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核查京官,議設銀行
有明一代,朝廷對商稅的收取從未間斷,反而在不斷加大力度。
崇禎初年的時候,朝廷加征了門店稅等數十種新針對商戶的稅收,崇禎二年,每兩商貨稅銀增至兩錢,在崇禎八年,甚至將洪武年三十稅一改為十稅一。
許多士子據此做詩文,說天下商戶皆是怨聲載道。
事實上,十稅一這個比例已經是極重,現在的崇禎皇帝本以為下旨收取商稅就能坐等來錢,但現在想想,自己還是太年輕了。
現如今國庫沒錢的根本癥結不是朝廷有沒有收取商稅,而是可稱為「苛捐雜稅」的商稅究竟收到了誰的頭上,是百姓,還是商戶。
現如今的大明朝廷,雖然行將就木,但卻如百足之蟲一般,死而不僵,又好像是一座充滿蟻穴的堤壩,雖然到處漏水,但卻還是屹立不倒。
若想將堤壩重新加固,這些「螞蟻」必須要徹底清楚掉才行。
經過兩天的討論之後,崇禎皇帝已然明白,眼下若想收取商稅,最根本的是要將老祖宗定下的稅法真真切切用到那些財閥頭上,而不是全都攤在百姓身上。
現在朝廷徵收商稅的力度本就不小,崇禎皇帝根本不需要再加征甚麼其它的稅,一件原本覺得很簡單的事情到現在卻舉步維艱,涉及甚多,每每想到這裡,崇禎便是心煩不已。
同樣是皇帝,怎麼人家韃清就這麼無拘無束,想幹甚麼就能幹什麼?
萬曆皇帝被文官內鬥搞的心灰意冷,在內宮專心處理政務,被東林黨寫成萬古無一的昏君,康麻子成天凈特么顧著微服私訪泡妞把妹裝十三,動不動就下一次江南,銀子那更是大把大把的花,反倒混成了千古一帝。
說起來也是有趣,漢人皇帝一輩子下那麼兩次江南就是勞民傷財,成了導致國家滅亡的昏庸之舉,韃清皇帝幾乎年年都下兩次江南,卻被吹成韃清錢太多沒處花,為了緩解朝廷財政和錢幣膨脹的先見之舉。
你特么在逗朕,跪也不能跪的這麼徹底吧?不願做奴隸地人們,該站起來了,現在韃清還沒入關,朕穿越過來了,他們也就根本不可能入關!
魏藻德請求致仕,這個理由其實很過分。
自打萬曆朝之後,大明朝的文官們就很少有能混到致仕這個地步的了,多半都是皇帝革職,鬧了個無俸無名的尷尬地步。
崇禎皇帝准許魏藻德直接致仕的請求已經是寬大為懷,又加了太子太師的榮勛,月給俸薪和勞役,這更是魏藻德寵幸不失的標誌。
魏藻德也明白,崇禎皇帝如此做法正是向滿朝文武拋出一個信號,那就是他魏藻德和從前那些首輔不一樣,他是掛冠而歸,並非革職奪財。
一時間,自認無甚才幹的魏藻德也是老淚縱橫,心道這兩年來無數個大鍋小鍋總算是沒白背。
其餘身在泥潭中的官員則紛紛對魏藻德投以異常羨慕的眼光,為官一生卻能壽終正寢,也是常人艷羨難及之福啊!
「京內各部院衙門所有官員算上,總共人數有多少?」崇禎皇帝批准了魏藻德請求之後,吩咐人將魏藻德送出去,轉頭向新上任的內閣首輔蔣德璟問道。
不論內閣首輔這個位子有多危險,能混到這上面來的,就算只留任一天,那也會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一頁,算上是名垂青史。
一向沉穩的蔣德璟猛地得知這個消息,心中也是止不住的竊喜,心道你個老不死的東西總算下去了,可是叫老子這頓好等。
忽然聽到崇禎皇帝詢問,蔣德璟趕緊收拾情緒,想都沒想的出列道:
「啟奏皇上,上次核查是在崇禎十年六月。京城六部翰林院等各有司衙門,官員人數在京九萬六千七百零四人,其中三品以上官員有——」
「這麼多,近十萬的官兒?」不待蔣德璟說完,崇禎皇帝便是一臉吃驚的喊道。
崇禎知道會有很多人,但卻沒想到會有這麼多,正色皺眉說道:「倪元璐,著戶部再次統計京內在職官員人數、籍貫,是否在京內居住等詳細情況上報給朕!」
九萬六千多人,這人數還是九年前的,現在怕是已經超過了十萬,照如此看來,僅北直隸一帶,每年每月發放的官員和吏員薪俸都是個天價,更別提全國還有更多大小官員要按時拿錢。
做官兒的比下頭差役和兵士人數加起來還要多得多,怪不得財政入不敷出,養著這些屁用沒有,再肥的牛羊一直養著這些只知道喝奶的犢子,那也會是越來越瘦了。
「據王承恩所說,皇家報社建立后成效斐然,績效顯著,朕心裡一直有個想法,建立一個專門管理財政的有司衙門,就叫皇家銀行。眾卿以為如何?」
崇禎皇帝說這話的時候頓了頓,差一點就順溜的把皇家銀庄喊出來了,那也太掉面兒了,民間叫錢莊,皇家就叫銀庄?想想還是銀行高大上一些。
此言一出,新上任的內閣首輔魏藻德眉頭一皺,頓時覺得事情不對,自己是不是高興的太早了,魏藻德這老不死的是走了,走之後留了一個誰都不願意接的燙手山芋給自己吧!
「這.……陛下,恕臣愚鈍,這皇家銀行,到底是幹什麼的?」魏藻德面色變幻,雖然心裡有譜,卻還是裝成一臉懵逼的樣子站出來詢問。
魏藻德詢問之後,馮銓等人趕緊附和,滿殿重臣都是一副一根不知道崇禎在說什麼的表情,好像全成了三歲孩子。
崇禎皇帝只好開口說道:「這皇家銀行,其實和民間的錢鋪差不多。早有地方官府上報,說是民間私販銅錢現象猖獗、屢禁不止,地方錢莊沒有本朝許可便私成利益者甚多。這件事兒朕前前後後想了很久,覺得有必要和商稅一齊辦了。」
「地方上的錢莊做什麼,朝廷的皇家銀行就做什麼,他們不做的,或是不敢做、做不成的,皇家銀行一樣都能辦得清楚,辦得明白,你們可是懂了?」
崇禎皇帝在後世就是個寫小說的,自家房貸都沒還清,自然不懂甚麼銀行規矩。
現在這種時候據說已經有錢莊了,而且好像還發展得不錯,這種一本萬利的買賣,自己不分一杯羹就太對不起皇帝這個身份了,也太對不起手底下的將士、差役和廠衛了。
現在崇禎皇帝還沒想到那麼多,靠蔣德璟這些當代文人來提出後世銀行的制度顯然行不通,但是收商稅和銀行等一干改革都是相輔相成,目前也只能用朝廷名義和地方錢莊硬搶買賣了,暫時先套用這個時候錢莊的套路,慢慢再進步吧。
實在不行,自己手上有兵有權,抄了他的家,用他的銀子當自己的啟動資金也不是不能做。
反正這事崇禎皇帝已經下定決心,就算換一百個首輔,或者不用首輔,那也是非做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