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第624章 常州來信了
吳氏說完便硬推著楊涵瑤出了廚房,非要她回房休息不可,楊涵瑤拗不過她,只得福身道:「那家媳就先回房去了,婆婆也別太操持了,這些事交給下人做就行了。」
「噯!」吳氏應道,「我也就做著打發下時間,平常你們都不在家,怪無聊地……」頓了下又笑道:「瞧我,說這些作甚……」
「唉……」楊涵瑤嘆息,「是媳婦不孝,不能孝順婆婆跟前。」
「傻孩子,都一家人說這些話作甚?」吳氏忙搖頭,「我這是年紀大了,就愛念叨幾句,無甚意思在內,家媳你可別多想,你的難處我都知道。我若連這個都省不清,那不是為老不尊了?好了,別說了,瞧你,這氣色都差了許多,進宮做事不比在家,快回房去吧。等會兒我讓他們把吃食送你房裡去,你吃完就睡一會兒,咱娘倆以後相處的日子還多著呢,不急這一會兒……」
「那媳婦就先回去了,謝婆婆體恤……」
「快去吧……」
看著楊涵瑤轉身離去的背影,吳氏揉著麵粉,無聲地嘆息了下,皇家的公主也不是那麼好當得,特別是家媳這樣特殊的公主,在宮中都要步步為營,自己這個做婆婆地若不再體諒她,那她也太苦了。
這孩子自幼失怙,十歲就撐起了一個家,看著她人前越是風光,吳氏就越覺得這孩子不容易。
這樣的好孩子能嫁到他們王家那可是他們王家的福氣,只要等這陣子熬過去就好了,等小兩口到了瓊州,時間長了,天子也就沒那麼猜忌了吧?
太后畢竟年事已高,說句誅心的,還有幾個春秋?天子猜忌媳婦不就是因為太后么?
想到這裡,吳氏又合起雙手,祈禱兒子來年一定要高中,然後帶著媳婦離開這是非之地,和和美美地過日子。
那瓊州雖然荒蠻,但兒子和媳婦都是有本事的人,看看常州的變化就知道,想來到了瓊州也真能如相公說得那樣,他們會在那兒干出一番事業來吧……
吳氏目光幽幽地盯著自己手中的包子,想著這些事兒,心思頗有些不寧靜,又捏了幾個包子,終於是沒心思了,叫了下人過來讓人給楊涵瑤做了些吃食,自己則也回房休息去了。
楊涵瑤回到自己卧房,說實話這幾日在尚食局,活到不累,可和寧王做法生生耗去了她諸多的精力,這心也著實累得很。
今天放假了,可以一直等過了元宵才去尚食局了,畢竟是郡主來著,哪可能和其他御廚一個待遇?
想起暫時不用再面對那些烏七八糟的事兒了,楊涵瑤心中也是感到一陣輕鬆,總算可以喘口氣了。
讓舒雲打了熱水,梳洗完畢,自己婆婆讓人送的午飯也到了,隨便地扒拉了幾口,便脫了衣服,上床休息去了。
才睡了沒多久,正做著香甜美夢的楊涵瑤忽然被人搖醒了,有些不耐地睜開雙眼,見王雱一臉焦急地望著自己,「染真,快,快起來,常州來信了……」
「什麼?」楊涵瑤心下一凜,看王雱如此焦急的神色,莫不是?她忙坐起身,也顧不上穿衣,忙伸手道:「信呢?!」
「這兒……」王雱從袖口抽出一封信,上面封著蜜蠟,「大叔修書於你,派了人坐商會快船進得京,說是書院發生了大事,一定要你親自閱覽此信。」
「書院?」楊涵瑤愣了下,接過信,一邊拆一邊問道:「可說是什麼事?」
王雱搖搖頭,道:「來人說此事甚為機密,不宜外人所知。」
楊涵瑤的心沉了沉,拆開信封,拿出信,從上到下地快速瀏覽了一遍,臉色沉了下來,將信遞給王雱后,便陷入了沉思。
王雱將信接過來快速地看了一遍,臉上露出詫異之色,「怎會如此?」
楊涵瑤沉默不語,過了良久才道:「這也是預料中的事,只是沒想到來得這麼快……」
說完便起身穿衣,道:「這事得和公公商量下……」
頓了下又道:「此事暫不要聲張,我且休書一封,讓人連夜趕回常州將回信交予大叔。」
「嗯,我這就去……」
楊涵瑤起身穿衣服,想著王安國的來信,心情差到了極點。日防夜防地,果然還是出茬子了……
雖然這事的發生她早就有過預判,但這會兒真發生了,她還真有些不知該如何應對地好。
等楊涵瑤到了書房的時候,王安石已把信閱讀完了,也是一臉的不可思議與詫異。
「家媳,這事你怎麼看?」王安石面色肅穆,盯著楊涵瑤問道。
楊涵瑤苦笑,這種事她怎麼知道該怎麼辦?在後世在各種高科技裝備下,各國間諜都能混進國內,喬裝打扮一番潛伏在某些不知名的角落裡,有的甚至一潛伏就是多年,很難防範。
而跟後世相比,宋代的戶籍管理制度遠遠無法和後世相比,即使能達到後世的水準,只要別人有心,這種事也是防不勝防地。
她前世就是一個普通小民,這種國家隱秘之事她如何知道該怎麼操作?儘管在常州書院開院時她也想過可能會有契丹,西夏人混進書院,她已盡量做了防範,可結果現在也看見了,仍是讓敵國細作給混了進來。
現在明面上是抓到了一個,可在這暗地裡又有多少細作,那就不得而知了。
「現在人已經被大叔暗中控制起來了,未免打草精彩,媳婦覺得得讓大叔繼續派人暗中盯著那人,看看是否還有其他同黨。」
頓了下又道:「此事暫且壓下,不宜給官家知道,免得打草驚蛇。」
王安石點點頭,「我也是這麼想得,既然是大弟修書於你,書院又是你開得,你就修書一封,讓他按兵不動,咱們慢慢再做部署。」
楊涵瑤點頭,王雱忽然問道:「這個叫作賈直的契丹細作染真你有印象么?」
楊涵瑤點頭,「有!此人乃嘉祐七年進的書院,姓賈名直,字維中,因學習優異,連續幾次拿到過獎學金,因此印象深刻。他的表字還是大叔給取得,真沒想到……」
「近年我大宋風調雨順,又出了紅薯,土豆,玉米這樣的神種,立體養殖,網箱養魚等手段使得農人生活大為改善,我大宋國力也日益增強,有敵國細作混入書院不足為奇……」
王安石分析著,「市面書籍雖有控制,可若不進書院學習,哪怕是一些大學士也無法參透家媳你寫得那些書籍。只是沒想到契丹人竟如此工於心計,現在浮出水面的是嘉祐七年得,那沒浮出水面得呢?」
「想想真教人不寒而慄……」王雱幽幽地說道:「這些草原放牧之人何時如此工於心計了?」
「自石敬瑭獻幽雲十六州於契丹后,長城防線已無實用之處,契丹民族也從放牧民族轉而變成半農耕半放牧的民族,他們又設兩院,大量重用漢人,又學我漢民族文化,有些轉變也不足為奇了……」
楊涵瑤嘆息說道,「承如公公所言,近年我大宋國力空前增強,修了小萬里長城,加之火炮利器,契丹人這是著急了……」
頓了下又道:「此事要不要先知會下兩位宰相再做打算?」
王安石搖頭,道:「還有幾天便過年了,讓諸位大臣和官家過個好年吧,你族叔剛取下幽州,此時去稟報未免掃人興緻,反正大弟已經暗中派人盯著了,這事還是暫不聲揚地好……」
楊涵瑤點頭,福身道:「單憑公公做主。」
因著此事,幾人都顯得心事重重地,晚飯草草吃了幾口便各自回房,陸成與梁圭軒很是奇怪,常州來書信這事他們知道,可到底出了事讓這幾位這個神情?
可楊涵瑤等人緘默不語,這事他們也不好多問,想來是比較機密之事,因此也就相互換了個眼色,選擇了沉默。
楊涵瑤回了王安國的信,把王安石的意思告訴了他,讓來送信的人連夜送回常州,未免路上出差錯,楊涵瑤還派了幾個護衛護送,不過楊涵瑤還是小看皇城司的人,她這廂才把人打發回常州,那邊皇宮裡的天子已知道了此事。
「郡主家鄉來人了?」趙曙把玩著手中的一隻玉章,目光變得深邃,「還派了護衛保護?」
「回官家,確實如此。郡主收到信后沒多久又見送信之人從嘉寧郡主府出來,神色匆匆,郡主還派了好幾個護衛護送,還關注此人定要將信連夜送回常州不得耽誤。」
「會是何事呢……」趙曙有些奇怪,如果是大事的話,楊涵瑤為何不進宮稟報?難道是她家裡出了什麼事?不,不對,如果是她家中出了事,她哪還能在這京城待得住?
莫說還有幾日才年三十,哪怕今天就是年三十了,那也得連夜自己動身趕回常州去。
如此奇怪的行為,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
「臣無能……」皇城司的暗探自責道:「暫時只打聽到了這些,聽說郡主收到信后立刻叫上駙馬與王安石大人去了書房,不知說了些什麼,府中所有下人都被屏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