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卷、走近B師_第七百一十四、蘆葦蕩藏身
越軍撤走之後,水藤林算是徹底消停了,重新恢複到原有平靜。
洞裏薩湖太大了,即使是在旱季,湖水麵積也在幾萬平方公裏之上。既然有水,當然少不了水產品之類物產,於是,農團長讓戰士們打上各種魚蝦類等各色海產品供電視小組享用。
吳江龍看到這些水產品就有些納悶,柬國民軍一真深藏於水藤林內,連隻像樣的船都沒有,靠什麽打魚呢!而且湖麵上也一直被越軍占據著,汽艇巡邏船來回穿梭,哪容得了柬軍去打魚。別說是打魚,就是在湖麵上行走都不行。隻要被越軍巡邏船發現,必然是一場追殺。
如果看過老牌電影,就會想的到。越軍在汽艇上架著機槍和小炮,如果想追一隻魚船,別說是一隻,就是幾隻那也不費什麽勁,大不了多射些子彈而已。追來追去,不是船上的人被殺光,就是船被打沉,就是人掉入水裏,身上也免不了挨上幾發子彈。
所以,憑柬軍目前實力,他們根本就沒有在湖中打魚的可能。
晚飯後,邊雨欣不等吳江龍問話,率先提出了這個疑問,引來農團長等人一陣大笑。他們認為邊雨欣提法很切合實際,當前的行勢就是這樣,柬國民軍是不可能去水裏打魚。既然他們不去,那這些食物是從哪來的呢!人不吃飯不行,部隊沒糧食更不成。
隨後,農團長等人就進行解釋,無非是說些類似於中國在抗日戰爭時期的那種情形,有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他們幾個越說,邊雨欣越糊塗。這裏連個村莊都看不到,更看不到一個百姓,所有柬國民軍都隱藏在水藤林內,上那去找老百姓!
農團長介紹說,洞裏薩湖不僅有水,而且還有島,用不著去陸地,就可以吃到你所想要得到的水產。而且,每個島上都有魚民,他們不種莊稼,就靠打魚為生。有他們在,柬國民軍還能餓死!
這到是實話,老百姓是柬人,國民軍也是柬人。國民軍為誰打仗,不就是為了趕走越南侵略者,好讓自己人民過上好日子嗎?所以他們是子弟兵,老百姓當然會支持。
對於這一點,隻要有愛國心的民眾沒有不理解的。所以,柬國民軍的遊擊戰術也是在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才能維持的下去,否則,他們很難在這一地區呆的住,別說是去給敵人通風報信,就是沒人理你,柬國民軍也無法存活。
這就是人民戰爭發揮出的巨大作用。不管是中國還是柬埔寨,世界上凡是抵抗外敵入侵的國家,他們的軍隊就是人民的軍隊,當然會得到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聽到有人民群眾在,邊雨欣立即有了想法。他們這次拍攝不僅要拍柬國民軍,也要拍人民群眾,最主要的,邊雨欣想看一看柬國民軍與人民群中的魚水情。因為,柬國民軍的抗越戰爭能否持續下去,能否最後打敗越南侵略者,老百姓的支持,民眾的讚同將是很關鍵的因素。
柬國民軍的鏡頭拍了不老少,差的還是一些細節問題。邊雨欣即是這場電視拍攝活動的記者,但同時他也具有編輯加導演的身份,所以,能夠把電視內容拍得更豐富,更好看,那才是目的。於是,邊雨欣向農團長提出了要到老百姓住地去拍攝的想法。
這一下可難住了農團長,不是去不了,而是太危險。因為那些百姓都在島上,他們要去就得乘船,還要穿過很大片的湖麵。越軍的巡邏艇一直在湖麵上來回地巡邏,鐵船要比木船快的多,隻要木船在水麵上出現,很難不被越軍發現,而且去的船絕不會是一兩條。有這麽多船被越軍巡邏艇追逐,危險太大。
農團長不敢擅自做主,把目光投向潘師長和焦團長。
潘師長是這裏的最高領導人,焦團長是從總部來的,一路上都兼營保衛電視小組的任務。人家安全地到達這裏,他絕不能因為一點差錯而讓電視小組冒險,所以他求援的目光投向這兩人,意思是說,去還是不去由你們做決定。
潘師長想了想問,“從這到那小島有多遠?”
“遠到不是很遠,出了水藤林就能看得到,隻是中間隔著十幾裏地的水麵,越軍一直在這裏巡邏。”
焦團長插進來問,“越軍在什麽時間不巡邏?”
“越軍有午睡習慣,一般在中午時他們很少出來。”
“嗯,那就在中午。”
越軍中午不出來,自有不出來的道理。你想啊,柬埔寨處於亞熱帶,天氣本來就熱,一旦到了中午會更熱。而且湖麵熱起來,會蒸騰出大量熱氣。
上麵有太陽照著,下麵熱水蒸著,這與在桑拿間裏洗桑拿有什麽區別。洗桑拿那是圖舒服,而在這裏呢!那就叫受罪。越軍又不是個頂個地忠於職守,甘心情願地舍身為軍隊,他們當然也是想圖些舒服,越舒服越好。所以,在這時間裏,他們肯定會找個蔭涼地歇息去了。
“嗯,那就好,我們就中午去。”
潘師長說出這樣話,就等於他同意了邊雨欣提出的要求。
柬埔寨的抗越戰爭非常需要中國以至於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支持,而且,邊雨欣提的又並非無道理,做好這部柬國民軍抗越的片子對柬埔寨國民軍的抗越鬥爭非常的有用。
抗戰時期,美國的女記者史沫特來、海侖等多次去延安采訪**領導人,從各個角度報道八路軍抗戰實情。真實的報道,不僅宣揚了**的抗戰精神,也讓世界了解中國還有這樣一支軍隊,在經濟極其困苦,裝備非常落後的情況下卻意誌堅定,鬥爭堅決,作戰勇敢,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重要力量。
從此,讓國人關注八路軍,世界觀注中國**,由此才開辟了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良好局麵。可見,外國新聞媒體的宣傳是何等的重要。就是從這一考慮出法,潘師長決定,就是冒再大的風險也要讓電視拍攝小組去看一看柬埔寨的人民群眾是如何支持柬國民軍抗戰的。
天剛剛放亮,幾隻小船駛出水藤林的密集地區。在這些船之中,不僅有電視小組的人,當然也有吳江龍、徐昕、洪誌三人。他們三人來幹什麽?他們是保鏢,有保衛職責,電視小組走到那他們就得跟到哪,不能有一點失誤。同時,潘師長、焦團長、農團長也跟著一起來了,可見這幾位柬國民軍領導對電視小組的采訪是多麽地重視。
小船正在向前行駛,一條木舟以及快的速度,箭一樣像船隊劃過來。
船是用木板拚接的,船體大,載人又多,當然行駛很慢。而木舟則不同,他是一根大木頭在中間鏤空,隻容納下兩三人,體輕,速度快,如果好手劃的話,他會在水中行駛出一條水線,飛一樣向前狂奔。
木舟行到船隊最前麵,一個側橫擋住去路,隻見上麵一個魚人裝扮的人喊:
“快隱蔽,越軍汽艇過來了。”
毫無疑問,這是柬國民軍事先安排的尖兵,專門用來探路和偵察敵情的。
他這一喊,所有船上的人都聽到了。既然敵人過來了,那還等什麽,於是,所有船隻快速拐向旁邊的一條河叉內。
河叉水淺,又生長著茂密的蘆葦,汽艇一般是不進來的。他們即害怕擱淺,同時也害怕機器被水草纏住,其實最主要的,他們還是怕被柬國民軍襲擊。
越軍又不是鋼鐵俠,刀槍不入,一旦被柬軍襲擊,那是要死人的。如果他們不進來,在寬闊的水麵上行駛,柬軍就不能使這一招。因為汽艇上的12.7毫米高射機槍起著相當的威懾作用,也是對付小木船的最強火力。更何況,汽艇速度快,木船慢,水麵一遼闊,隻要被發現,小船當然會毀於一旦。
也正是因為越軍和柬國民軍,你想你的,我走我的,才使的越軍與柬軍很難在湖水麵上交火。除非偶遇,或者說是越軍被引進埋伏圈。
越軍不傻,當然不會中這個圈套。不過,越軍既然是巡邏船,總還是要對這一地區進行管理和偵察,也不能允許柬國民軍的存在。那怎麽辦,越軍自有越軍的招數。
幾隻小船剛剛劃進河叉,就聽遠處傳來汽艇發動機聲音。
而此時,水域上除了它之外,再沒有任何活動物體,水流又很平穩,因此,除了這個響聲外,不會有第二個,因此,機器聲轟鳴,老遠就能辯別出。
很快,越軍汽艇露麵了。汽艇機倉外的甲板上上站著幾個越軍,一律持槍向蘆葦蕩方向張望,架在甲板最顯眼位置上的那挺機槍,彈箱張著蓋,可見已經是子彈上膛,就等著把持機槍的人扣動板擊了。
隨著汽艇駛近,汽艇上的越軍嘴臉看的也是非常情楚。每一個越軍臉上都能看到不可一世的凶煞。
董小朋偷偷打開攝像機,透過縫隙開始拍攝越軍汽艇。他的這一動作是很危險的,如果被越軍發現,一串子彈過來,就有可能機毀人亡。
難道說,有蘆葦擋著,越軍也能看的到?那的看是什麽條件,比如說越軍的目光死死盯著這一地區,稍有什麽變化很可能就逃不過他的眼睛,或者鏡頭反光,其光芒很可能會暴露出機身位置,這些都是很危險的。
童勇男有些擔心,輕聲告訴董小朋,“太危險,別拍了。”
“沒事的,我擋著鏡頭呢!”
董小朋說擋著鏡頭,並不是把鏡頭遮住,遮住了還怎麽拍,他指的是把射向鏡頭的直光擋住,不讓它反射出去。
“嘟嘟嘟”
汽艇由遠至近,很快便接近了這道河叉,隻要越軍拐一個彎,從北麵就能看到河叉裏的人。然而,越軍沒這樣做,他們在一側把汽艇停下了。
汽艇一停,甲板上的幾個越軍朝著河道方向比比劃劃,嘴大張著,但聽不到他們在說什麽。
這時,一個越軍轉身麵向操控機槍的人,在說什麽,隻見那個機槍手跟著轉動身體,調整槍口。
農團長第一個看出了越軍企圖,趕緊下令,“快趴下,越軍要開槍。”
河道裏有蘆葦擋著,外麵啥情形,裏麵的人是有看到的,也有看不到的,看不到人當然不知道此時越軍在幹什麽,正等著領導命令呢!沒想到等來的是這個。不管是什麽,既然是領導說的,那就聽吧!
聽到農團長讓趴下,知道危險來了,所以這些人趕緊把身體放低,盡量別讓敵人發現。
此時,董小朋正抓著像機拍攝,又聽不懂農團長說的柬語,所以他的動作還是慢的。
“快收工,隱蔽。”吳江龍從旁邊又加了一句。
但董小朋的動作還是慢。他慢越軍可不慢,也就在他還沒有潛伏下身體時,越軍汽艇上的機槍響了。
機槍一響,子彈像切割機一樣,朝著蘆葦蕩橫掃過來。隻是瞬間,大麵積的蘆葦被打的碎片橫飛,四處飛濺。
還好,越軍選擇的是平射,采用的是慢搖槍口,是從一側向另一側移動,如果單單瞄準董小朋這個位置,有十個他也鮮血倒地了。
即使這樣,子彈頃刻間也到了身旁,而此時,董小朋的上半身還沒全伏下來。這太危險了,按著子彈距離水麵的平行高度,董小朋仍處於子彈橫切麵之上。
說時遲那時快,一道黑影猛地撲向董小朋,兩個人一齊壓到在船頭,險些把船壓翻。也就在他們倒下的那一瞬間,子彈從頭頂上切過,一排火光直撲身後蘆葦蕩。眼看著,整整一排蘆葦被攔腰斬斷。
(欲知《七十年代那場戰爭》未來發展,歡迎提前閱讀下部——《衝出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