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聽書
很意外地,我居然看見在門外等我的祥子正在跟一個人說話。
那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剛剛比我早出門的周樹人——魯迅。
祥子一見到我,連忙躬身恭敬叫道:“公子。”
魯迅一轉身看見我,也是一臉驚訝。
“原來祥子你東家就是孫先生啊!”他說道。
老實說,我的驚訝比他更甚。因為在我看來,祥子和他似乎是完全兩個世界的人啊……
“哦,魯……周先生,你們認識啊?”我決定還是隨口問問。
“周先生之前救過我。”祥子回答道——而魯迅則是笑而不語。
“那真得好好謝謝周先生了!”我趕忙說道。
雖然我很好奇祥子是怎麽被魯迅先生救過的,但我知道現在不是問的時候——我完全可以等下回去的路上問。
於是在與魯迅先生再次告別之後,我坐在祥子趕的車上,往家裏去。
我問了祥子,原來當年祥子還在拉車的時候,有一次有輛馬車衝過他躲避不及被刮倒,腿上受了傷,流了很多血。這恰好被路過的“周先生”——也就是魯迅——看到了。於是魯迅先生主動幫他包紮。對此祥子感恩戴德,就把他的相貌記住了。所以剛才魯迅先生一出門就被他認了出來。
我想,也許魯迅先生已經不記得這個當年的黃包車夫,包紮對原本學醫的他來說也隻是舉手之勞。但對祥子來說,如果不得到及時的治療,他的生意肯定會停掉,那麽生計也無從著落。所以他能夠一直記住這位“恩人”。
我不禁感慨。
祥子是個重情義的人——這從之前他甘願在槍口下擋在我身前就可以看得出。也許就因為這樣,我明明放了他的假,他還是主動做事。
所以這次出來我本來可以叫黃包車的,但我特地叫上祥子,就是為了讓他能夠得到一點兒真正的休息——趕車來一趟城西肯定比東奔西跑送貨要輕鬆些,又不會讓他覺得自己是白要的工錢。
起碼感覺上,我自己在這點上麵應該是作得不壞的。
大車前麵出現了城門——這也意味著我們已經回到京城了。
我無意中一撇,忽然心裏一驚!我趕緊縮回頭,下意識地摸了一下包裏的手槍——雖然我知道憑我的所謂“槍法”,這玩意兒某種程度上隻能算作一種心裏安慰罷了。
祥子還在前邊趕車。我想了下,對祥子說道:
“祥子,你在前麵的那家茶館放下我。”
祥子雖然有些奇怪,但還是照做了。
“祥子,”我嚴肅地低聲說道,“你幫我做件事……要注意安全。”
茶館,名字叫做“裕泰茶館”。
不錯,就是當時我為了去“八大胡同”找東西而待過的茶館,中間還經曆了一堆意想不到的事情……說起來,這好像都已經是兩年以前的事情了吧……
說起來也真有些感慨,兩年前的我還是個“荒子”,哪成想經過茶館這麽一出,糊裏糊塗誤打誤撞就“掛了柱”。雖然吧,現在的我似乎也沒見得有多大長進,但好像感覺上自己已經有哪裏不同了。
館子裏有些茶客,正在有一搭沒一搭地談天闊地。我也沒興趣去仔細聽人家在說甚,脫下禮帽放在桌麵就招呼夥計沏了壺茶。
忽然,其中一桌茶客喧嘩起來。
“好你個老東西,上回給咱們講那土匪的事兒就講了半截兒,敢情是騙咱們茶水啊!”
這是茶客裏的一個人對著新來的客人高聲說的。
雖然我不大想聽別人的談天內容,不過一則此人說話聲音實在太大,而他提起“土匪”的事情讓我稍微上心了些,所以我不禁抬起頭看來人。
隻見來人一襲長衫,身上長衫已經頗為破舊,不過洗的倒還幹淨;帶著瓜皮小帽,留著山羊胡子,手裏還捧著個水煙壺。總之此人的形象,很像傳說中的……說書先生。
“哪兒能呢!”那位“說書先生”賠笑道,“咱都不指望著各位爺們照顧生意麽!”
他一邊說,一邊大喇喇地在那一桌上坐下了。
“夥計,沏茶!”其中一個人也不廢話直接喊道。
說書先生不知從哪裏掏出來一把舊折扇,“啪”的一下打開。
“咱上回啊,說道是這位少年公子,單槍匹馬上了土匪窩……”
所有人都拿起茶杯,連隔壁桌的都把頭轉過來看著這位“說書先生”。
吔!看來這位說書先生的專業功底相當了得啊!就一句話就已經吊起了眾人胃口——包括我的。
“話說這土匪裏的大當家的姓孫,身高丈八,麵如朱砂,須發皆張,有萬夫不當之勇……”
這位說得吐沫星子橫飛,聽得眾人是張口結舌……不過怎麽又來了一個“姓孫的”土匪?難道這年頭我的“本家”們都流行玩《水滸傳》來著?
“話說這一天啊,孫大當家正在堂中議事。忽然得報,山下來了一匹快馬,馬上一個少年求見大當家。大當家正沒調處,正好看看來人唱的哪一出,於是吩咐傳喚。”
“不多時,一位白衣少年飄然而至。隻見他麵如冠玉,長袖飄飄,渾如書生般模樣。大當家正在奇怪,忽然聽得這位少年自報家門道‘在下孫某某,見過孫大當家’……”
聽到這裏我心裏吐槽不已,我說這位的說書功底確實不一般,但能不能有點兒想象力,故事主角都姓“孫”?敢情您老講的是《西遊記》哪!
那位說書先生好像還沒有停的意思,繼續說道:
“大當家當場喝問道‘你是何處來的荒子!居然敢跟老子攀親戚!’大當家下麵的人心裏如明鏡一般,紛紛拔槍在手高聲呼喝,要給來者一個下馬威。”
喲?這段兒好像還不錯,有點氣氛了……不過我說您這位的說法要是改成“拔刀在手”會不會更有古典武俠小說味兒呢……
不過這位說書先生接著說的讓我把一口茶當場噴了出來:
“隻見那位白衣少年微微一笑,毫不在意,緩緩說道‘在下行不改姓坐不改名,孫孟嚐是也!’”
這裏加點兒伏筆,也順便放點兒輕鬆些的……這部小說本來也不想寫得太沉重,不是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