擊,所以才只用了三年左右的時間,就佔領了這麼多國家,那麼大的地盤。其實,若不是受限於後勤補給,明軍的攻擊速度還會更快。


  若是組成數萬人的兵團,分幾路齊齊向前推進,不說打仗,光把佔領的地盤走一圈,就不知道要走到猴年馬月。


  可由於各部都是小股部隊分散作戰,前線的統帥跟李景一樣,根本無法直接指揮部隊作戰,實際上,前方統兵的大將跟李景做的事情基本上差不多。


  若說有差別,那就是李景制定的是國家戰略,他們制定的是局部戰略,而實施局部戰略的就是那些中級軍官。也就是說現在明軍真正指揮部隊作戰的並不是戰區統帥,而是下面那些中級軍官,統帥的任務就是調派好這些中級軍官就行。


  如果說大明不缺高級將領,那中級軍官就更不缺,這些年李景創辦的軍校培養了大量的低級軍官,這些軍官在經過實戰磨練以後,很快就成長起來。


  可以說,正因為有大量擁有實戰經驗的中級軍官,李景才有勇氣四面開戰。


  不過由於陳大虎和劉二愣這些年一直處理地方政務,他倆的部隊之中擁有實戰經驗的中級軍官並不多,好在李景早就為兩人準備好了。在陳大虎和劉二愣進京以前,李景便讓曹文詔從北軍抽調了一批擁有實戰經驗的中級軍官。等陳大虎和劉二愣進京,這些軍官便被編入兩人的部隊當中。李景不光為兩人準備了大量中級軍官,還為二人分別配備了一名副手,這兩名副手便是祖大壽和吳三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