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水滸第一大官人> 第322章 農事

第322章 農事

  第322章 農事

  五月,平陰縣。


  李慶領著一幫官吏,走上了一處山崗,往遠處眺望而去,然後指著不遠處的一個個大水車道:

  「看此情況,開墾得不錯啊!」


  「大人,這裡已經開墾出一萬畝,種上了春麥,還有五千畝地是稻種田,出產秧苗,


  早稻全已播種完畢,在四月插秧前時,總計已經有四萬畝地開墾完畢。」


  一個文吏小心翼翼的向李慶稟報道。


  若是面對一幫的縣令時,這文吏也不會如此戰戰兢兢,


  但整個平陰縣,誰人不知眼前這位主是個殺伐果斷的領兵文官出身?


  其人號稱「白馬將軍」,絕非浪得虛名,從擔任新平寨文知寨起,大小戰役不知親歷了多少,

  連那大名鼎鼎的「知世郎」王復,此前頃刻間便攻破了平陰縣城,把縣令與許多富商都砍了頭,何等的威風凜凜,


  但在前陣子,此賊梟卻被李慶殺得屁滾尿流,逃入了徐州,現在都還在躲著舔傷口呢!

  此外,在李慶接管平陰縣前,這裡可謂滿目瘡痍,流民和趁亂而起的盜賊四處都是,每天都要死個成百上千人。


  但自從被李慶接手了這平陰縣后,一隊隊的精銳士兵四處出擊,只數天時間,轄境內的強盜便一掃而空,穩定的秩序瞬間建立了起來。


  之後,李慶又從獨龍城不斷的運輸糧食過來,賑濟災民,安置流民,編製保甲……


  一套熟練的「組合拳」下來,原本亂糟糟直如人間煉獄一般的平陰縣,竟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那些平陰縣殘存的官吏,見了這番景象,無不目瞪口呆。


  「四五月最忙,先是插秧,后是收割小麥,一切完畢,便又是夏芒時節……」


  官吏們依舊在不停的向李慶稟報著各種雜事,李慶都耐心的一一聽了。


  「恩,辛苦了。」李慶說著,想了想,又說:「以後稻田插秧,似乎可以拋秧,這樣節省許多民力。」


  「何謂『拋秧』?」


  官吏們都抬起頭看著李慶,連許貫中、蔣敬等人都走了過來,眼神中滿是疑惑。


  插秧是現在農村種秧的普遍方法,又叫插田,一般在一塊地里集中種下秧苗,待長到3~5寸長時即可移栽,即為插秧。


  插秧可是個體力活,有時需要彎下腰忙一整天,還要要保持一定的速度

  第一天插秧,稱為「開秧門」,主婦一般要備好飯菜酒肉,供家人和幫工者聚餐。


  插秧結束,稱「關秧門」,插秧結束那天的晚餐,主人家要宴請幫工者,稱「打散」。


  插秧種田時,一天得吃三餐才能保持體力,若是富戶,期間還要加兩次點心。


  這過程非常辛苦,也耗費許多許多錢糧。


  李慶解釋道:

  「待稻長成秧苗,在長得不高的時候就把它拋在田裡,與插秧不同,它是直接拿在手上拋在田裡,比插秧更省時,更輕快些,七八歲大的小孩也能幫上忙。」


  「……」


  眾人盯著李慶,似乎看一個「何不食肉靡」的人,這插秧,可是自古以來流傳的農耕,李慶竟然一言改之!


  看他的眼神,李慶無奈一笑,別說這個時代了,就算在地球上90年代,還是插秧為主,小時候七八歲時,就幫外婆插秧,對這辛苦是深為了解。


  但到了他二十多歲時,就全部改成拋秧,能大幅度地減輕勞動強度,

  原本一畝,就需要3到5個人工,但是現在只要一人,對著水田拋秧,這是他親自經歷。


  有著親身經歷,又根據著資料顯示,這不但降低勞動成本,省工,並且還省秧田,提高工效5~8倍,同時沒有緩苗期,可比手插秧田,每畝增產一些糧食。


  不過,要改變人們長久以來養成的習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後世之所以能完全從插秧到拋秧的轉變,是因為有人發明了一種塑料孔盤,能讓秧苗根莖處形成大小均勻的泥塊,


  秧苗拋出后,藉助泥塊的重力,秧苗的根部便能沉入水田中,


  這技術看似簡單之極,但若沒有這個,秧苗輕飄飄的,拋到田裡后只怕大都會浮起來,還得人去重新插好,那可真是搞笑了。


  此時的年代,李慶當然無法發明塑料的孔盤,但卻可以用其他材質能代替,


  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民,就此用竹片自製過類似的東西來使用,


  初次造時,當然得耗費不少精力,但卻能用好些年,而且可以在冬日裡閑下來時提前做好。


  李慶把個中原理向眾人說了后,微微笑道:

  「此法不必急著推廣,一萬畝水田中,弄出百畝,試下這拋秧,若是失敗,當然不提,若是成功,以後推廣就是了。」


  眾人本還有頗多疑慮,聽他這樣說后,瞬間都放下心來。


  只用百餘畝來實驗的話,成與不成,倒是無傷大雅。


  這時,時遷騎馬匆匆趕了過來,那些官吏都知道此人是李慶身邊專管情報的校尉,必是有要事來告,識趣的先行走了下山崗去。


  時遷帶來的消息,卻是梁山兵馬已跟大名府的兵馬都監李成、先鋒索超對陣大戰了一場,

  結果卻是李成、索超大敗,待兩人奪路而去,趕回山寨時大折無數兵馬。


  在後面壓陣的聞達聽后,速領本部軍馬前來助戰,雙方合做一處,聲勢這才稍振。


  但這時,綽號叫「天王」的李成已是嚇破了膽子,與聞達商議撤兵,想退回大名府治所抵禦賊兵。


  「大刀」聞達卻笑道:「疥癩之疾,何足掛意!」


  神情中滿是不屑,似乎只要他領兵到來,梁山賊兵便會頃刻間灰飛煙滅一般。


  李成心裡暗自沉思道:


  「我被這些梁山賊子打得大敗,你這廝卻說什麼『疥癩之疾』,分明是暗諷我無能,


  若被他合兵擊潰了梁山兵馬,回到城內,面見留守時,我面上需不好看,還是讓這廝也跟著敗上一場才好!」


  「大刀」聞達、「天王」李成兩人號稱大名府雙絕,名頭響亮得很,實則都是被手下的人吹噓出來的,


  比如現在,兩人面對來犯大敵,仍在一心窩裡斗,真是愚不可及,

  在他們這種人率領下的兵馬,就算有十萬之數,又如何是梁山的對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