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周柱國> 第24章 往事

第24章 往事

  長安城金光門附近,坊市街頭的閑人依舊如往常一般在勾欄酒樓閑坐,一遍遍的談論著從他人口中聽來的‘朝堂大事’。


  閑人們時不時地對坐在麵前的酒友拋一個‘都懂’的眼神,對著城門口指指點點,“瞧瞧,是戰馬!又是隴右的戰報!”


  而此時,街上一騎自城門口驗過身份,縱馬奔馳而入,直奔鹽鐵司。


  前日,鹽鐵司派出前往各州郡探尋收購石鹽礦的官吏,在原州和燕國公府的人正麵遇上。見到有兩撥人打算購買毒鹽礦,賣家甚至坐地起價,不過陸府的人隨後就放棄了和鹽鐵司競爭,並沒有直接衝突。


  但此事仍然應該引起重視,大周鹽政政策複雜,雖然允許私營開采售賣,但這些年管製地越發嚴格起來,明眼人都看得出,鹽鐵官營勢在必行。


  所以派出到原州的吏員馬上派人向鹽鐵司回稟此事。


  “備轎,本官要進宮!”


  鹽鐵司田敬容手中拿著一紙文書,聽完來人奏報,眉頭緊皺,向外吩咐道。


  鹽政之事,自然是國朝財政關鍵。牽扯到世家,那就可大可小,具體怎麽辦,田敬容不敢做主,隻能如實上報給皇帝陛下。


  過了將近半個時辰,田敬容才像往常一樣被宦官引著,來到皇帝日常處理政事的景陽殿中。


  田敬容恭敬地將收到的文書遞給田文珍,由這位老宦官送到陛下麵前,然後就侍立等待皇帝閱讀奏報。


  皇帝蘇弘看過奏報,又聽田敬容詳細描述了一番,臉上就顯露出些許不滿來。


  見此狀況,侍立一旁的田文珍不由得猜度起此番田敬容的奏報內容來。


  鹽鐵司主官田敬容送來的奏報自然還是鹽政上麵的問題,而在製鹽這一問題上,田文珍長期伴隨天子之側,自然是清楚的。


  在韋昭將石鹽礦製鹽之法賣給陸家和鹽鐵司之後,身在深宮之中的皇帝蘇弘就第一時間知曉了此事。


  當時韋昭憑借一番操作,一日之內腰纏十萬貫,將製鹽法賣給陸家之後,轉身將手上的石鹽礦全推給了朝廷。


  這種事不會被普通人知道,但足以在帝國權貴之中引起些許波瀾。


  出人意料的是,和韋府韋昭招搖的傾向皇室相比,當時喬家、左家、張家等高門絲毫沒有動靜,而陸家表現得也頗為克製。


  當時各家的表現讓蘇弘頗為滿意,皇帝陛下雖然嘴上沒有說,但從陛下晚膳比平日多吃了一倍的細節中就可以看出來。


  “田卿家,你怎麽看這件事?”蘇弘臉上的不滿轉瞬即逝,淡淡地問道。


  田敬容恭敬回道:“臣以為,陸家的手伸得長了些。”


  停頓了一瞬,田敬容接著說道:“依陸家近些日子所為,臣以為陸家應該會有所收斂。”


  聽到田敬容的話,蘇弘露出笑意,這就是他欣賞田敬容,派他主政鹽鐵司的原因,因為此人足夠忠直嚴謹!

  他不會像其他高門出身的官員一樣一昧為家族謀取私利,也不會像酸文腐儒一般刻板,或是隻會和稀泥,他肯直言!


  “嗯,不錯。”蘇弘點點頭,接著問道:“如今大周鹽政,鹽鐵司能掌握多少了?”


  “回稟陛下,池鹽的話六成、石鹽的話應該能到八成。”


  在石鹽礦製鹽之前,大周向來以湖泊河川積澱出的池鹽為主。河東、隴右、靈武、鹽川、渭州、長安周圍等地都有大量池鹽,其中藏量最大的河東解州鹽池在陸家手中。


  除此之外就是會從蜀中販運少量井鹽。


  而現在在韋昭的半賣半送下,鹽鐵司短時間內就掌握了大周境內近半的石鹽礦,再加上這些時日鹽鐵司派往各州郡購買鹽礦的官吏,事實上鹽鐵司已經拿下七成了,過些時日還能再多到手一些。


  蘇弘微微點頭,對田敬容笑道:“田卿家做得不錯,陸家嘛,看來在你手上討不到便宜的,不必在意,你先回去吧。”


  “是,臣告退。”田敬容躬身施禮,緩緩退出殿去。


  不必在意?看來陛下短時間內不打算敲打陸家,但鹽鐵司不能放鬆啊,田敬容一邊從殿中走出,一邊想道。


  景陽殿中,蘇弘拿起一本奏本,掃過一眼,頓時有些煩躁,就遞給了田文珍。


  “文珍啊,你看下戴統領的奏本,前些時日朕不是已經下旨允了嗎!”


  田文珍接到手中一看,龍林衛戴震請求為龍林衛換裝鐵甲,配置戰馬的奏本。


  田文珍皺了皺眉頭,躬身道:“或是被門下省擋了回來……”


  “哼,皇甫離他沒這個膽量!”蘇弘長舒一口氣,“不是喬玉山,就是陸文榮、左夢橋,你親自把奏本和朕的旨意送到政事堂,朕就不信還辦不了!”


  “是,老奴這就去。”田文珍收好奏本,緩緩倒退出殿,直奔政事堂而去。


  景陽殿中,頓時安靜了下來。


  蘇弘起身在殿中走動,思緒紛飛,不由得想起往事。


  陸家出鎮河東,全權掌握河東鹽池開采,是十幾年前蘇弘自己批準的旨意。


  冉氏之亂後,燕國曾屯兵晉陽、洛陽,伺機進犯關中。


  當時蘇弘即位不久,再加上剛發生過一場動亂,朝堂之上幾無可以信任之將領,蘇弘急需一場勝利來鞏固皇位,禦駕親征,勢在必行。


  卻不曾想,在河東一戰周軍慘敗,蘇弘更是陷入重圍,險些被燕國名將尉遲鋒活捉。


  當時正是老將燕國公陸擎和陸家長子陸文昭,率軍死命殿後,蘇弘才得以從重圍中殺出。


  而陸擎、陸文昭則是殞命沙場,其後援軍趕到、穩住陣線之後,又是陸擎之弟陸挺數次擊退燕軍,才得以保守住周國在河東的一角。


  陸挺鎮守河東數年,死於燕國刺殺。


  其後陸文昭長子陸琨,膽略不輸父祖,以一己之力鎮守河東直到如今。


  河東數郡之地,賴陸家得以保全,但也讓河東軍政、鹽池變得讓朝廷輕易無法觸及。


  蘇弘走到景陽殿外,向遠處望去。


  方才還是萬裏無雲,沒多久就有風吹了幾片碎雲來,一切都在變啊。


  此一時,彼一時啊。


  ~~~~~~

  政事堂衙門和一些要緊衙門、內廷衙門都位於皇城之中。


  皇城之外是外城坊市,皇城之內包含皇室所在的宮城。


  此時,政事堂衙門議事廳中。


  能在政事堂議政的大臣隻有六位,而平時政事堂隻有兩位當值大臣在此。


  田文珍一路進來,直到議事廳中,就看到今日在值的兩位。


  中書侍郎喬玉山、尚書左仆射方師古。


  “田公到此,可是陛下有何旨意啊?”見田文珍進來,喬玉山趕忙起身過來問道。


  田文珍身為內侍省內侍監,品級為從三品,執掌皇城之中宦官和內廷事務。


  本身品級和政事堂的幾位大臣都相差無幾,再加上田文珍身處天子之側,雖是宦官,卻讓外臣不敢不敬重,故此政事堂諸位和田文珍平常稱呼也都比較客氣隨意。


  田文珍歎口氣道:“喬相啊,您瞧瞧這個奏本是你們誰駁的,欸,方相您也來瞧瞧!咱家就不懂了,這麽大點事兒怎麽就不能辦了呢!”


  喬玉山打開奏本看過後,遞給身後的方師古。


  稍加沉思,喬玉山說道:“田公,算時日,那時節當值的是潞王和鄭大人,想來是鄭大人駁回的吧。”


  吏部尚書鄭廷堯?他是陛下一手提拔的心腹,更是被委任做吏部尚書,那是被稱為天官的位子。


  單論忠直可靠,鄭廷堯不輸田敬容,絕不可能駁陛下的旨意。


  那就是潞王爺了,田文珍看向眼前兩位重臣笑笑:“看來是了,回頭咱家自會稟告陛下,不過這奏本嘛,既然咱家帶過來了……”


  “這好說,我和方相在此,自然就派到底下衙門辦了,有勞田公了。”喬玉山滿臉堆笑。


  田文珍不再多留,把天子批過的奏本留在政事堂,就起身返回皇宮去了。留下喬玉山、方師古麵麵相覷,不知緣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