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太子黨
東宮
??太子李承乾在聽說李恪如此迅速移居漢王府並宴請賓客時,心裏充滿了疑惑,甚至隱隱有些不安,好在他現在的東宮可謂人才濟濟,於是趕緊召集一批人到東宮,想聽聽大家對李恪搬遷一事有什麽看法。
??須臾,少師李剛、少傅張玄素、少保劉政會,為太子左庶子於誌寧,為太子左庶子孔穎達等人便來到東宮。
??李承乾看著自己的太子府人才濟濟,心中不由得充滿了成就感,心想自己是不是太敏感了,就憑自己手下這一批人,有必要去擔心一個庶出的李恪嗎?
??李綱,我們之前有講過,李綱也是隋朝舊臣,前後輔佐過二朝三代太子,但教的學生多不一定就是好老師,李綱他明明是朝野皆知無人不敬的大忠臣,卻絕對是個“太子殺手”,他教過的三個太子無一例外的全都被廢被殺,其中就有李承乾,有時候命運這個東西還真是不服不行。
??然而,李承乾雖然博學多才,但不是神仙,他無法預知將來的事情,假如他知道的話,他說什麽也不會給張玄素當學生了。
??張玄素同樣是隋朝舊臣,為人忠直,當年竇建德俘獲他後想封他為治書侍禦史,他卻以隋臣自居,堅決不受。後來唐朝滅了竇建德,張玄素歸順唐朝,很受李淵重視,委以重任,做過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的老師,負責教導太子李建成。
??宣武門政變之後,李世民久聞張玄素的名字,即位後特意召見他,向他征詢為政之道。張玄素就隋朝滅亡的原因做了一番高談闊論,李世民極為欣賞,提升他為侍禦史,後又見他有大才,特任他為太子少傅教導李承乾。
??這張玄素和李剛又得一拚,前後教了兩位太子,不知是天意還是巧合,兩個太子竟都被廢了,做老師的做到他那個份上,也夠窩囊的了。
??劉政會同樣為前隨將領,在隋朝末年擔任太原鷹揚府司馬,就相當於現在的公安局長,手握實權,得知李淵將起,便毫不猶豫的率兵投靠。
??當年李淵欲起兵時,其副留守王威、高君雅預先知道李淵要謀反,很想提前動手為隋煬帝剪除“此害”,但不料被劉政會搶先一步,到太原議事廳誣告王威、高君雅兩人謀反,並借機囚斬兩人,可以說劉政會是唐朝的首義功臣。
??此後劉政會負責留守太原,劉武周進攻時被俘。忠心不屈,還找機會打探劉武周軍情秘報李淵。劉武周滅亡後獲救,現任刑部尚書,就這樣一位德高望重,戰功赫赫的唐朝元老被被李世民認命為太子少保,可見李世民對李承乾的喜愛與看重。
??於誌,唐初大臣、學者。鮮卑族。京兆高陵人,出身於關隴貴族階級,曾祖父、父親先後在北周和隋朝居顯位。他投奔李唐政權後,曆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位居宰相。
??於誌寧少年好學,尤長於文學。隋煬帝大業末年,他任冠氏縣令。當時隋王朝處於風雨飄搖的境地,各地反隋勢力驟起,他棄官歸裏。
??大業十三年秋,當他得知李淵父子起兵反隋,西渡黃河攻入渭北。於誌寧立馬前往投奔。
??因他出身於貴族,其家在關中頗有名望,李淵對他很重視,授他銀青光祿大夫。
??李世民時為渭北道行軍元帥,用他為記室,參讚軍機。從此,他受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隨李世民攻長安,滅薛秦,平洛陽,東征西戰,多有戰功。
??武德四年十月,李世民以滅王世充之功被授天策上將殊榮,於誌寧為天策府從事中郎。李世民為延攬人才,重用知識分子,開設文學館,於誌寧為秦府十八學士之一。
??李世民即皇帝位後,於誌寧被提拔為中書侍郎。由於他知識豐富,又很忠誠,常向太宗李世民切諫,言論頗具政治遠見,受到李世民的器重,又加授他散騎常侍,命任皇太子左庶子。
??後來大概是李承乾因為腿傷而性情大變,行為驕縱,大興建築,揮霍浪費,引起李世民的強烈不滿。李世民因此對於誌寧說:“太子年少,你應引導他走正路,避免他墮入邪道。”
??於誌寧便多次向李承乾進言,勸他停工罷役,不要聽鄭、衛古音樂,絕交“小人”。
??但李承乾應該是中毒太深,不肯聽取,與宦官交接益多,又引突厥達哥支入東宮內院。於誌寧又再三上 書勸諫,引起太子李承乾的極大不滿,便暗派刺客去刺殺於誌寧,刺客見於誌寧雖為高官,居室簡陋,不忍下手。
??於誌寧得知此時後便心灰意冷,從此對李承乾聽之任之。
??最後李承乾謀反失敗,被李世民廢為庶人。事後,李世民知於誌寧多次規諫過太子,沒有追究他的責任,並對他作了讚揚。而右庶子令狐德棻無諫書,因受到了貶責。隨之,晉王李治被立為皇太子,李世民複命於誌寧為太子左庶子。
??太子左庶子孔穎達就更了不得了,孔子第31世孫,儒家大賢,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唐初經學家。
??孔穎達,字衝遠,勤奮好學,師從大儒劉焯,日誦千言,熟讀經傳,善於詞章。
??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楊堅初年頗重儒術,“超抉奇雋,厚賞諸儒”,自京師達於四方,大興學校,廣置生徒。“齊魯趙魏,學者尤多,負笈追師,不遠千裏,講誦之聲,道路不絕”,被史書稱為:“中州儒雅之盛,自漢魏以來,一時而已!”孔穎達也在這個時候走上了正規學習的軌道
??楊廣大業初年,選為“明經”進士,授河內郡博士,候補太學助教。唐朝建立後,成為秦王府學士。貞觀年間,曆任國子博士、給事中、太子右庶子、散騎常侍,參與修訂五禮,編纂《隋書》。
??貞觀十四年,授國子祭酒、銀青光祿大夫、國子祭酒、上護軍,受封曲阜縣公。奉命編纂《五經正義》,融合了諸多經學家的見解,是集魏晉南北朝以來經學大成的著作。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