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回府
走在街上,韋昭先是遠遠觀望了一番那個玉臨軒的地盤位置,然後進去瞧了瞧,隨後退出來徑自返回永寧坊。
回去路上韋昭特意在西市上買了一些京城中出名的點心,將近永寧坊,又買了幾支糖葫蘆一並帶上。
不見得比府上做的點心好吃,但小侄女絕對不會嫌棄這東西多。
韋府。
韋夫人班墨笙和大嫂呂涵君她們也是時刻打探著北境戰事和禁軍消息的。
畢竟韋家唯二的兩個男丁如今都在禁軍任職,還都隨著形勢變動,先後被調往北境。
家中人出征在外,可想而知府上女眷心中自然是憂思深深。
古往今來多少閨中思念的詩詞都是在這般情景之下寫就的。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當年武烈帝詩集中錄入這首詩,可謂是寫盡了天下婦人望夫的綿綿情思。
韋府上的女眷也不例外。
班墨笙自然是想著兒子,每日在家中禪房中禮佛求保佑。
呂涵君則是真正地盼著夫君……可是韋府上下除了安叔能幫襯著些,韋昭走後,韋家產業還得呂涵君多擔待著。
加上前段時間韋昭又是賣鹽,又是印刷作坊的,產業越發的大了,呂涵君更是忙得抽不開身,隻能在每日忙碌中消磨憂懷情思。
韋府院中。
小丫頭正和七公主蘇明月在一起玩。
韋秀瑤自然是在院子裏亂跑亂撞,已經七歲的她絲毫不知道‘淑女’是什麽意思。
當然,十四歲的蘇小七也沒好到哪去……
韋昭徑自走進院子裏,韋秀瑤機靈地回頭看去,愣了一瞬,隨後馬上丟下手中的香囊,猛地跑向韋昭,一頭撞在韋昭身上,緊緊抱住了他。
“二叔!”
韋昭笑笑,摸了摸秀秀的頭,牽著她的手走到蘇明月麵前:“臣韋昭見過七殿下!”
蘇明月點了點頭,“嗯……三皇兄回來了?”
“殿下尚有軍務在身,前往隴右去了……呂琦、賀若雲他們也還在隴右。”
蘇明月癟了癟嘴,兩眼中似乎有些失望,但轉而又顯露出些許擔心:“本宮聽聞北境戰事好像很凶險的樣子,韋家哥哥不曾受傷吧?”
“多謝殿下關心,有護衛隨身和營中兄弟陪伴,韋昭僥幸,不曾受傷。”
蘇明月點了點頭,小手一揮:“嗯,好了,你且去吧!”
韋昭躬身施禮,準備離開,蘇明月忽然開口:“秀秀留下!”
韋昭失笑,真是小丫頭,問過皇兄的事之後,就又變得像個孩子一樣。
這邊韋昭轉身離去。
蘇明月忽然想起了什麽,說了一句:“你是個好人……之前他們給我府上送去了好多錢……說是你給的。”
韋昭愣了一瞬,反應過來,必然是之前印刷作坊和書鋪的利潤分成。
這些事情,韋昭不在京城,必然是大嫂和安叔安排的。
韋昭離開院子,這邊蘇明月和韋秀瑤馬上換了一副嘴臉,抱著韋昭帶進來的點心和糖葫蘆開始了戰鬥。
韋府後院。
班墨笙正在呂涵君陪同下走向前廳。
她們已經從下人口中知道了韋昭回到府上的消息。
之前邊軍送往長安的戰報,傳到各家府上都是晚了一兩天的,此番韋昭從河東撤回,並沒有耽擱什麽時日,所以比兵部消息散開要早一些。
韋昭一路走向後院,正好在園中遇上正在向這邊走來的母親和大嫂。
“孩兒給母親請安!”
韋昭跪拜在地。
班墨笙上前攙扶起他,眼中已經是滿含淚水。
“回來就好!”
隨後韋昭看向呂涵君,這個年紀不過比韋昭大一歲的女人此時臉上滿是疲憊,可想而知這些日子以來,除了每日操勞,必然晚上也是難以入眠。
“見過大嫂……大哥他也是無礙,不過他是寧王殿下身邊禁軍護衛,本來是隨著寧王殿下督鎮隴右的,現在也隨著去往隴右了,想來過段時日就能回長安了。”
呂涵君眼角含淚,笑著點了點頭。
隨後三人一同到房間內,韋昭一一將所經曆的將給母親聽。
當然,盡量撿著軍中趣事說,那些在殺虎口外,在河東平陽城外的戰鬥,自然是簡略跳過,免得她們兩個憂心。
…………
晚上。
用過晚膳之後,韋昭將安叔叫到前廳,一一聽取匯報。
在韋昭不在這的這段時間。
韋家的印刷產業已經迅速鋪展開來。
荊州印刷作坊在魏新城的幫助下,很快建立起來,辦得有聲有色。
隨後又按照韋昭的布局,派人前往漢中和隴右兩地開辦作坊,擴大規模。
漢中和隴右兩地作坊規模一般,也是隻有一個作坊而已,比不得長安城中設立了四個作坊。
如今大周經濟情況雖然比開國之初好,但也隻是在幾個大的城中還行,尋常州郡仍舊死水一潭。
不能強求,得慢慢來。
匯報到最後。
韋安歎息一聲說道:“其他家近來也是學得有模有樣,長安城中我們賣的比一個月前少了不少。”
“這倒是無妨,安叔你也不必為此憂心,隻要我們能一直做到最好,自然是不愁生意的!”
韋昭笑道:“說起這個,今日我到西市書鋪看過了,辦得不錯。”
“另外我還有幾個主意……安叔你聽過說書沒有?”
韋安一愣:“聽過幾次,聽不進去。”
“將西市和書鋪一條街上的那家玉臨軒盤下來,一樓依舊是說書……二樓嘛,仿著書鋪這邊格局,改成包間舞樂唱詩之處!”
韋安眉頭一挑:“二郎,這歌女琴師倒是不難找,可這別人家也有的,咱們做得起來嘛?還有說書的,生意向來不溫不火,賺些小錢……”
韋昭揮手笑道:“二樓房間要布置的文雅些,歌女和樂師也找長安城中頂好的那種,至於賣點……就讓他們用心編曲,唱新詞!”
“新詞?”韋安不解。
韋昭說道:“新詞我會寫幾首……其餘的嘛,每月在玉臨軒搞一場詩詞評比,上榜的三十首詩,咱們韋家作坊免費印刷,代替他們售賣,他們既賺名氣,又賺些小錢,詩詞自然就少不了了!”
韋安心中一驚,自家的這二郎真是一個鬼點子比一個出奇啊。
這邊韋昭接著說道:“至於一樓的說書人,也給我找全長安最好的,至於說書的內容嘛……過些時日我會寫一些東西出來,還有雇幾個人將近來我大周擊退突勒和燕國的事情也編成話本宣揚……”
“這個話本寫出來務必讓我看過再付梓印刷。”
韋安點頭:“明白。”
這種事情自然不能都照實際寫,基本算是五分實,五分虛,甚至虛的更多。
韋昭自己寫的話,也不愁素材。
前世三國水滸看過數十遍,紅樓倒是印象不深,封神、說唐、說嶽記得也清楚。
這個時空和前世在三國之時就發生錯亂,所以韋昭到時候編的時候,無非是架空便是,寫給街頭巷尾的,自然是側重英雄,少一些朝堂就是了。
商量到將近三更,韋昭才算將近來府上事情梳理清楚,之前的謀劃差不多安排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