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篡唐> 第廿二章 做個小說家(上)

第廿二章 做個小說家(上)

  顏籀是誰?


  鄭言慶只是覺得耳熟,卻想不起來了。


  其實,鄭世安曾經向他提過顏師古的名字,只是他卻沒有留意。如果顏師古開口說自己是顏師古,鄭言慶肯定知道他是什麼人。可他自稱顏籀,言慶有迷糊了。


  鄭言慶迷糊,可鄭世安已認出了顏師古。


  當日他在老宅中堂,曾見過顏師古一次。當時顏師古並沒有說什麼話,但只憑鄭仁基對他的尊敬和稱呼,鄭世安就能猜出個端倪。


  顏師古現在報上了自己的名字,鄭世安那還能沉得住氣?想當初,他可是想方設法的要讓言慶拜在顏師古門下。如今顏師古居然找上門來,鄭言慶卻毫無反應,讓鄭世安如何能不心急?

  「言慶,這位就是教授小公子的顏先生,還不趕快見禮?」


  俗話說的好,自己的孩子總是最好的。


  鄭世安和鄭言慶這對祖孫,雖沒有血緣關係,但在鄭世安的眼裡,言慶雖非己出,卻勝似己出。對於鄭言慶今天在學堂里的遭遇,鄭世安終歸覺得不舒服。哪怕鄭言慶說,那位李基先生是為了他好,可鄭世安卻認為,李基是故意為難言慶。


  說起來,這李基先生算什麼?

  一無名氣,聽都沒有聽說過;二來呢,若是大戶人家出身,豈能跑來當一個西席?

  這樣的一個人,能有什麼本事。可竟然給言慶了一個最低等的評定……


  言慶好歹寫過詩,還創出一手書體,就連孫思邈先生對他,也是非常的看重。你李基又算得上什麼人物?肯定是故意的,看我這孫兒比別人好,所以才會故意刁難。


  這身體有殘障的人,遠比普通人要來的敏感。


  鄭言慶也不可能想到,他隨隨便便的一句話,居然引來了鄭世安這麼多的猜想。


  而且,鄭世安覺著,顏師古不請自來,肯定是看上我孫兒的才氣了。


  若能拜在顏師古門下,那就是和小公子同窗。將來的安遠堂,言慶肯定能站穩腳跟。


  可鄭言慶卻覺察到,顏師古來意不善。


  一開口,就是一種高高在上,質問的口吻,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當然,這也許是當今名士的一種習慣。顏師古也算是出身名門,其祖父顏之推是北齊名儒,父親顏思魯亦頗有名氣。不過,鄭言慶對顏師古並不是非常的熟悉,他倒是知道顏師古這個人,但不是因為他,而是因為他的曾侄孫,大名鼎鼎的顏體書法創造者,中晚唐時期的名臣,顏真卿。


  所以,當鄭世安惶恐的要他去行禮時,鄭言慶卻昂著頭,毫不畏懼的看著顏師古。


  你既然是來找事兒的,那我也不會客氣!

  顏師古此來,的確是為了找鄭言慶的麻煩。


  昨日他為鄭宏毅授課,鄭宏毅卻突然提起了桃園結義。細聽之下,顏師古勃然大怒。


  這是什麼人?竟敢如此膽大妄為。


  把個三國志改的面目全非不說,居然還四處散播傳揚?


  顏師古素以經史而聞名,雖說他最精研的是《漢書》,可三國志也不是沒有涉及。


  他覺得,編造這些故事的人,簡直是罪該萬死。


  故而,顏師古問清楚了情況之後,就氣沖沖的跑來興師問罪。不過,他還是看在這個編造故事的人,似乎精通三國,所以也沒有告訴鄭仁基。本著治病救人的態度,他找到了鄭言慶的住所。正好當時鄭言慶在屋中和鄭世安談論鬼神,顏師古一聽,頗覺對胃口。因為他的祖父,在顏氏家訓中,對那些神佛之說,就表示了很強烈的反感。連帶著顏師古,對裝神弄鬼者也是深惡痛絕。言慶的說法,倒還算合他的胃口。


  如果這孩子真的有天賦,自己倒是可以和鄭仁基說說,收下鄭言慶做學生。


  可偏偏,他那世家公子的氣派,一開口就讓鄭言慶生出了反感。


  言慶這一硬氣,顏師古就有些不高興了。


  卑賤之人,果然是一點禮數都沒有。


  可把個旁邊的鄭世安,急壞了。平常這小孫兒挺聽話,今兒個這是怎麼了?顏師古親自登門,這可是天大的機緣。他怎能如此不通禮數,豈不是讓顏先生不快?

  「顏先生,小孫……」


  「爺爺,你別說話。」


  鄭言慶攔住鄭世安,「顏先生當面,您剛才說我亂言三國,不知是什麼意思?」


  顏師古冷哼一聲,「什麼意思?我不知你有沒有讀過三國,竟然將三國故事胡編亂造……」


  鄭言慶立刻問道:「敢問先生,何為故事?」


  顏師古一怔,「故事,當然是指過去的事情……《商君書-墾令》有云:知農不離其故事,則革必墾矣。而太史公亦說過:余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這故事,也就是舊事。」


  若說引經據典,鄭言慶就比不上顏師古了。


  後世治學,多以西學為主,所謂西風東漸,西學東漸。而傳統的文化,卻成了少數人才掌握的東西。更有甚者,掛羊頭賣狗肉者甚多,歪曲、扭曲者,更不計其數。


  言慶對經史,還真沒有研究。


  故事,故事……但故事究竟是什麼意思?他還真就不明白。


  不過他卻不會認輸,硬著頭皮道:「先生所言,的確有道理,但小子卻不敢苟同。


  小子以為,所謂故事,是人類對過去歷史的一種記憶行為,通過多種方式,傳播和記憶一定的傳統,引導著社會性格的形成。小子以為,故事並非問題,只是通過敘述來講解事件的寓意。總而言之,這故事的確是以前的事,但有可能真實,也有可能虛構。」


  顏師古有點懵了!

  什麼叫社會傳統,什麼叫社會性格?


  這許多後世才有的言語,讓顏師古一下子卡殼了。不過,終究是才學過人,他很快就明白了鄭言慶話語中的含義。


  剎那間,顏師古火冒三丈:「小子竟敢妄言古之聖言?」


  你居然說,古聖人們是編造謊言?


  言慶冷冷一笑,「何為真實,何為妄言?」


  「有史可查,自當真實。」


  「那敢問先生,《尚書》有何憑證?三皇五帝事,誰又親眼看見?口稱堯舜禹湯,可在尚書以前,為何沒有任何文字?若非口耳相傳,這許多聖賢事,豈能為我等後人所知?如果按照先生所說的,那豈非是說,堯舜禹湯,都是編造出來嗎?」


  「啊,這個……」


  顏師古嘴巴張了張,竟不知如何回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