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第394章 士紳的反彈
說起這幾個鄉紳求紅薯的事兒,楊涵瑤就覺得好笑。當自己在京城時,這些士紳就到處散播紅薯是神種,凡人吃不得,沒有貴氣的人也種不得,否則壓不住仙氣,那是要遭殃得。
雖然這些謠言很快就被王安石彈壓下去,可在民眾中還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其實楊涵瑤都沒必要派人去特意查。用腳趾想都知道是哪些個人在背後做這種事了。
常州商會的大力招工使得常州普通百姓,特別是農民對於土地的依賴減少,那些佃戶開始還有些猶疑,可當身邊只要有一個人嘗到甜頭后,立刻就拋棄了長期以來賴以為生的土地,轉而進城務工了。
這就迫使這些大小地主,士紳等不得不減租,提高長工的待遇,使其安心為自己耕種土地。
可隨著常州商會在常州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以及楊涵瑤個人的名望越來越高后,特別在冊封大典后,這種情況就越來越明顯。
現在已不單單是常州地區了,臨近的江寧府(現南京)與平江府(現蘇州)也在楊涵瑤冊封后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試想下,就連京城一帶都受到影響,起了一股下江南常州的打工熱;更何況緊挨著常州的南京與蘇州?
一個事物打破了原本的局面后,總是會有一群人得益,而一群人的利益受損。而常州之前的那些受損利益集團原本也不敢做什麼小動作,除了使出給佃戶減租等手段外,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因為楊涵瑤在常州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常州商會牽扯的各方利益實在太多,他們惹不起。
可當蘇州,南京的那些士紳利益也受損后,他們不在常州,雖說知道楊涵瑤的名頭,可畢竟不像常州那樣,有各方利益牽扯,自然也就不會像常州這些個士紳這般縮手縮腳。
幾方一合計后,他們開始了反擊。有了這些人壯膽,原本龜縮在後頭那些個常州小士紳也迅速抱成團,決定向常州城裡以嘉寧縣主為首的利益集團發出攻擊。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悄悄打響了。他們的第一步就是造謠,煽動人心,然後再利用自己各種渠道把楊涵瑤手裡的紅薯收過來一部分,好跟常州商會繼續對抗。
可是楊涵瑤會讓他們如願嗎?對於他們的小動作楊涵瑤早就瞭然於心。看著他們每天派人上跳下竄地傳播謠言,楊涵瑤只是一笑而過。
只是她不急,有人急。比如常州商會的諸位股東們。楊涵瑤準備拿出來給普通百姓的紅薯不會多得,因為一共才那麼點,不可能分給常州城裡每個百姓。
常州百姓也知道這點。所以楊涵瑤與王安石一合計,剩餘的六萬斤紅薯拿出兩萬斤送到常州州治所,由官府出面參與分配。
當然,在這之前,官府的農學官得去跟楊涵瑤學著怎麼種紅薯,然後再指點前來領紅薯種的農民們。
而且怕有人在背後使小手段,每戶人家只能領到半畝田的種子,而且還得經過嚴格的核對,以防有人故意冒名頂替,做些奇貨可居的事兒來。
至於剩下的四萬斤紅薯,楊涵瑤自己留下一萬斤,其他都分給了商會的各個股東。
這也是在情理中的事兒。家鄉人要得些便宜,那常州商會的各位股東更要得些便宜了。
況且常州商會的股東現在利益捆綁在一起,自楊涵瑤被冊封后,凝聚力更為強大。楊涵瑤雖未出仕,可卻是他們政治上的依靠。
以前雖說身後也有各種各樣的政治勢力做依靠。可那些人哪裡能比得上楊涵瑤這棵大樹?
再者,楊涵瑤為人也比較大方,不怎麼斤斤計較,對於商會的事兒也很盡心儘力,總是為大家謀好處,這點也很讓人心服口服。
別的不說,就投資下去的錢,那個回籠資金的速度簡直快得沒邊了。大傢伙都相信,只要團結在縣主的旗幟下,到明年就能回本,後年就該大賺特賺了。
這紅薯分給大家,也是為了商會的利益著想。比如楊涵瑤雖然買了不少的荒地,可現在紅薯畢竟不多。就這麼點紅薯做種,拿到荒地上去種,那未免太可惜了。
現在是要普及紅薯,土豆的時候,當然要產量越高越好。這樣才能儘快普及這兩樣物種嘛!
在沒有足夠田地的時候,楊涵瑤把紅薯給商會股東來耕種,最後再全部回收到商會,製成各類紅薯副食品再倒賣出去,這是將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現在的人還不知道紅薯可以製作成粉絲,粉條這樣的東西。一旦等時機成熟,常州商會將此推出,那就是獨家所有的技術產品。又可以在市場上颳起一陣風潮,大賺一筆。
等到有人琢磨出怎麼做粉絲后,他們也賺得差不多了。下面就是拼品牌品質的時候了。
反正既然大家已經把利益捆綁在一起了,那就是一條船上的人了。無論是楊涵瑤這個會長,還是其他股東,誰都不要太自私,否則對大家都沒好處。
也正因為如此,在整個常州,常州商會各個股東手裡掌握著的紅薯種是最多得。所以這謠言四起,搞得他們很是不爽。
這時代不像後世,訊息閉塞,常州的百姓雖要比其他地區的百姓來得開明,不好糊弄。
可人在未知事物跟前,也難免都會有迷失的時候。因為人家也沒說你紅薯不好啊!
只說紅薯是仙種,沒有福氣的人種不了呢!這就搞得常州商會的人很是被動。
因為好多佃戶,長工啥得表示出了我們不願種紅薯的想法來。一問原因,才知道這些人已受到謠言影響了。
都說自己是苦哈哈,沒有福氣。嘉寧縣主乃是天上來的仙子,自然可以種紅薯。可他們這些人種了紅薯,受不了仙家的仙氣,發而會丟了小命呢。
這點王安石也頗為惱火。雖說謠言被他彈壓下去了,也出面做了各種解釋。可不少百姓心裡已經是這樣認定了,而且就算有人相信了官府的話,可耐不住還是有小人在背地裡偷偷挑撥啊!
這剛有點被拉回正道了,可再一被挑撥,群眾的信心又沒了。
所以大家都急得有些上火了。謠言這個東西曆來都不大好對付,這不,一群股東火急火燎地就把楊涵瑤請到商會,要一起拿個章程出來,以應對眼下這情況。
「殿下,這事兒若再不制止,咱們這紅薯最後可就爛在手裡了!」何玉祥在屋裡不停踱著步,最後停下來一巴掌拍在桌上,怒氣沖沖地說道:「哼!江寧府與平江府的那群人手未免伸得太長了!我看這代理一事以後要禁止對他們開放!」
說完拿起茶杯咕嚕嚕一口氣喝掉后,還覺不解氣,繼續道:「若不是他們在背後攛掇,這些人怎敢這般肆無忌憚?!」
「何伯伯何須動怒?他們為什麼不敢?咱們妨礙了他們的利益,自然是要打壓我們得。」楊涵瑤慢條斯理地端起茶杯,慢慢地抿了一口,又慢悠悠地說道:「所謂謠言止於智者,讓他們說去吧。他們這謠造得越厲害,到時也死得越難看。」
楊涵瑤說著眯起了雙眼,眼中閃過了一絲狠色。歷朝歷代,到最後滅亡,最大的矛盾不外乎是土地問題。
中國古代是傳統的農業大國。國民對於土地依賴過大,也就導致了一些人大肆兼并土地,使得一些自耕農在遇見什麼天災人禍時不得不忍受心中的不甘願,將土地賤賣給各大地主與士紳,最後淪為了佃農。
宋朝在這方面,相比起其他朝代應該算是不錯得。至少有宋一朝,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幾乎沒有。這有賴於宋朝較為重商,使得手工業發達了起來,減少了國民對於土地的依賴性。
雖說有著這樣那樣的毛病,可卻也在無意中緩解了一部分土地兼并問題。
現在楊涵瑤橫空出世,整合了常州有實力的大小商賈與士紳,成立了常州商會,對本時空的作業模式進行了大改革,使得這一地區的國民對於土地的依賴性進一步的減少,這矛盾爆發也就不足為奇了。
見到楊涵瑤這樣說,遊學富,何玉祥等股東心中都一動,忙問道:「殿下,心中有是有計較了?」
楊涵瑤冷笑了一聲,道:「他們做得絕,就別怪咱心狠手辣了……」話一邊說著,一邊手裡還撥著系統抽出的那串佛珠,「他們喜歡造謠不是?本縣主就讓他們見識見識什麼叫作輿論的力量!」
眾人一聽這話,無不心頭一凜!都不約而同地想道:「雖說會長被冊封為縣主后對大家還是一樣的態度。可那種來自上位者的氣勢卻是一日勝過一日。畢竟不再是平民了啊……」
雖這樣想,可作為一條船上的人,楊涵瑤又身為他們的掌舵人,聽到當家的這樣說了,心裡都開始興奮了起來。
何玉祥舔了舔唇,問道:「殿下有事儘管吩咐,我等莫敢不從。」
楊涵瑤抿嘴一笑,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問道:「游伯伯,我離京前讓你們試著對紙張進行改良,現在可有些眉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