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往事 二十二 決心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奉皇上與太後懿旨,從今開始興辦‘女學’。著令學部各官員立刻辦理,不得有誤。如有延誤乃至拖遝者,重重責罰……”
台上的太監,在駢五驪六地宣讀著“聖旨”。
台下一眾學部官員,都恭恭敬敬地趴在地上“領旨”。
仲慧喬在旁邊,強忍著嗬欠。她知道,這不過是老太太她們意圖給這個垂垂老矣的老大王朝強行“續命”罷了,但這一切都隻不過是徒勞而已。
她本來對出席這個“宣讀聖旨”的儀式是一點興趣都沒有的,不過這回老太太居然點名讓她來一同“宣旨”,也不知道是出於顯示“信任”還是怎麽地……所以她也隻能勉為其難地跟著跪在旁邊一同“聽旨”了。
好不容易挨過了一堆的繁文縟節,她拖著疲憊的身體返回宮裏,卻見到皇帝早已在此。
“如何?”皇帝看來心情不錯,“那些奴才辦事還得力吧?”
這時剛過農曆新年不久,正是乍暖還寒的時候,殿內的暖爐還燒得很旺。這是個很適宜倒頭就睡的時間,不過這位尊貴的殿下明顯不是這樣想。
“興辦女學,實乃我朝的大事。”她隻好盡可能恭維道。
“是啊……”皇帝忽然說道,“這樣你們後世才有女子上學之說。”
仲慧喬一愣,沒想到皇帝會突然說出這樣的話來。這樣說來,皇帝這麽積極支持“女學”,是為了……為了她?
“皇上關懷,臣妾感激不盡。”她說道——這並不完全是恭維的話。
“也好……”皇帝忽然苦笑道,“希望後輩子孫能記住朕的這一番苦心。”
後輩子孫?聽到這個仲慧喬忽然心裏一動,想起了什麽。
“皇上盡可能不要與老佛爺起太多衝突。”她脫口而出道。
聽到這話,皇帝感到有些愕然,然後似乎在細細想著這些話。
仲慧喬想起的,是兩年之後——1908年,皇帝跟太後先後死去。臨死之前,慈禧太後指定了皇帝接班人。而皇帝的死,曆史上也疑點重重。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皇帝是被故意下毒而死的。至於誰人下毒,受何人指使,曆來眾說紛紜。
皇帝提到了“後輩子孫”,表明他完全沒有在意到自己沒有子嗣的這個問題——或者說還沒意識到這是個問題。
這時候,她忽然發現,萬一皇帝一死,那這個深宮裏,唯一理解她的人也就不在了……所以,感情上她並不想他死……
而曆史上的今年,清廷密議搞“君主立憲”。
她感到很彷徨。
難道自己就什麽也做不了?那麽所謂的“穿越”的初心在哪裏?難道就是這麽眼巴巴地看著曆史推進?
這是第一次她對自己“穿越”的初心產生了矛盾。
一直以來,她都在小心翼翼地注意不要亂說話影響曆史;但事到臨頭,她覺得這麽小心真的有必要嗎?
所以她脫口而出的那句話,是表明了她已經下定了決心。
不過這個時候,離最後的日子還有兩年多,還是一切小心為上吧!
最重要的,是那個“袁某人”還在盯著自己呢!
俗話說得好,“怕什麽來什麽”。
這天她剛起來沒多久,就接到通報:政務處參預政務大臣和練兵大臣袁項城求見。於是她就在忐忑中“接見”了這位“清末重臣”。
“啟稟娘娘,”袁世凱躬身說道,“奴才要麵見老佛爺有要事相商,故此先來與娘娘商討。”
你都要跟老太太稟告了,還跟我這裏幹啥啊?她心裏說道。
“你們下去吧。”他擺擺手,示意其他人出去。
“真的什麽也不能做麽?”她直接問道。
袁世凱明顯被她問得一愣,隨即苦笑道:“一切都有定數,我可不想觸發毀滅程序啊!”
這說了等於沒說。
“那我們這些‘穿越者’到底是來幹啥的?就是來看場戲?”她把藏在心底的一個問題問了出來。
“別問我,我也不知道。”“袁世凱”雙手一擺做了個“無奈”的表情。
她覺得這家夥今天很欠揍,很想叫人把他拉出去打一頓板子。可她終究還是忍住了。
“行,就這麽著吧!我們隻需要做好我們自己的角色就好了。不是嗎?”她調侃道。
“明白就好。”他一笑,隨即高聲叫道,“謝娘娘提點!奴才告退!”
這次見到“袁世凱”,她沒有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而且她有強烈的感覺,就是“袁世凱”自己也不過是個“傀儡”罷了——完美的穿越係統的一個傀儡。
七月流火,八月流金。
這年的9月1日,也就是農曆的八月初六,清廷突然頒布了《宣示預備立憲諭》。
不知道是天氣炎熱,還是心情煩躁,仲慧喬麵前的皇帝,滿頭大汗。
“皇上請喝一灣冰鎮酸梅湯。”她小心翼翼地捧上一碗“皇宮特供飲品”。
皇帝皺著眉,接過酸梅湯,良久沒有放到嘴邊,然後終於把它放在桌麵上。
“你說他們什麽意思?朕還在此,就搞個啥‘立先’。這不明擺著不把朕放在眼裏麽?”皇帝憤憤不平道。
是“立憲”不是“立先”。仲慧喬心裏說道,這會兒你還不明白你自己的處境麽?
“此事宜與老佛爺從長計議。”權衡之下她模棱兩可地說道。
“我早跟皇爸爸說過了,不過她說這是各方商議的結果!”皇帝似乎很憋氣。
“立憲並非壞事,當今世界強國,如英吉利、法蘭西等均是如此。”她雖然知道法國此刻已經是“共和國”了,但一時間也想不到什麽好例子。
“是這樣的嗎……好吧,也許這就是朕的宿命?”皇帝歎道。
仲慧喬不敢多作評論,隻能保持沉默。
農曆九月十九日,清政府頒布的《立憲綱要》編寫完畢。此刻放在她案頭的一部,是她吩咐人要來的。編者的名單裏,“袁項城”的名字赫然在列。
“要是這書能留到現代,估計能值不少錢吧?”她無來由地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