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史上最強崇禎> 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

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

  俄國人的屋子看起來就是不習慣,殷雙選也沒有在屋裡待多久,吩咐人將這房間里的東西單獨包到一起帶回去以後就打算回程。


  「大人,這些毛子女人如何處置?」


  「要我說,全都扒光了帶回去!」


  「這怎麼行,要是這麼做,咱們豈不是和那些毛夷成了一類人。」


  看了看這十幾個黃毛俄羅斯女人,第一次見到這麼「粗糙」女人的殷雙選心中暗罵,這特么還是女人么,這不是猴子嗎?


  還是自己媳婦好,乖巧又懂事,最關鍵的是長相清秀。


  後頭的明軍兵士們也對這些俄羅斯女人指指點點,都是各有各的看法,有覺得毛子女人鶴立雞群的,也有和殷雙選一樣半點感覺都沒有甚至還非常厭煩的。


  看到俄羅斯女人這個德行,殷雙選自然沒有半點興趣,不過他也從親身作戰中知道了一些實情,看來這科倫堡只是俄羅斯人初步在遠東建立的一個據點,就連女人都有。


  這次若不是自己來的快,等他們立足穩定之後大明再想把這國土給拿回來,那可就難了,不說別的,要是他們把這磚木結構城堡改建城磚石結構的,那就夠自己頭疼去了。


  這些俄羅斯女人雖然長得粗糙,沒有漢家女人那股溫柔勁,但既然她們落到了自己手裡,再給放回去顯然是不可能。


  殷雙選留在這裡花了一天時間將科倫堡重新變成廢墟,確保俄羅斯人不能輕易復建科倫堡之後,才帶著大批繳獲俄軍的物資和女人們大搖大擺的啟程返回。


  在失去了科倫堡之後,俄羅斯在遠東再也沒有任何據點,負責整個俄羅斯在遠東地區事務的優秀指揮官波雅科夫死於科倫堡,實際就相當於俄羅斯在遠東的初步殖民計劃徹底破產。


  當消息傳到碩磊這裡,他也是震驚得說不出話來,袞布也是連聲說他們當初選擇與大明會盟真是選對了。


  俄羅斯來了四五百人,明軍甚至沒有出動大軍,就只是派來了一直百餘人的小分隊,傷亡數人就攻下科倫堡,將俄軍全部殲滅。


  俄羅斯人入侵遠東,這才僅僅來了幾支小股軍隊而已,就已經對喀爾喀的蒙古人造成深重傷害,所幸大明反應迅速,宣示了主權。


  對於喀爾喀蒙古的部民們而言,俄羅斯帝國是個超級強權,他們根本無法與之抗衡,當哥薩克們在草原上馳騁之時,他們驚慌失措,背井離鄉,急需一個能保護他們的強大後盾。


  現在看來,崇禎皇帝統治下的大明就是喀爾喀蒙古的靠山,明軍不遠千里來到這裡,只為了幫他們消滅這些吃人生番。


  當俄羅斯人被明軍全部殲滅的消息傳出來以後,車臣、土謝兩部部民紛紛對大明感恩戴德,天可汗的英名與他手下明軍的驍勇之名,很快就傳遍了草原。


  大明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宣示了在草原上不容侵犯的主權,並且傳遞給沙皇阿列克謝一個訊號,大明並非滿清,如果開戰,怕最後玩不起的還是你們。
……

  且不提蒙古這邊對天可汗崇禎大帝的愈發愛戴,後者現在正有些犯愁,不知道從何時起,自己竟然近視了。


  這在現代是個小問題,配個鏡子就完事兒了,可在古代這卻是個大問題,這時候到哪特么去找眼鏡店驗光配鏡去?

  崇禎皇帝穿越之前眼神好得很,沒想到穿過來之後幾年的功夫居然近視了,可能是這幾年用眼過度太累了。


  當然,現在僅僅是有一丁點近視,沒有到很嚴重的地步,崇禎皇帝估計現在自己也該有個五十度一百度左右,影響還不是很大。


  這是個兩難,要處理國事就免不得要看摺子,原本那個崇禎皇帝有很好的習慣,所以眼睛一直保護的很好,而現在這位就不一樣了。


  現代穿越過來的他,壓根就沒在古代想到近視這個問題,平時看摺子時候的習慣也不是很好,現在就有點難受了。


  看摺子和熬夜處理國事會加重近視,要是不看,好不容易轉好的形勢怎麼辦,那可是片刻耽擱不得。


  自己既然近視了,那就得重視這個問題了,迫不得已,崇禎皇帝找來洋人湯若望和南懷仁,詢問他們此時西方關於給近視眼配眼鏡的問題。


  一問才知道,此時的西方實際上已經有了熟練的眼鏡製造工藝,可大明還沒聽說有誰會做,崇禎皇帝只得讓三廠一衛動用情報網去明察暗訪。


  番子們的作用再次體現出來,十幾天的時間,全國各地各種在鏡片方面有些才能的人如雪花一般被呈到御前。


  在這些人當中,有不少具有真才實幹的,也有許多濫竽充數騙錢的,崇禎皇帝想找一個領頭羊推進大明的鏡片工藝,所以一直都沒下旨決定。


  這天,吳縣的錦衣衛百戶上了一道摺子,說是在江蘇吳縣有個年僅二十歲的青年人才附和人選,這個人叫孫雲球。


  孫雲球出身於一個已衰落的官宦之家,可以說一家都是很有學問,其父孫志儒,崇禎查閱檔案發現曾做過福州、漳州知府,祖上最高還干過巡撫。


  孫雲球其母叫董如蘭,是個有知識的婦女,歷史上孫雲球著作《鏡史》的序,就是董如蘭寫的,只不過這孫家運氣很差。


  孫雲球年幼時,家道尚且殷實,不過當時江南流行結黨,復社學子到處抓人入社,宣講經義,孫雲球無心結黨,又因此遭受復社報復,無法專心研究,便與父母商議后決定遷居蘇州虎丘山畔。


  據說這個孫雲球自幼聰穎異常,十三歲時歲即考入吳江縣鄉學,人稱神童。


  錦衣衛還查到,他不僅研究古史經驗,從西方傳入的數學知識,探討測量、算指、幾何之法更是他主要學習的方向,除此之外,他還精於器械製造。


  崇禎皇帝沒有急著去召見孫雲球,他在等一個消息。


  幾日之後,幾匹快馬分批入京,將幾道摺子呈到御前,卻是吳縣的縣令和東廠方面傳來消息,印證了錦衣衛在此之前的消息。


  吳縣縣令的摺子上有這麼一句話:「精於測量,凡有所製造,時人服其奇巧。」


  東廠還查到,孫雲球為了校準自鳴鐘,在十四歲那年與家人研究製造了一種名為「自然晷」的儀器。


  這種儀器有點超前,可以根據日影定時刻,起初很多人只是抱著不用白不用的想法,然而經過吳縣百姓的多年使用后證明,以之判定時刻,十分準確且誤差極小。


  此後,年僅二十歲的孫雲球一時之間聲名鵲起,直到如今被錦衣衛和東廠發現,將他推薦給崇禎皇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