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末之巨宼逆襲> 第四百五十二章入濠鏡

第四百五十二章入濠鏡

  天剛剛亮,李蓋就起了床。


  丁貴和洪強派了人回來報信,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了。


  因為海警局的船天黑時才抵達濠鏡,隨即就派人進城抓捕人犯,事前也沒有一絲風聲,所以抓捕人犯的行動進行得非常順利,以濠鏡海關主事伍維為首的海關吏員十三人盡數落網,另外還有七八名夷商和華人海商。


  賄賂官員搞走私貿易的可不光是中國人,葡人干起這個來一樣得心應手。當年他們能夠在濠鏡居住下來,也正是採用了賄賂廣東官員的方法,先獲准上島晾曬貨物,繼而修建房屋炮台,將濠鏡變成了葡萄牙人在亞洲的一個重要港口。


  此時的濠鏡澳比起兩年前來又繁華熱鬧了許多,以前常住此地的人口頂多就是一兩萬人,現在卻迅速擴張到了十萬人以上。


  想想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但事實就是這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興軍收復濠鏡並在此地設立海關后,只要不是違禁物資,都可以從濠鏡港進出口。


  以前偷偷摸摸出海做生意的海商們觀望了一段時間后,便迅速在濠鏡租地修建房屋倉庫,倭人和南洋客商也不甘人後,就連紅夷、英夷也有不少到濠鏡來置業。


  不過最多的還是中國人,兩廣、江西、湖廣等地的客商雲集此地,他們運來瓷器、生絲、茶葉等商品出售,當然也需要在濠鏡有個堆積貨物的地方,也需要不少的人手來管理。


  以前葡人佔據濠鏡,將濠鏡當作他們的自留地,不允許荷蘭人、西班牙人和英國人進入濠鏡與中國人貿易。現在大興軍接管了此地,除本國以外的各國商人均一視同仁。


  但葡人仍然佔據著巨大的優勢,一是他們佔據著島上最好的地方,南北兩個港口附近基本都是葡人修建的房屋和倉庫。二是他們擁有著安全且熟悉的航線。


  葡人在濠鏡經營的近百年時間裡,開闢出了四條主要航線:廣州——濠鏡——果阿——里斯本;廣州——濠鏡——馬尼拉——美洲;廣州——濠鏡——倭國;廣州——濠鏡——南洋諸國。


  不難看出,以前的濠鏡只是一個重要的中轉站,而且貨物都是從廣州輸送過來。現在——它仍然是一個中轉站,但已經不需要再從廣州轉手。


  如此好的條件,濠鏡短時間內便發展到如今這個程度,也就沒有什麼奇怪之處了。


  立在鐵甲艦的前甲板八十毫米艦炮旁邊,李蓋撫摸著光滑鋥亮的炮管向四處張望。濠鏡城內房屋都不高大,只有一座有著尖房頂的建築比所有房屋都高了一截,聽段湘派來伺候的衙役說,這是葡人傳教士建的教堂。


  離碼頭稍遠的海岸邊,停了許多破爛的小船,這是疍民居住的船屋,他們以前是賤民,不能上岸居住,現在大興軍除掉了他們的賤籍,允許他們上岸居住,可他們沒錢,所以還是只能居住在船上。


  李蓋只看了這些船屋一眼就收回了目光,解決民生是戶部和各級府衙的事情,與他無關,因此他並不關心這些。


  他關心的是昨晚抓捕的人犯。


  濠鏡縣令段湘大半夜沒睡,但他還是一大早就來到了碼頭,昨晚抓捕的人犯除了海關的人以外,還有許多海商,這些人全都關押在縣衙和大牢里,使得縣衙人滿為患,他必須儘快解決這個問題。


  全副武裝的軍士一隊隊地踏上棧橋,然後在空曠處列隊,李蓋也在眾親兵的簇擁下走下船來。


  來迎接的人除了段湘和十來個衙役之外,還有縣丞、主薄、典吏和巡檢,沒有師爺,大興軍沒有這個編製,縣衙也沒有多餘的錢糧來供養他們。


  兩千將士列陣待命,李蓋向段湘等人走去,所有人都將雙手高舉過眉,躬身行禮。李蓋拱手回禮,寒暄幾句,然後便往縣衙方向走。


  「沒出什麼亂子吧?」走出幾步,李蓋轉頭向和段湘一起回來的丁貴問了一句。


  丁貴緊跟在李蓋後面,臉上的表情沒有什麼變化,也看不出來他剛剛才忙碌了一個晚上。「還好!名單上的人全都抓到了。不過剛才咱們來碼頭的時候,有一個洋教的和尚在縣衙門口打探消息。」


  「關洋和尚什麼事?他們來湊什麼熱鬧?」


  李蓋有點疑惑。他知道王爺對這些傳教士印象不好,不准他們到濠鏡以外的地方傳教,但這些傳教士的名聲還是挺不錯,以前也沒有聽說過他們做什麼違法的勾當。


  「抓來的海商里有信教的。」


  以前的時候,葡萄牙人得到朝廷的允許,可以在濠鏡合法地從事海外貿易活動,但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他們只能在離中國更遠的地方設立據點,購買中國海商運送來的貨物之後再轉運到歐洲和美洲。


  西班牙人在菲律賓的馬尼拉,荷蘭人在印度匠巴達維亞與中國海商貿易,海商們為了方便和他們打交道,有許多都是信了洋教的。


  「膽子倒是不小!」李蓋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句,隨後看了眼遠處那尖頂的「教堂」,這才又加快腳步往前走去。


  隨著他邁步前行,肅然靜立的兩千軍士也在將領們的口號和銅哨聲中依次列隊前進,扛在肩上的擊針槍令人望而生畏。


  大興軍收復南京后,連備軍也換裝了擊針槍,使得備軍的作戰能力也大大提高。


  李元利不怕擊針槍流落出去被人仿造,擊針槍的難度不在槍支本身,而在於定裝彈藥中的底火。


  按照正常的歷史發展,歐洲人研製出雷汞還要五十年,而要製作出以雷汞為擊發葯的火帽,需要的時間更多——一百五十年。


  以歐洲人十七世紀那點化學知識,要想在短時間內研製出底火定裝子彈來根本就不可能。


  內部泄密的可能性也不大,不說大興軍對槍炮工廠和炸藥工廠都採取了最嚴格的保密措施,就算有人買通了其中一兩個技術工人,也不可能製造得出來,更不用說將其形成產業化。


  按照李元利的估計,歐洲人要想仿製出擊針槍,最快也需要十多年時間,而他的打算,是在十年之內完成全軍換裝,然後將換下來的擊針槍賣到歐洲去。


  要讓他們養成依賴購買中國武器的習慣,而不是自己研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