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鬼谷縱橫
「秘密戰事,不知國尉有何謀划?」剎那之間,胡亥不禁大為驚訝。
「陛下,臣上書的東出大戰方略,雖不能立即推進。但大秦帝國五萬精銳新軍將成,亦當有所作為,不能閑置空耗。」
「為此,臣欲在兩年之內謀划兩場奇襲,開拓我大秦國土,增加我帝國人口,充實國力。」
這一刻,尉繚顯然被刺激到了心扉。一時間,忘記請胡亥入正廳。反而在後院侃侃而談了起來。
只是胡亥更是專註,他盯著一片山川頭也不抬:「國尉的目標是三川郡與河東郡?」
心中念頭百轉千回,胡亥根本就不在意尉繚的失禮之處。事有輕重緩急,他自然理解尉繚的心態。
聞言,尉繚手中的丈桿指向函谷關交界處:「陛下請看,這條河流是三川郡內的大河,南與洛水相距千里。三川郡中,雖是山地連綿,然卻溫暖濕潤,土地肥沃。」
「更有洛水,大河,伊水,汝水,汜水等諸水縱橫其間。可以說是水源充足,乃天然糧倉。」
「沿著洛水而過,便可直達成皋,此乃天然重鎮,足以成為函谷關的第一道門戶。」
「更要緊者,三川郡敖倉儲糧三百六十餘萬斛,幾乎與咸陽倉可比美。臣以為,第一戰可奇襲洛陽,奪過三川郡。」
這一刻,胡亥看向尉繚的目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尉繚上書長策,不是因為大舉東出,而是為了循序漸進。
「有幾成勝算?」胡亥的聲音喑啞了,沒有人知道,三川郡對於他意味著什麼。
「七成。」尉繚硬生生咽回了八成兩個字,支杆指著地圖坦然,道:「其一,三川郡與我大秦接壤,用兵便利。」
「河南王申陽,原為趙國將軍。因與項羽交厚,故而封王三川郡。三川郡久為秦地,百姓大多為老秦人。」
「河南國中,民心不穩。河南王申陽,兵微將寡,根本不足以對抗我五萬新軍。」
「其二,河南王申陽兵力不足,必然守備虛弱,只能固守一處。」尉繚長桿一圈三川郡全境,道:「天下皆知,我大秦帝國的用兵只能是東出函谷關。」
「楚霸王項羽,之所以封申陽與三川郡,封魏豹於河東郡,就是為了防止我大秦帝國東出函谷關。」
「其三,時間對我軍極為有利,三川郡重鎮皆在山川東海道沿途。對於河南軍而言,大軍要馳援陝縣等地,山地行軍,至少須三日方能到達。」
「旬日空餘,對於秦軍來說,足以佔領河南以西所有關隘要塞。其四,河南國援軍不足懼。」
尉繚的這一番論述透徹實在,胡亥心頭沉吟片刻,不禁大喜過望。
只是驟然之間的變故,讓他早已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故而,胡亥面上卻是振奮中不失冷靜。
「三成不利,卻在何處?」
「但凡是戰事,必然有利弊。」尉繚的丈桿又指向了那片連綿山川:「其一,河南王申陽雖然兵弱將寡,但卻也是楚霸王項羽所封天下諸王之一。」
「若是我大秦帝國東出、必然會引起天下諸王的聯合反對,甚至於會引出諸侯聯軍到來。」
「其二,奇襲貴在出其不意,若有泄密,大為不利。況且,齊地何時大亂尚且沒有定論。故而,充滿變數。」
「其三,一旦我軍擊潰河南王申陽,必然會引起楚霸王項羽的暴怒。一旦項羽率軍北上,將會提前爆發秦楚大戰,於我大秦不利。」
……
這一番話徹底提醒了本來就很機警的胡亥,隨及他一擺手,道:「還是到廳中說話,夜太涼!」
尉繚這才恍然,連忙,道:「臣粗疏無禮,陛下恕罪。」隨及恭敬地將胡亥讓在前邊,道:「陛下,請——」
「國尉,請——」
來到正廳,胡亥與尉繚一案對坐。兩個人在燈下咫尺,促膝相談,一直到第二天天亮,猶自意興未盡。
在這段時間中,尉繚又詳述了第二場奇襲戰,目標便是魏國。因為只有奪取河東郡,才能確保函谷關鎖關中不失!
胡亥聽得極為認真,卻很少插話,更沒有點頭搖頭之類的表示。因為他清楚,在戰爭之上,尉繚遠比自己熟悉。
「此兩戰爆發,需要多少兵力?」這是胡亥的最後一問。
尉繚知道胡亥的擔心所在,沉吟了片刻,道:「兩場奔襲戰,臣當親自為將,只需兩萬步兵銳士即可。」
「新軍三萬鐵騎,分駐武關、大散關,只做相機策應。至於山東列國,臣以為只要齊地亂起,必然會自顧不暇,短時間內決然無力覬覦我大秦帝國。」
胡亥一陣大笑,一字一頓,道:「有國尉此策,大秦帝國必將東出函谷關,進而席捲天下!」
「陛下過贊,老臣不過忠於職守!」尉繚深深一躬,一臉淡然。
心頭滾動,胡亥眼底掠過一抹精光:「國尉是鬼谷門人么?」
尉繚肅然一震:「陛下何出此言?」
迎著尉繚探尋的目光,胡亥幽幽一嘆:「蒼生塗塗,天下寥寥。諸子百家,唯我縱橫。」
驟然之間,尉繚臉色大變。一直以來,他的出身都頗為神秘,那怕是始皇帝都不曾知道。
卻在這一刻,在他措不及防的時候,被胡亥一口道破。
察覺到尉繚色變,胡亥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一字一頓,道:「七百年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每一國每一朝興衰的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鬼谷。」
「蘇秦合縱六國、佩六國相印,逼迫我大秦廢除稱帝的計劃。張儀雄才大略、瓦解六國的聯盟,幫助我大秦稱霸亂世。」
「龐涓勇武過人、所向披靡,使得原本弱小的魏國雄霸中原。孫臏智者無敵、圍魏救趙、計殺龐涓,著曠世兵書流傳後世。」
「傳聞歷代鬼谷先生一生只收兩名弟子,一個是縱,一個是橫。兩人之間的勝者,就能成為新一任的鬼谷子。」
「故而,歷代鬼谷子雖一人之力,卻強於百萬之師。一怒而諸侯懼,安居則天下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