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篡唐> 第四十八章 李道玄

第四十八章 李道玄

  第四十八章 李道玄


  初夏,小雨。


  車仗碾著碎石小徑,緩緩行進。


  綠柳成蔭,在雨絲中輕歌曼舞,格外妖嬈。往前方看,一座雄關矗立,赫然已到了函谷。


  「九爺,潼關到了!」


  車仗里傳來一聲輕吟,李孝基探身而出。


  「武稷,過去通融一下,請求潼關守將放行。」


  滎陽激戰正酣,從三月初開始,潼關就開始執行了關禁,對過往行人,進行嚴格的盤查。


  武稷,是一個四旬中年文士。


  他點點頭,立刻催馬加快了速度,越過在潼關前,排成長龍的隊伍,來到關卡前。守衛潼關的隋軍,自然早早就把他攔住。一名軍卒扣住轡頭,一個哨長模樣的男子,走了過來。


  「你是何人?竟敢擅闖關卡?」


  武稷連忙下馬,從懷中取出一塊金燦燦的腰牌,遞給那軍卒。


  「在下武稷,乃晉陽宮宮中執事,奉裴宮監之名,前往洛陽採納。順便護送唐國公子侄前往鞏縣麒麟館求學。這天已不早了,小郎君也等的有些不耐煩,故請將軍通融,讓我等先行出關。」


  晉陽宮,是隋煬帝楊廣的行宮。


  雖說楊廣如今在江都樂不思蜀,這晉陽宮恐怕早就已經拋在了腦後。可身為晉陽宮的一員,那舉手投足,代表的是皇家臉面。區區哨長,不入流的角色,甚至比火長還要低一品階。聞聽武稷是晉陽宮的人,那裡還敢為難?立刻露出燦爛的笑臉,示意麾下鬆開了馬轡頭。


  他接過腰牌,輕聲道:「武執事稍候,此事還需由我家稟報郎君知曉。」


  哪怕是為皇家做事,你大隊人馬不經檢查就放行,於關禁的規矩不合。小小哨長,還做不得主。


  「如此,有勞了!」


  哨長把腰牌遞給身旁的小校,低聲叮囑了兩句。


  小校立刻轉身離去,而哨長則陪在武稷身旁,一臉笑模樣。


  「這往來關中的人可是不少,如此一一盤查,弟兄們也著實辛苦。」


  「武執事這話說的不假,這一個月來,的確是很辛苦。你看,這通行的人已積壓許多,還有不少商隊,領了號牌,乾脆在附近的城鎮安住。外面想要入關的也差不多,整日里沒個消停。


  您今天來的還算巧。如果再晚一會兒,只怕就要閉關了……」


  「這麼早就要閉關?」


  哨長苦笑一聲,「非是我們想,實在是河洛那邊,打得著實慘烈。虎牢關、黑石關同時開戰,聽說每天死傷的人數,都極為驚人。連東都也驚動了,還派出了人馬,駐守於偃師縣城呢。」


  「蟻賊,竟猖狂如斯?」


  武稷做出一副吃驚的模樣。


  哨長輕聲道:「據說那李密,是天命所歸。不過依我看,倒也未必……至少他在黑石關連連吃癟,李無敵也不好對付。想當初李郎君縱橫高句麗,殺得高句麗人夜兒止啼。李密是不是天命所歸,看他能否勝得過李郎君。若是連李郎君都打不贏的話,估計也成不得氣候。」


  「李郎君利害啊!」


  「可不是,要不怎麼號稱李無敵呢?」


  兩人正說著話,忽聞腳步聲傳來。


  一員武將大步流星從軍寨中走出,沖著那哨長怒聲喝道:「盛子安,你又在胡言亂語嗎?沒看到這兩邊這麼多人排隊等候通行,你這裡胡說什麼?還不趕快給我滾回去做事?否則有你好看。」


  哨長嚇了一跳,連忙道了個罪,一溜煙兒的跑了。


  「末將盛彥師,潼關鷹揚郎將,見過武執事。」


  武稷連忙行禮,偷眼看了一下眼前這員將領。


  但見他生得文質彬彬,一表人才。不過舉止之間,卻又透著一股子豪邁氣概。


  「一共多少車仗?」


  「共二十三輛車,一百七十人。」


  「這麼多人?」盛彥師從武稷手中接過名冊,掃了一眼之後,露出詫異之色,「骨蘭朵?怎麼還有岷蜀僚人?」


  武稷撓頭苦笑道:「此乃成都都尉竇軌竇將軍託付。本來前幾日我們就該過來了,但就是為了等她們,不得不在長安多停留了幾日。據說這骨蘭朵和長孫家的女兒關係非常密切,當初長孫家的小女兒去岷蜀尋醫,多虧了當地僚人相助。竇將軍既然託付了,我也只能答應。」


  誰都知道,李竇兩家,關係密切。


  既然李家托這武稷護送李道玄去鞏縣,那麼順路帶上幾個僚人,倒也算不得出奇的事情。


  盛彥師濃眉一挑,「可是與黑石關李郎君定下親事的長孫娘子?」


  「正是!」


  盛彥師點點頭,把名冊遞還給武稷。


  「既然如此,那請武執事快快通行吧。」


  「多謝郎君。」


  武執事和盛彥師拱手道別,上馬後撥馬往回走,招手示意車隊前進。


  就在這時候,從潼關卷洞另一頭,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一匹快馬如風一般疾馳而來,一邊走一邊大喊:「黑石大捷,黑石關大捷……前方哨卡速速讓路,黑石關大捷,李密慘敗。」


  盛彥師也好,武稷也罷。


  包括那正坐在車仗中的李孝基等人,都聽到了喊聲。


  黑石關大捷……


  李孝基挑開車簾,探出身來。


  「剛才在喊什麼?黑石關大捷嗎?」


  快馬從哨卡疾馳而過,馬上騎士將一份文書丟擲給了哨卡的衛兵,而後沿著大路,繼續急行。


  軍校撿起文書,匆忙遞給了盛彥師。


  盛彥師連忙打開了,仔仔細細看了一遍,那張威嚴的臉上,露出一抹笑容。


  「郎君,黑石關大捷了?」


  武稷也趕了回來,緊張的向盛彥師詢問。


  「大捷了,大捷了!」盛彥師似乎如釋重負般長出一口氣,看了一眼武稷,笑呵呵道:「李郎君在黑石關大敗李密……李逆如今已退至陽城。還有,虎牢關之戰也結束了……蟻賊被徐郎君打得落花流水,徐郎君如今已乘勢出擊,奪回了原武。蟻賊李文相被徐郎君擒獲,郝孝德所部退過河水,往河內軍狼狽逃竄……武執事,這下子你們勿需擔心了,這一路定將暢通無阻。」


  武稷連連點頭,謝過盛彥師之後,急急返回車仗旁。


  他點點頭,示意車仗不要停留,繼續前進。


  李孝基也退回車中,看著車廂里沉靜而坐,面帶一絲絲自豪,一點點驕傲笑容的少女,輕聲道:「朵朵,玉娃兒他,又贏了!」


  「我知道,他肯定能贏!」


  少女,正是宇文朵。


  李孝基此次奉命前往鞏縣,還存了為言慶完婚的意思。


  他在前往朔方的同時,命人入岷蜀,把宇文朵招至渭南縣,與他匯合。如今,竇軌已官拜成都都尉,也是岷蜀地區軍方的第一人。在竇軌的幫助下,洈山熟僚的生活已產生了巨大變化,其歸化的程度,也變得更高。宇文朵化名骨蘭朵,在熟僚中聲望極高。她不僅為熟僚改善了生活,還指揮熟僚,在短短數年間吞併了五六個生僚部落,使得洈山僚成為峨眉地區,最大的一支土著勢力。


  榮樂城,幾乎變成了朵朵的根據地,大量熟僚的湧入,也使得榮樂城更加繁榮。


  一晃,宇文朵已經二十三四了!


  在當地習俗中,她這絕對算得上大齡女青年。


  不僅是她昔日部下為她著急,就連那些熟僚的族人,同樣著急。


  聽聞此次朵朵要前往中原成親,熟僚舉族歡慶,準備了大量的禮物,要為他們的小公主慶賀。


  朵朵只帶了五十個親信,悄然離開岷蜀。


  一入關中,她就聽說了黑石關,激戰正酣……


  車仗駛離函谷,遠遠的還能聽到後方傳來一陣陣歡呼聲。


  武稷看了看天色,催馬來到車仗旁,「九爺,天不早了。雖說滎陽戰事已經平息,不過保不住有那散兵流寇作祟。夜間行路不安全,前面就是樂豆陣,不如今晚就在那裡落腳休息,明日一早,再啟程趕路?」


  李孝基想了想,點頭道:「如此,也好……對了,打聽一下黑石關具體的狀況,順便看看東都,可有什麼動作。」


  「喏!」


  李孝基說罷,看了一眼宇文朵,「這武士彟倒是個能人,國公選派他去鞏縣輔佐,最為合適。」


  哪知宇文朵柳眉一挑,淡然道:「只是輔佐嗎?」


  李孝基臉色,不由得一變。


  剛要開口,卻見宇文朵一扭頭,朝車窗外看去,似乎沒興趣繼續交談。


  李孝基嘴巴張了張,最終苦笑著輕輕搖頭。


  「朵朵,國公對言慶素來看重。


  這些年來,隨著表面上不理不問,但實際上,還是給了他很多幫助。此次派道玄和武士彟過去,也是為了加強聯繫。你也知道,言慶一個人在滎陽,孤立無援。武士彟過去后,也能增強滎陽郡和太原之間的聯絡。」


  「這與我何干?」宇文朵清冷一笑,「若小妖不在意的話,我自然不會多嘴!」


  自幼顛簸流離,使得宇文朵對任何人,都有著極其強烈的戒備心理。也許除了在李言慶跟前,她會放鬆自己。其他人,即便是李孝基,這個昔日曾與她父親並肩作戰的長輩,也懷有幾分戒心。


  李孝基不再贅言,他也知道,勸說不動宇文朵。


  車仗駛入樂斗鎮以後,武稷,也就是李孝基口中的武士彟在鎮上包下了一個客棧,而後安頓下來。


  宇文朵帶著五十名僚人,獨自住在一個小院子里。


  連食物,都是從岷蜀帶來的乾糧,而不與李孝基他們在客棧中用飯。


  吃罷了東西,宇文朵坐在幽靜的小院子里,從懷中取出一副看上去很陳舊的白絹。上面密密麻麻寫著字,正是當年言慶送給她的那一闕《卜運算元》。秀美的臉上,露出一抹溫柔笑意。


  「李言慶哪有那麼厲害?」


  院子外,傳來一個稚嫩的聲音,「不過是以訛傳訛,被人誇大了而已。什麼撒豆成兵,什麼呼風喚雨,他要真這麼厲害的話,他就不是人,而是妖怪!要我說,論本事,還是二哥最厲害。


  你看二哥麾下那支騎軍,何等強悍?

  李言慶是沒有遇到二哥,否則的話,哪有什麼無敵之名?」


  宇文朵這柳眉頓時蹙起,秀美的臉上,露出一抹怒意……


  她站起身,邁步走出小院子。


  就見一個少年郎,正一邊走,一邊滔滔不絕和身旁的小跟班說話。那小跟班小雞啄米似地連連點頭,表示少年所言不差。


  「李道玄,你剛才說什麼?」


  「啊,是骨蘭朵姐姐啊……」


  少年停步,扭頭一看,見是朵朵,連忙過來見禮。


  他是原夏州刺史李繪的孫子,名叫李道玄,年方十三歲。


  此次李孝基就是送他前往麒麟館就學。只是李道玄有些不太願意,好像更希望留在太原城。


  他口中的二哥,也就是李世民。


  李道玄在很小的時候,曾跟著竇夫人一起生活。李建成年紀太大,又常年不在家,故而和他接觸不多。所以他經常見的人,也就是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和李智雲等兄弟。其中又以李世民年紀最長,對他多有照顧。加之李世民平素很重儀錶,舉止間總流露出大家之態。


  致使李道玄對李世民,格外尊重。


  本來,李道玄誇讚李世民,和宇文朵沒有半點關係。


  但他在誇讚李世民的同時,還貶低李言慶,宇文朵又怎能不出聲?

  「李道玄,你剛才說什麼?」


  「哦……我是說,李言慶比不上二哥。」


  李道玄倒是不遮遮掩掩,挺著胸膛,大聲回答。


  宇文朵冷笑一聲,「李世民有何了不得?只憑他那一副好皮囊?還是唐國公羽翼護佑?李郎君六歲即創出詠鵝體,做詠鵝詩。七歲即寸香十詠竹,做出原道,令天下人莫不尊稱半緣君。


  他敢和顏師古打賭,做《三國演義》,令天人下側目。


  十四歲領兵出征,帶著百十人轉戰高句麗,殺得高句麗人血流成河,夜兒止啼。十五歲戰楊玄感,號稱李無敵。早早的便**於滎陽,一個人默默拼殺,創出今日的局面,更大聲李逆。


  如此種種,李世民焉能與之相比?」


  「那不過是謠言,當不得真……」


  「當不得真?你去問問九爺,問問武稷他們,看看我所說的事情,可有半分是假?」


  「我……」


  「李道玄,你誇讚李世民,我才不在意。但你既然污衊李郎君,我卻不能與你善罷甘休。」


  李道玄終究是個小孩子,被宇文朵說的是面紅耳赤,惱羞成怒。


  「我就是罵他了,又能如何?」


  「你敢罵他,我就打你。」


  「骨蘭朵,你這蠻女人別猖狂。若非看你是個女子,我今天……」


  宇文朵也不廢話,踏步上前,蓮足一頓,一拳轟出。李道玄也是從小習武,並且那朔方郡自古便是邊塞,乃苦寒之地。在這等地方長大的孩子,又有哪個不好武?更何況,李道玄家學淵源,故而身手不弱。見宇文朵出手,他又豈能在一個女人面前示弱,立刻揮拳迎上。


  李道玄雙拳一前一後,身形猶若狡兔,撲向宇文朵。


  這叫做二連珠,是一種極為兇悍的拳法,也是小時候隨李世民學會。


  宇文朵卻冷笑一聲,腳下一轉,纖細腰身隨腳步有一個不為人所覺察的扭動,拳方發出時,渾似無力,可到了半途,卻陡然有風雷之聲。這是降龍功的奧妙所在!想當年那幾乎是天下無敵的哈士奇,為朵朵姐弟專門創出的功法,又豈能是普通招數。功名降龍,拳喚風雷。


  這名字可不是隨便喚的,那一招使出,李道玄立刻覺察不好。


  宇文朵的拳風,幾乎令他窒息。


  只嚇得李道玄大叫一聲,連忙撤步收招,一招懶驢打滾,才狼狽躲過了宇文朵那看似嬌嫩的拳頭。


  「小屁孩兒,只會躲閃嗎?」


  宇文朵冷哼一聲,拳拳相連,踏步跟上。


  自幼築基,二十載苦練,那可不是普通人可以想象。雖說降龍功是走剛猛路數,可是後來朵朵在抵達岷蜀之後,又隨著孫思邈修行養生道法,在剛猛之中,已增添了一絲陰柔之氣。


  李道玄還沒等站起來,宇文朵的拳頭可就到了。


  他連續躲過三拳,可是這第四拳再也無法躲過,被宇文朵一拳轟翻在地。


  也是他年紀小,再加上李孝基的面子。否則宇文朵這一拳下去,就足矣讓李道玄骨斷筋折。


  李道玄羞怒無比,爬起來就撲向宇文朵。


  但見宇文朵冷冷一笑,「小屁孩,只這點本事,也敢評論李郎君?我不用雙手,只要你能擊倒我,就算你贏。」


  說著話,雙手背在身後,蓮步輕移,輕靈讓過李道玄的拳頭,陡然間踏步搶入,嬌柔的肩膀一抖,就裝在李道玄胸口上。這一下,猶如被重鎚撞擊,李道玄呼的就飛了出去,摔在地上。


  「起來啊!」


  「蠻女子,我和你拼了!」


  李道玄臉漲得通紅,掙扎著想要爬起來。


  可是從胸口傳來的痛楚,讓他忍不住悶哼一聲,復又癱坐地上。


  這時候,李孝基和武稷聞訊趕來,看到這種景象,也不由得呆愣住了……


  「朵朵……」


  李孝基張口就要斥責。


  宇文朵卻頭也不回往小院里走,一邊走一邊道:「他說小妖的不是。誰敢說小妖,我就打誰!」


  李孝基的臉色,頓時陰沉下來。


  「叔父!」


  李道玄在小跟班的攙扶下,站起身來。


  「這蠻女子好厲害!」


  他揉著胸口,和李孝基抱怨道:「她不是洈山僚人嗎?怎麼這麼厲害,都快趕上祝融夫人了!」


  「祝融夫人是誰?」武稷詫異開口。


  「就是三國演義里那個南蠻子王的老婆。」李道玄嘟囔道:「我不過是說了兩句李言慶而已,和她有什麼關係?用得著這麼凶……虧我一路上還喚她姐姐,這麼厲害,怪不得嫁不出去。」


  關於李言慶的身份,李淵也好,李孝基也罷,都沒有說出去。


  故而武稷和李道玄也不知道李言慶就是李孝基的兒子,更不知道,那凶婆娘就是李言慶的老婆。


  李淵派他們過來,只說讓李道玄在麒麟館好好讀書。


  又暗地裡吩咐武稷,讓他多與李言慶聯繫,若有什麼事情,可通過李言慶來解決。所以武稷大概知道,大名鼎鼎的李無敵李郎君,很可能和自家主公關係密切。但是什麼關係?他卻也不知。


  看兩人的樣子,李孝基有些猶豫。


  李道玄心高氣傲,如果在鞏縣真的招惹了言慶的話,弄不好會出事!


  雖說言慶少年老成,也懂輕重緩急。可畢竟才二十歲啊……這等年紀火氣正盛,鬧得僵了,只怕反而不好。


  要不要和他們說明呢?


  李孝基想了想,最終拿定了主意。


  「道玄,士彟,你二人隨我來。」


  武士彟和李道玄疑惑的相視一眼,跟在李孝基身後,來到了他的房間里。


  「士彟,讓人在外面守著,任何人……哦,除了骨蘭朵,不得靠近這裡。我有事情要告訴你們。」


  武稷心裡一跳,隱隱約約猜到了端倪。


  他連忙出去,安排武士在屋外守候。而後走進房中,就見李道玄正好奇的問:「叔父,您究竟想說什麼啊。」


  「黑石關大捷,勢必會給河洛,帶來一段短暫的平靜。」


  李孝基深吸一口氣,琢磨著如何才能不突兀的把話挑明,「如今唐國公的狀況,並不算好。江都對國公甚為猜忌,令國公地位非常尷尬。自陛下三征高句麗以來,天下大亂,已有改朝趨勢。此次李密在滎陽用兵,可說是吸引了天下人的關注,也為國公緩解了巨大壓力。」


  「叔父,這些我們都知道。」


  「那你知不知道,李郎君是什麼人?」


  李道玄一怔,「這個我倒不知。」


  李孝基臉上浮現出一抹燦爛笑容,無比驕傲的挺起胸膛,「道玄,那我告訴你……李郎君,是你堂兄。」


  堂兄?


  李道玄瞪大眼睛,長大嘴巴,看著李孝基。


  而武稷則先是一怔,旋即醒悟過來,輕聲道:「九爺,如此說來,李郎君是您的……」


  「不錯!」


  李孝基沉聲道:「言慶正是我早年失散在外的親子。他小名玉娃兒,當年被滎陽鄭氏收養。」


  「啊!」


  李道玄低呼一聲。


  「道玄,這件事只有寥寥數人知曉,一直瞞著大家。


  你如今也長大了,該懂事了……我李家如今正處於危難之中,所有人都在為此而奮發拼搏。你敬佩世民,這沒有錯。骨蘭朵之所以打你,卻是因為……呵呵,她早年與言慶的婚約。」


  「叔父,您是說……那凶蠻女人是我嫂嫂?」


  「差不多吧,此次她從岷蜀而來,往鞏縣去。名為探望長孫娘子,實則是要和言慶完婚。」


  李孝基看了一眼目瞪口呆的李道玄和武士彟兩人。


  「道玄,你年紀雖小,但舉止有度,頗受國公看重。


  言慶十四歲時,已提槍上馬,搏殺於屍山血海中。他雖為我子,卻從未得過半點李家幫助,二十年來,一直**奮發,終有今日成就。如今思想起來,我仍覺得對不住他,愧疚與他……四年前,我途經滎陽,於言慶相認,曾囑託他,設法掌控滎陽。我也知道,這對於他而言,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我卻沒有想到,他為我昔日一句囑託,委屈求榮如斯。


  你此次明裡是在麒麟館求學,實則是要為滎陽太原兩地,搭建起一個通路。


  你也看到,言慶黑石關大捷,若非我們通過潼關,只怕現在還不知曉。那麼遠在太原的國公要知道這個消息,勢必更晚。如此一來,我們就無法及時作出反應,已協助言慶兒行事。」


  李孝基目光灼灼,凝視李道玄。


  他相信,以李道玄的聰明,此時此刻,定然已明白了他前來滎陽郡求學的真正目的。


  果然,李道玄沉默了!

  片刻后,他抬起頭看著李孝基,「九叔,道玄明白了。」


  「你堂兄在滎陽很難。


  我李家勢力無法給予他更多支援,所以只有借用這樣的方式,來鼓勵他,讓他知道,在他背後,還有我們整個李家在支持他。你到了鞏縣之後,該求學就求學,該嬉鬧就嬉鬧。凡事皆有武稷在暗中與言慶聯繫……但有一點,如果真的發生了什麼事情,你必須要聽從你堂兄的命令。


  這無關你個人喜好,而是關係我李家舉族安危。


  如果出了半點偏差的話,哪怕國公再疼愛你,也斷不會饒你……道玄,你現在推出,還來得及。」


  李道玄淚流滿面,屈膝在李孝基面前跪下。


  「道玄不知九叔和言慶哥哥付出如此之多,之前還有不敬之言,請叔叔責罰。


  言慶哥哥十四歲就提槍搏殺,世民哥哥十四歲也征戰雁門。偏我十四,卻寸功未立。我若此時返回,又有何面目,去見李家列祖列宗?請九叔放心,道玄一定會聽從言慶哥哥的吩咐。」


  李孝基,心滿意足的笑了。


  他抬頭向武稷看去。


  武稷也屈膝跪地,「武士彟自追隨國公,得國公看重,不以武某出身粗鄙,委以重任。一直以來,武士彟都在思索,如何報答國公的知遇之恩。此次到滎陽郡,武士彟必以少郎君馬首是瞻。」


  李孝基聽武稷如此說,也算是放下了心事。


  「如今李逆新敗,王世充也因損兵折將,自囚在偃師大牢。


  表面上,滎陽暫時趨於平靜。可實際上,言慶兒也將因此,被推至風口浪尖。你們到了滎陽,需多留意,謹慎行事才好。現如今的滎陽郡,恐怕是暗流激涌,可不似表面的平靜。」


  李道玄抹去眼淚,忍不住問道:「九叔,既然言慶哥哥是……為什麼國公不推薦他做河南討捕大使?」


  李孝基呼了一口氣,看了一眼武士彟。


  武士彟立刻明白,「少郎君,這也正是李郎君聰明之處。


  剛才九爺也說了,我李家被陛下猜忌,如今身份極為尷尬。如果國公舉薦李郎君,只怕反被江都所忌。所以李郎君派人書信與九爺,請國公舉薦王世充……這樣一來,李郎君的希望,反而增加。」


  「這是言慶哥哥的意思?」


  李道玄不由得驚奇萬分,同時心裡一哆嗦。


  李孝基何等人,自然明白李道玄的心思。


  他輕聲道:「道玄,我知你好武,羨慕旁人可搏殺疆場。


  可你要知道,即便是搏殺疆場,也需要有足夠的頭腦,否則就是一介莽夫。等你到了鞏縣,不妨多向人詢問當時的戰況……你九叔我別看不是這個材料,卻不想有言慶這麼一個兵法大家。


  你不是好讀《三國》嗎?


  其實你言慶哥哥在那部書中,並非只是演義故事。若仔細品味,也許你能讀出更多東西來。」


  李道玄用力點了點頭,「九叔,我一定會好好向言慶哥哥求教。」


  其實,小孩子對人的崇拜,往往是在於某些機緣。


  如果不是今日宇文朵先胖揍了李道玄一頓,說不得李道玄也聽不進李孝基的這些言語。他嘴上雖稱朵朵是『凶蠻女人』,可心裏面,也不可避免的對宇文朵的武藝,感到由衷的敬佩。而朵朵,將會是他的嫂子。由此推及,李道玄雖然還沒有見李言慶,心裡卻不免有三分畏懼。


  加之言慶那部《三國演義》,如今流傳甚廣。


  李道玄也喜歡讀《三國》,而今又聽說李言慶原來是自己的堂哥,自然更多出了一些親近之意。


  想想李言慶,從小在沒有家族的護翼下,一個人拼搏如斯。


  本來他對李世民是敬佩萬分。可現在細一想來,不免覺得李世民這二十年,遠沒有李言慶這般艱辛,這般精彩,這般令人敬佩。於是這心裏面,在不知不覺間,向李言慶傾斜幾分。


  第二天一早,車仗啟程動身。


  朵朵收拾好了行裝,腰系一柄僚人特有的彎刀,邁步走出客棧。


  「骨蘭朵姐姐!」


  朵朵正要上車,卻被李道玄喚住。


  只見他一臉扭捏的樣子,走到宇文朵跟前,輕聲道:「骨蘭朵姐姐,小弟昨日胡言亂語,還請你莫要往心裡去。」


  心裡一怔,朵朵詫異的看著李道玄。


  正好李孝基從客棧走出來,看到這一幕,不禁微微一笑,朝朵朵點點頭,徑自登上了車仗。


  朵朵一下子就明白了!


  她旋即笑了笑,伸出手,揉了一下李道玄的小腦袋瓜子,「此去滎陽尚遠,趕快上車,休得呱噪。」


  李道玄嘿嘿一笑,心知朵朵已不再計較。


  他立刻跑回去,翻身上馬。


  此時,朝陽初升,把大地染成金色。


  李道玄用手一指前方,大聲道:「上路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