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封章邯為隴君,二十萬刑徒軍賜爵一級。
「然,先有少府章邯戲水退周文、南陽擒宋留、陳郡殺陳勝、臨濟斬田儋,定陶滅項梁,讓大秦帝國在風雨飄搖中,殘存一方。」
「後來更是在新安率領二十萬刑徒軍反抗,殺敵十萬眾!」
「再有嶢關大勝,今有函谷關大捷,使的大秦帝國保的故土。」
胡亥目光如炬,大喝:「自大秦建國,我秦人奮爭,從布滿荊棘的春秋戰國殺出了一條血路。」
「今時今日,巍巍大秦,在四年之間分崩離析。朕在此,與大秦朝野臣民誓:朕將順天應人,力行秦法,穩定關中,由弱變強,再一次走過一條浸透淚水,汗水與鮮血的統一道路。」
「大秦帝國擺脫今日危局,洗刷恥辱,需要老秦人的齊心協力。朕在此立誓,失地不復,秦不罷兵。茲此昭告,天地人神共鑒!」
全場老秦人及三軍將士,大秦文武齊齊山呼:「失地不復,秦不罷兵!」
「陛下親封——!」
胡亥咳嗽一聲,高聲宣布:「人心昭昭,天地悠悠。少府章邯,雖投降,卻不亡秦人身份,平叛功勛將永載史冊。」
「今按照秦法,封少府章邯隴西之地十三縣為章邯領地,封號隴君。」
話音落點,全場沸騰:「陛下萬歲!隴君萬歲!」
胡亥雙手展開,震天歡呼戛然而止。目光如炬,看了一眼眾臣:「至於刑徒軍有功之人封賞,由廷尉府核實查對,然後以功論爵。」
「戰死士卒盡皆賜爵一級,晉公士爵。等到大軍再奪新安,收斂屍骨厚葬故鄉!」
君書讀完,人山人海的咸陽廣場安靜的像幽深的山谷,唯有連綿不絕的粗重喘息。普天之下,庶民得到國家爵位難於登天。
那怕有商鞅變法,有功者,皆可授爵。但是在大秦帝國的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如此大規模的賜爵。
刑徒軍統帥,少府章邯封隴君,在大秦帝國的歷史上,封君者,寥寥數人而已。
商君衛鞅,武安君白起,那一個不是蓋世大才,驚世駭俗。在大秦帝國,封君是一種榮耀。
代表著對大秦帝國,做出了前無古人的奉獻。今日封章邯為隴君,更是將章邯推上了神壇。
而且刑徒軍二十萬眾,人人賜爵四級。這種規模的封賞,天下獨此一份。
廣場萬千庶民哭了……良久,萬千庶民與四萬大軍同時爆發出山呼海嘯的聲浪:「陛下萬歲,大秦萬歲,萬萬歲!」
這一刻,胡亥的眼睛濕潤了,左相子嬰的眼睛濕潤了。
他不是不知道,如此恐怖的封賞,將會導致爵位的泛濫。但是刑徒軍為國而戰,勞苦功高,不得不賞。
特別是二十萬刑徒軍,大多為關中老秦人,他們的父母兄弟,都在關中大地。賜爵刑徒軍,不僅能安撫軍心,更能夠收攏民心。
項羽坑殺二十萬刑徒軍,自絕於秦中,樹敵數百萬。今日這一幕,就是胡亥想到這一點,反其道而行之。
胡亥要立足天下,身份註定了只能守秦中,用老秦人。
韓談前來稟報:「報陛下,大秦功勛父老前來慶賀!」
胡亥點了點頭,司禮大臣領一群白髮、後生魚貫而入。一眾白髮,後生,紛紛朝著胡亥深深一躬。
「恭賀陛下,大秦萬年!」
胡亥擺擺手:「請諸位功勛大臣入座!」
「是!」
在司禮大臣的引導下,一長串白髮、後生,誠惶誠恐地魚貫走進,頃刻間,眾人一一落座。
司禮大臣高聲宣布:「請功勛大臣,大秦百姓,觀看兵舞!」
就在這個時候,胡亥高舉鎮秦劍,大喝:「開始!」
「是!」
點頭稱是,大殿平台上言和猛然一揮令旗,兩個方陣各自退後,將一個六千人的銳士方陣留在中央。
「嗚,嗚,嗚……」
「咚,咚,咚……」
……
驟然間,戰鼓大起,號角長鳴。六千名劍盾甲士踏著整齊劃一的步伐,揮劍起舞,殺聲不斷。
與此同時,退後的三萬四千大軍,在廣場上引吭高歌: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百年國恨,滄海難平!
天下紛擾,何得康寧!
秦有銳士,誰與爭雄!
……
大典結束,胡亥突然感到了深深的睏倦。
自從穿越至今,一直都在為了活下去奔波。先是謀划誅殺趙高,進而南下嶢關,突襲武關,然後嶢關大戰。
隨後北上函谷關,一路走來,胡亥就算是鐵打的,也有些扛不住了。
「朕困了,有人來,再行叫朕!」
「是!」
……
紅日臨窗,胡亥還沒有醒來。韓談在廊下猶豫著要不要喚醒胡亥,思付片刻,韓談終於是拿定了主意。
走進大門,靜靜地守在寢室門口的縱橫大道上。
「中車府令,陛下用過早飯了么?」
韓談回頭一看:「參見左相,陛下勞累太過,今日尚未醒來。」
子嬰思付半頃,道:「中車府令,你去傳太醫來,最好看看。」
「是。」
……
聽到門外的聲音,胡亥驟然睜開雙眼,從榻上起身:「朕無大礙,不必傳太醫,王叔過來坐,朕梳洗過後便來。」
「是!」
……
胡亥沐浴梳洗后精神大振,走進了寢室:「王叔,最近咸陽局勢如何?」
子嬰躬身作禮:「稟陛下,自從陛下下罪己詔,關中民心逐漸歸附,作姦犯科者減少。」
「臣緊急從巴蜀運糧十萬石與咸陽,同時修改法令,使之恢復商君之時。」
「嗯。」
微微頷首,胡亥笑了笑:「王叔大才,如今大秦局勢混亂,非王叔鎮國,朕不能放心!」
子嬰恭敬的拱手,道:「陛下過贊,不知函谷關局勢如何?」
子嬰心裡清楚,函谷關外的大戰,絕對不是胡亥嘴裡的大捷。要不然,這一次軍舞大軍,就不會從漢中抽調。
再多的宣傳,都沒有函谷關秦軍到來,更有說服力。
但是胡亥雖然口稱大捷,卻捨近求遠,從漢中調軍北上。從這一點上子嬰就可以看出,函谷關之戰勝負未知。
……
深深的看了一眼子嬰,胡亥嘆息一聲:「朕也不瞞王叔,函谷關外,秦楚九戰,四勝五負,大軍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