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黃泥村
對於宋芳華自個做生意這事兒,何氏是頗有些微辭的,不過因為宋竹青已經答應了,她也就沒再多說什麽,她這性子本來就綿軟,以夫為天,向來是宋竹青說什麽,她就聽什麽。
再說了,她覺得芳華的年紀還小,也是不懂事兒,待到再大一些,慢慢教導也是一樣的。
盡管上頭已經有了個不太聽話的宋芳若,但她也沒覺得宋芳若有什麽錯處,隻是性子過於活潑了點,一天到晚不著家,總之,在她的眼中,女兒們都是好的,誰要覺得不好,必然是眼神出了問題 。
宋芳華懷裏揣著五兩銀子,跟著宋秋柏,兩人一塊兒朝著黃泥村而去,一邊走,宋秋柏一邊與她細說了一下黃泥村的情況。
“村裏的人家,大多數都會燒製陶罐兒,除了種地之外,閑下來的時間,幾乎都在燒製陶罐拿去各處賣,燒製的人多了,也就不掙錢,勤快些人家,也就能賺個日常嚼用,隻靠燒製陶罐這門營生,是沒法養活一家人的,所以大家的主業,還是種地為主。”
“村裏居然這麽多人家都會燒製陶罐呢?”宋芳華聽得也是頗為驚奇。
她以為的手藝人,就好比像宋三柱這樣的木匠,村裏會的也就兩戶人家罷了,沒想到黃泥村這是家家戶戶都會燒製陶罐呢。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據說黃泥村的祖上,曾出了個名人,他就是燒製各種陶罐出名的,年老之後回到鄉裏,將這手藝傳給了村裏人,大家隻要想學的,他都教一點不藏私,隻是這手藝是教了,可誰也沒能學到其中的精髓,燒製出來的陶罐都普通得很。”
“這麽多人都沒學到真本事呢?”這還真是,讓人說什麽好?
“也不知是怎麽回事,也有人說是學到了的,隻是後來一輩輩傳下來時,便又沒能傳承下來,以至於現在的黃泥村村民,隻會些粗淺手藝。”宋秋柏抓了抓頭,想他連自家村裏的事都沒搞明白多少,更別提隔壁村裏的事了。
“一般陶罐是賣多少錢一個來著?”宋芳華問了一句。
“這也要看大小,一般大些的,估計要個三四文,再大些的更貴點,小些的有的一文錢也能買一個,這些價格也不是那麽穩,有時候跟他們砍砍價什麽的,都會給便宜些的,畢竟燒製好的陶罐,他們要是賣不出去,留在手裏也沒用,能便宜就便宜賣了。”宋秋柏細細說著。
宋芳華一路聽著,倒也弄明白了幾分,這些陶罐子吧,也就是用泥土燒製出來的,泥土不要錢,人力不算什麽,燒的柴禾更是不值什麽,如此算下來,幾乎不用什麽本錢,能賣一文也是賺一文,難怪這價格這麽低廉。
“你可知道,村裏哪戶人家最實在?”宋芳華出聲問道。
宋秋柏聞言,不由抓了抓頭道:“這就不太清楚了,畢竟不住在這村裏,往日一些看著麵熟的,看上去也都還好,隻是本性如何,這就難說。”
不住在一個村裏,自然就不太了解了,而且有的人,也隻是看著麵相憨厚老實,但實則內裏奸滑得很,這些事情,真不好說,不相處看看,就不會了解。
宋芳華倒也能理解,點了下頭,道:“一會兒我們多看幾家,總得挑個好相與的人家合作,不然人家看我們年輕,就覺得好蒙騙呢。”
雖然都是村裏人家,但這人品行,也都有好壞之分,與奸滑的人打交道,需得時時防備著,免得不小心就吃了虧上了當,與忠厚的人打交道,就沒有這些顧慮。
宋秋柏聽得直點頭,覺得芳華年歲雖小,但卻什麽都懂,腦子也特別聰明,連他都沒想到的事情,她就先想到了,帶著她過來,果然是對的。
這會兒,他覺得他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與芳華比起來,越發初得他就是個毛頭小子,而芳華卻像個沉穩的大人,難怪人人都說讀書人厲害了不起呢,隻看看這秀才家的姑娘,表現得處處妥當,連他這個大人都沒得比。
“你們這是,來村裏找人的嗎,瞧著麵生啊?”
才走進村裏,便有人上前詢問了,他們這一大一小的組合,看上去也確實挺打眼的。
宋秋柏還沒出聲,宋芳華已經率先接話道:“確實是來找人的,請問阿伯,村裏哪戶人家燒製的陶罐最好?”
老者聞言,笑了笑道:“要說村裏燒製陶罐最好的吧,得數黃老四家。”
“那燒得最差的呢?”宋芳華接著問道。
老者聞言,不由再次笑了,覺得小姑娘問得挺有趣,笑道:“倒也沒有說誰家燒製得最差,大都差不多好壞吧,手藝其實都是一個老祖宗傳下來的,隻不過看後輩們做得經不經心,多上心幾分,自然不會差到哪裏去!”
“哦,原來是這樣啊!”宋芳華點了點頭。
老者上下打量他們一眼,開口問道:“你們問這些,是想買陶罐嗎,我們村裏家家戶戶都有,你們想買什麽樣的?”
宋芳華聞言點了點頭,神色十分認真道:“我想要自己定製幾個陶罐,不知可麻煩?”她需要的,是瓶口能有一圈螺紋,然後能用蓋子擰緊的那種陶罐,現成的肯定是不會有的,所以,就隻能定製了。
老者聞言,卻是捊著胡須笑了起來:“你一個小娃娃興許不太懂,我們燒製一窯陶罐,最少也得有百八十個呢,你隻定幾個的話,倒也不是不可以,得趕上人家正準備燒窯的時候,將你定製的那幾個一並放進去燒製,不然,誰還能特意給你做幾個的?”
“哦,原來是這樣啊!”宋芳華做出一臉恍然大悟的神情。
“可不就是如此,所以你這幾個定製的陶罐,怕是沒人會接這活兒。”老者搖了搖頭。
“沒關係,我多問問幾家,看有沒有人接我這話兒,興許也會有人接呢。”宋芳華不甚在意的笑了笑。
“這倒也對,你多問幾家,看看誰家正準備燒窯的,興許就接了你這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