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出遊
第447章 出遊
二月,冰雪初融,萬物復甦。
這一日,李慶與許貫中、蔣敬、張宗周出城而游,瓊英、扈三娘、花小妹三個愛湊熱鬧的,也各自帶了小丫鬟一起跟隨。
眾人騎馬緩緩而行,望城外一處叫鎮安寺的地方而去。
許貫中、蔣敬、張宗周等人雖是文士,但都並非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都能騎得馬,
至於扈三娘他們隨行的小丫鬟,則共乘了一輛寬敞的馬車。
眾人一路說笑而行,談古論今,氛圍倒是頗為輕鬆愜意。
就在這時,以前陳文昭的親信周押司忽然說道:
「主公,卻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慶道:「噢?何事?」
「卑職前些時日,見城中的流民中,有幾個士子收拾行囊準備離開。
卑職問及,他們遮遮掩掩不肯回答,卻是因為今年初秋天要舉行秋闈科舉。這些人得了消息,打算現在便啟程前往東京準備應試。」
李慶苦心經營,至今籠絡得來的文人士子寥寥可數。
他待人不可謂不寬大,用人不可謂不開明。
無論是降官,還是寒門子弟,抑或是名門望族,只要稍有才能又肯投效的,無不拔擢顯用。
就算如此,看他左右,正兒八經主動前來投他的,又可堪大用的有才之士,不過僅有張宗周一個而已。
若不是前番攻下沙門島后,得了島上的許多流官效力,他這十一州的地盤,只怕連縣令、主簿都招不齊人來管理!
總之,現在李慶因分田地與百姓,民心是得了,麾下不缺精兵與將帥,唯獨沒有將本地的士子收入瓮中。
李慶這時皺了眉頭,心中一陣煩躁,但他也知道,這是沒辦法的事兒。
武周入主中原至今已將近兩百年,漢人士子多視其為正統。
就算是誰都看得出這武周朝已經是日薄西山,畢竟還沒有完全倒塌,
這兩三年一次的科舉,仍是對這些士子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而且李慶挑選人首重實才,只有那種能幹實事的人,才能被委以重任,
只懂得吟詩作賦和擅長清談的人,一般只能給個無關緊要的職位,這便無形中勸阻了一部分有心人的投靠。
至於無才又無德,臉吟詩作賦也只是半桶水的人,只想著來混口飯吃的,更是直接被「禮送」了出去。
此外,前些月裴宣手持「尚方寶劍」,巡視地方時大開殺戒的舉動,也著實是嚇到了不少士子。
寒窗苦讀十餘載,考取功名做官只為財,一些原本有心去投效他的人,都被那把沾滿鮮血的寶劍給嚇退了。
蔣敬這時有心遲疑的建言道:
「要不……主公也開設科舉,以此來收山東士子之心?」
許貫中連忙擺手道:
「此時必須得慎重而行,若是開設了科舉,卻沒多少人來參加,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
況且我們現在有了沙門島眾賢的加入后,暫時已是不太缺人,那些人既不願主動來投,便隨他們去吧!」
這事確實需要慎重,
去年方臘在佔據了江南數州之地后,也同樣是開了科舉,想要籠絡人心,
誰知最後卻是根本沒引起多大的響應,去的也大都只是些歪瓜裂棗,沒一個是有名氣的。
故而此事不僅沒有助方臘鞏固地方上的統治,還讓他臉面盡失,折損了不少威信。
那周押司還想說些什麼,李慶卻不願為此事壞了心情,笑道:
「今日出遊,只講風月,不說政事。」
他將此事一言帶過後,不再多說,當先驅馬,賓士山道。
錦繡山上樹木甚多,雖已初秋,卻沒有那種鬱鬱蔥蔥的景色,
山道兩側,隱約見樵子出沒,丁叮伐木取炭的聲響,散入山中冷風,靜中有動,動而不鬧,叫人胸懷為之一敞。
眾人行至高處,登高遠望。
但見左右群峰對峙,俯仰江河秀麗,目對飛瀑傾斜,耳聞寺廟鐘鼓,風從林木中來,有些山峰積雪未化,恍如蒼帽。
觀此殘冬清景,遍數歷歷,便如行雲頂之上,使人應接不暇。
鎮安寺在山之深處,左近又有浮碧樓、麒麟窟等諸般古迹風景,乃兗州一大絕妙之處,多有文人騷客流連忘返。
許貫中、張宗周等人興緻上來,不免指點江山,吟詩賦詞。
李慶不會作詩,細聽品味,有好句子的,拍手稱讚。
待的一一游賞完畢,天色近暮,眾人方才興盡而返。
但返回魯國公府後,李慶仍在回想著今天周押司提及的那個問題,
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若不得士子之心,顯然也是不能長治久安的。
思來想去,李慶也只能是緩緩圖之,
畢竟他才剛全取這山東十一州府之地不久,統治時間不長,誰知他是不是也如杜恭、慕容彥達之流一樣,只曇花一現?
相信待他統治山東的時間久了,那些本地的士子又中舉不第或是不能在東京施展抱負,遲早都是會轉而投靠他的。
此外,李慶還打算著力發展公學,自己來培養人才,
此事他早就在做了,最近那些投靠來的沙門島流官中,便是有幾個在著書立說、教書育人,
那些學子自小就被灌輸要忠於李慶的思想,若是被培養出來后,也定能委以重任。
當初還在獨龍城時,李慶便親自言傳身教的教授了一批少年郎,
此時那批少年郎中,也有部分人開始走上了官場,又或是成為了匠造營的得力骨幹,同樣為齊州節度使治下發揮著屬於自己的作用。
最後,李慶還讓人搜集山東士子的詩詞、曲子、文章,專門編纂成冊,刊行發布,
人皆好名,自詡風流的士子們誰不會寫兩首詩詞歌賦呢?誰不想天下人聞知其名呢?
李慶出錢,資助他們刊印發行,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只要他們願意,對齊州節度使的態度就必然會有所改變。
而且,擇有利言論刊行之,也是擴大影響、影響輿論的一種手段。
當然了,或許剛開始,願意的不多,即便願意的,也沒有真的人才,
可這個勢只要造成,滾雪球似的,只會向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