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長袖善舞 沖齡踐祚
布木布泰雖然是蒙古族女子,但卻自幼喜讀漢人史書,聰明多智且處事果斷。對於年幼喪父的福臨來說,皇額娘才是他最大的依靠和最後的決斷者。
福臨將先前議事時眾臣所說的話又向布木布泰複述了一遍,布木布泰聽完后開始沉思起來。
她雖然在剛才安慰福臨的時候說得很輕巧,但她心裡很清楚,現在已經是勢如危卵!
清兵入關以來,為了穩固統治四處攻掠、大肆殺戮,十年之間,光殺戮的漢人百姓就多達上千萬!漢滿之間已經絕對無法共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別看現在朝中有不少漢臣,各州府縣更是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漢官,但和中原漢人多達數千萬的人口比起來,也只能說是滄海一粟。
更何況入關之後才投清的漢臣,基本都是貪生怕死或貪圖榮華富貴之輩,要讓他們與清廷共存亡,這本身就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能夠倚仗的只有天命年間便投了后金的遼東漢人,如寧完我、范文程之輩,因為他們已經和滿清綁到了一條船上,清廷一旦覆亡,他們也逃不了一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這是清廷漢人的情況,再說滿人內部,也不是外人看起來的一團和氣,君明臣忠。
愛新覺羅·福臨能以沖齡踐祚,靠的不是她的能力和勢力,而是各方勢力相互妥協的結果。
以十三副鎧甲起家建立后金汗國的努爾哈赤在生前便規定,繼承后金大汗的人必須由滿洲貴族公議,從八大議政貝勒中推選,八大貝勒「同心謀國」,其中以軍功昭著的兒子代善、莽古爾泰、黃台吉及努爾哈赤的侄子阿敏輪月執政,上朝時兄弟四人並排南坐,共同接受大臣朝拜。
黃台吉繼承汗位后,廢除了「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的規定,自己一人南面獨坐,獨操大權。正因為如此,能夠登上皇帝的寶座,對其他貝勒更有吸引力。
在黃台吉諸子當中,肅親王豪格是長子,早在努爾哈赤在位時就曾領兵南征北戰,頗有戰功,實力自然也很強。其他皇子當時年齡都不大,既沒有顯赫戰功,也沒有什麼突出地位。因此,豪格繼承皇位的希望應為最大。
可當時有資格繼承皇位的,除了豪格之外,還有四大貝勒中碩果僅存的代善,黃台吉同父異母的弟弟多爾袞,以及黃台吉其餘諸皇子。
資歷最老的大貝勒代善,因年老體弱,已沒有繼位之奢望。但多爾袞和其弟多鐸,因戰功卓著,被封為睿親王和豫親王,其兄阿濟格被封為英親王,他們這一支勢力最大,是豪格最強勁的對手。
雙方僵持不下,互不相讓。這個時候,布木布泰顯示出了她的聰明才智,她先拉攏了代善,然後又利用多爾兗對她的喜愛,誘使多爾袞做出讓步,最終使她年僅六歲的兒子福臨繼承了皇位。
當時年紀幼小的皇子有四五個,誰坐皇帝的位置對多爾袞來說都是一樣。福臨能夠登上皇位,是諸王公貝勒的妥協,但促成這一舉動的,卻還是布木布泰的長袖善舞。
福臨即位后,諸臣多次提出給皇帝延師典學,多爾袞都置之不理,有意讓福臨荒於教育,以便自己把持朝政。福臨十四歲親政之時,竟然還不識漢字,諸臣奏章,茫然不解。
如今,多爾袞死了,也沒有後人,總算是少了一個威脅,但他的弟弟多鐸卻有七八個兒子。豪格雖然也被多爾袞害死,但他也留下了七個兒子。
若是國家安定,這些人自然攪不起什麼風浪,但現在的局面,要是再吃上一兩次敗仗,這些人肯定就要出來攪風攪雨!
過了好一會,布木布泰才緩緩開口道:「皇帝!范大學士說得沒錯,退守江寧乃為上策!」
「我大清雖已取江南近十載,然則江南民心卻從未向過我大清!不僅僅是江南,北方各省也是如此,這些年來各地叛軍此起彼伏從未斷絕,一個處置不當,江山社稷傾覆不說,怕是我娘倆也難得以保全!」
「……皇額娘!那我要怎麼辦才好?」
「退守江寧是必然之事!另外,皇帝也得安排退路了。」
「皇額娘的意思是退回關外?」
「沒錯!古人云未慮勝先慮敗,江寧也不敢擔保萬無一失,一旦江寧失守,賊軍沿運河便可直逼燕京,若不早作籌謀,到時定會悔之莫及!」
福臨雖貴為滿清皇帝,但其六歲登基,之後便被圈養於深宮,在十四歲以前,他就是多爾袞的一個提線木偶,甚至好幾次差點性命不保,一個小孩子整日里提心弔膽,當然也不可能學到什麼本事。
直到多爾袞病死,他親政之後才開始讀書明事理,但到如今也不過三四年時日,他能夠有什麼見識?
之前所有朝政,小事皆是出自四位內大臣和諸大學士之手,有重大事務,基本上是布木布泰拿主意,現在布木布泰既然如此說,他便也有了非常深重的危機感。
「皇額娘既如此說,定是心中已經有了主意,到底要如何做,您吩咐兒臣就是了!」
「葉克書已經年邁,不適合再擔任盛京總管一職!可令富察氏敦拜代之,另設盛京將軍一職,統轄駐守遼東諸軍!」
天命十年(一六二五年),努爾哈赤將后金都城從遼陽遷到瀋陽,並在瀋陽著手修建皇宮。天聰八年(一六三四年),黃台吉將瀋陽改為「盛京」。
順治元年清兵入關遷都燕京,瀋陽成為了留都。但因為滿清入關后立足未穩,多爾袞便吸取了金代亡國的教訓,又看到元朝時蒙古人即使亡國,也能逃回老家繼續逍遙,於是就將盛京作為戰敗后的退路。
他不但在入關之初就已相繼設置戶部、禮部和工部來處理盛京等地的事務,而且還在遼東各地屯駐八旗軍兵,順治元年更是開始修築柳條邊,禁止漢人出關。
這樣一來,清軍即使在中原戰敗,只要能安然退回盛京,一樣能夠繼續建立「小朝廷」,不至於一下就被漢人給滅了國。
這番考慮確實周詳,但大興軍的火槍火炮,焉能讓韃子輕易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