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供奉燕赤霞的道觀,那就得圍繞燕赤霞開展主題。
《陰陽史記》記載,燕赤霞沒入道之前,曾是一個判官。
他的府邸,名為“燕王府”。
道觀改成“燕王觀”,有點不大合適。
燕王觀等於閻王觀。
我先前說過,牌匾也是風水的重要之一。
先前的荔灣廣場,因為寫字人的原因,被大部分人看成荔灣屍場。
所以,燕王觀不可取。
談起荔灣廣場,我又想到純陽觀。
呂洞賓,道號純陽真人。法器純陽劍。
那我可以從燕赤霞的道號和法器來套名字。
不過燕赤霞這麽多年,一直以真名行走江湖。
至於法器的話……
軒轅神劍、煉妖壺、崆峒印。
不過目前來看,隻有軒轅劍還尚存。
所以,道觀取名為……
軒轅觀。
煉妖觀不合適。崆峒觀撞名了,據我了解,現在依舊有個隱藏門派,叫做崆峒派。
崆峒印就是出自於崆峒派。
至於為什麽會落到燕赤霞手中,現在卻又消失,這就不得而知。
規劃圖、道觀名、已經定好。
那麽,接下來就是風水大事。
這是重點。
這不僅僅關乎到道觀,附近的鎮也有很大的關係。
我特別重點風水。得對得起我的身份。
千山萬山,最美靈山。
千難萬難,道觀無難。
放眼望去附近的高山環境,曾今燕北堂住過的山上,樹木叢生,說明陽氣充足。
說實話,這還得感謝蘭若寺。
要不是有蘭若寺鎮壓在此地,導致邪祟不敢在這個地方亂來。
軒轅觀如果成立,必定香火不斷,長盛不衰。
台風至此,轉彎折向。
暴雨到此,轉身離開。
冬暖夏涼,四季常青。
此乃養生修道絕佳之地!
龍脈雖毀,但可以造就龍脈。
眾人皆知愚公移山,但不知愚公移的是龍脈。
古雲:龍以脈為主,穴以向為尊,向以水而定,水繞砂而行。
道觀的西北方,被一座山擋著。
這座山並不是很大,完全屬於多餘。
所以,西北方的這座山,必須挖掉,讓道觀麵朝西北方。
挖通西北方,則是打通龍脈的走向。
這樣一來。山龍來自西北,與其它大龍脈同根同向,屈伸起伏,雄偉有力,拖帶綿長,活龍顯現,無限壯觀。
來龍有勁,龍脈必然有力。
此龍脈遇水則止,山的另一頭有河水,見水而停。
龍脈停,則結佳穴。
龍脈被挖掘出來,從西方延綿。
亥字過峽入首。轉壬字開帳,成八字形。
形似婦女分開雙腿待產。
風水有雲:龍不開賬無佳穴。
如此打開帳,必有佳穴。
而且他的靠山層層疊疊十幾峰。
所謂,靠山級級高,輩輩稱英豪。
當然,坐向也有講究。
尋龍、點穴、辯砂、識水都是為立向做服務。
立向必須依龍勢,依水勢而定。
《水龍經》有雲:千裏江山一向間。
道觀坐落“開帳”之內,龍頭之下,坐壬向丙,與來龍走勢相配,與向前之水相匹。
亥陰來龍,坐壬陽山。
道家真言:陽來龍結陰掠。陰來龍結陽掠。
此乃陰陽相配的理念。
既得來龍之脈,又不與皇家的子午向爭權。
另外,道觀左右兩山罩著,形成龍虎內抱。
來龍過峽開帳後,形成左青龍,右白虎格局,兩翼對稱內抱、收氣、護主。
風水一旦打開,若是站在道觀高處。往南遠望,霧氣中可見河中友善。
把山勢布置好,那水勢自然形成。
在道觀前麵,整一個水池。
水池必須搞成圓形,這樣一來,可以使龍脈收而不散。
龍脈聚則福份緣,水不沽則福不止。
總之,道觀的龍、穴、砂、水、向,均被我打造成為風水寶地。
有錢能使鬼推磨。
有錢更能造龍脈。
我把動工圖紙畫出,交給施工方。
重金的誘惑下,施工方也很爽快。
鑄造燕赤霞金身,移平小山。挖地基……各自分工,一個月的時間,已經完成了百分之七十。
為了避免有人偷工減料,影響道觀的細節風水。我親自監督。
兩個半月後,軒轅觀正式建立完成。
先前供奉的慈航道人,現在變成捉妖宗師燕赤霞。
慈航大殿改成鎮邪大殿。
超度樓不變,但裏麵供奉的神仙是觀音菩薩。
完工這天。並沒有請來其它門派,無需動太大的陣勢。
純陽觀有純陽八卦劍當鎮觀之寶。
那軒轅觀,自然是用軒轅劍當鎮館之寶。
這樣才對得起燕赤霞。
為了讓軒轅觀得到更好影響力,花了點小錢,做推廣活動。
開觀這天,很多人前來供奉,香火彌漫整個道觀。
“您好,請問道觀觀主是誰?”一個麵善的阿姨走過來詢問。
宋年讓開一條路,阿姨的眼光看著我。
她正想開口說話,但我也往旁邊挪了個位置。
身後,站著的是燕北堂。
燕北堂除了換了一身掌門才配穿的紅色道袍,他這一身山羊胡,道士丸子頭都沒變。
“道長,能否給我算一卦?”阿姨禮貌的問道。
燕北堂怔了一下,隨即保持笑容:“這邊請!”
燕北堂帶著阿姨前往大殿求簽。
看來,我所做的事情。都是值得的。
也許父親當年也盼望燕北堂重振燕赤霞的血脈,在我的幫助下,終究成功。
本來燕北堂想讓我留下,把道觀掌門位置贈與我。
我並未接受。
首先我是王氏風水師,跟燕氏捉妖沒有任何瓜葛。
雖說建設道觀我出了很大的力,但我還是希望燕北堂繼承他祖師爺的衣缽。
這是傳承,而不是義務。
宋年花五百萬,幫忙建設道觀。笑的比誰都開心。
在有錢人的眼裏,認識高人好過認識有錢人。
“請問這裏是軒轅觀嗎?”
身後,一個陌生人捧著花籃前來祝賀。
但他故意用花籃擋著自己的臉,但我依舊認出他是誰。
“沒人通知你,你怎麽知道道觀開設?”我笑道。
陌生人把花籃放下,露出他的帥氣臉龐。
知秋一葉。
依舊紮著丸子頭,不過他卻換了一身簡樸的青色道袍。
“這位道長是……”
宋年見到道士雙眼就放光,很明顯他想跟知秋一葉交朋友。
“昆侖山術士,知秋一葉。”我解釋道。
“哇!幸會幸會,您好道長,我是……”宋年說著把名片遞給知秋一葉。
知秋一葉看了一眼名片,但沒有接手。
“哼!”知秋一葉不屑一笑:“不用給我這些東西,你看我這身行頭,裝得下你這張價值連城的名片嗎?”
宋年好歹也是一名富豪開發商,結果卻被知秋一葉藐視。
場麵有些尷尬,我不得不打岔緩解氣氛。
“宋老板,不好意思,他這人性格比較特殊,不過是個有本事的人。”
之所以說出這句話,是因為不想讓宋年感到自己受到冷漠。
強調知秋一葉有本事,也是為了讓宋年對知秋一葉有好奇心。
“嗯……你們聊,我到處轉轉。”
宋年知道自己不合適出現在此地,於是找個理由脫身離開。
宋年消失在我視線,我遞給知秋一葉一根煙。
“知秋道友,你說話有點過激了,人家宋年花五百萬打造這個道觀。在商業圈也是個大佬,你多多少少也得給他點麵子,給人家一個台階下來嘛。”
知秋一葉無奈的聳了聳肩,點燃煙背靠石柱抽著。
他凝望著軒轅觀牌匾,臉上的笑容讓人捉摸不透。
“如果燕赤霞還在世的話,看到這樣的場景應該很欣慰吧。”
“那當然。”我附和知秋一葉的話。
知秋一葉把眼光放在我身上,笑道:“想不想見你爸?”
“嗯?”我一臉疑惑的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