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險中求
李牧的軍帳大概是整個中軍大營裏唯一一個看不到死氣縈繞的地方了,在營帳前站崗的侍衛,也是眾多士卒之中唯一看起來還有點精氣神的兵將。
李瑜從先前那個傳令兵的口中已經大概得知,四十餘萬趙國大軍已經被秦國軍隊圍困了一月之久,早已是人疲馬乏彈盡糧絕。前幾日更是發生了士兵餓死之後,被其同伴開膛破肚,生食人肉的慘劇。
從生活在和平年代的眾人或許無法理解戰爭的殘酷性,但當李瑜一行人真正進了大帳,見到李牧將軍的時候,才立刻感受到了一股肅殺之氣。
隻見大帳正中端坐著一位眉目硬朗、身材健碩的英武金甲青年,便是李牧將軍。
李瑜看了這位李牧將軍一眼,場景戰役的任務提示音立刻便在耳中響起。
“李牧,趙國頂級戰力之一,具備榮譽傳奇級實力,準備充分的情況下可以戰勝龍級凶獸。”
雖然同樣是榮譽傳奇,但李瑜絲毫不認為自己這邊的四個人中有誰可以與這位李牧將軍一戰。
他們四人齊齊向著李牧行禮之後,李瑜便問道“末將參見將軍,不知將軍緊急召見我等,可是想到了退敵之策”
李牧的盔甲上閃爍著魔力的光輝,但他的眼神卻是黯淡的。
聽見了李瑜的問題,他輕聲一歎,道“諸位,時至今日,我也知大勢不可逆。但敗局皆是因我而成,我一人殉國便罷,又如何可以連累諸位國之棟梁為我陪葬”
“今夜,我會帶一隊親衛去衝陣。屆時那白起必然會興兵來追,你們幾位就帶著部下們逃命去吧。”
李牧這話時麵色淒涼,顯然已是生了死誌。
李瑜與身後幾人麵麵相覷,心中暗道了一聲不好。
他一人死便死了,但這四十萬大軍卻也在群龍無首之後突圍失敗,生生都把性命斷送在了長平。
而且,隻要李牧一死,李瑜一行人的任務即是宣告失敗,前麵兩個階段的努力便是白費了。
“將軍萬萬不可啊”李瑜急急道。
“我聽聞那白起殺戮成性,好屠城殺降,將軍這一去必然凶多吉少叫我們這幾個就算活著回去了,又有何顏麵見大王啊”
“而且,將軍一旦身隕於敵手,我方將士必然軍心動蕩,再無與賊決戰之可能。將軍大人,請您切切三思啊”
李瑜這一席話得情真意切,甚至眼中還有淚光湧動,並配合著身體的顫抖和呼吸的加重,好似他就真的是趙軍中的一員。
藤原慎二也恰到好處的走上前來,幫腔道“將軍,請相信我們都不是貪生怕死之輩。況且當今之局也絕不是將軍您一人之錯,我們這些人都有責任。無論如何,我們也要與將軍同生共死,絕不會棄將軍而去。”
李牧看著李瑜一行人,眼中漸漸也是有水汽升騰。
他沉默了片刻,忽而長歎一聲,拔出了劍來,道“大丈夫死則死耳,焉有畏首畏尾之理罷了,諸位若願與我同生共死,我也不會勉強各位隻求能多殺敵賊,最好是能斬了那白起的頭顱,為大王除了這一患”
李牧在這句話的時候戰意凜然,聲音中已經沒了死誌,令李瑜等人心下稍寬。
就在這時,營帳門簾忽然被掀開,一個傳令兵未經通報就直接飛撲著衝了進來,肩上還插著一支羽箭。
“諸位大人,秦軍剛剛又往營內攢射了一輪,死了好幾十個弟兄。”那位傳令兵的身體顫抖著,用略帶著抽泣的語調道。
趙國軍隊在被圍困的這一月以來,不但缺水斷糧,就連箭矢都已經所剩無幾。再加上秦弓強橫,麵對秦軍的攢射,趙國士兵們除開躲避之外,就連反擊都異常艱難。
而且這些秦軍往往是在攢射一輪之後便吆喝著揚長而去,根本不給趙國士兵們以報仇雪恨的機會。
李瑜倒是非常清楚,秦軍這麽做的目的無非就是想要消磨趙軍的意誌,令其不戰而潰。換作是他,這種程度的陽謀也是做得到的。
李牧上前將那位傳令兵扶起來,掌中的魔力凝視成球狀,輕輕朝著那名傳令兵的受傷部位按去。
木質的箭矢和鐵質的箭頭瞬間就被元素化,從傷兵的身體裏抽離出來。傷口也很快止血,結痂。
元素轉化的本事對於魔法師而言是基本功,但是能用得這麽精準的人,李瑜卻真的第一次見。
治好了那名受傷的傳令兵之後,李牧又看向了李瑜,道“再這麽拖下去,士卒們將越發疲敝,再無戰鬥可能。不如就在今夜,與那白起放手一搏,興許還能為將士們爭得一線生機”
李瑜聽出了李牧言語中的篤定之意,立刻阻止了要出言反對的藤原慎二,然後道“既然將軍大人已下決定,那末將立即便回營清點人馬。入夜之後,趁他秦弓不著力,正好一舉破他軍陣。”
罷,李瑜帶著其他幾人與李牧拜別,立刻便離了他的營帳。
從李牧的營帳出來,眾人又走了一段路,藤原慎二這才急急走到李瑜的一側,開腔道“李先生,您為何剛才要阻我發言”
李瑜側目看了這位瀛洲武士一眼,道“你想勸他不要出兵,堅守陣地,是不是”
藤原慎二點了點頭,道“隻要堅守二十四個時,我們的任務就完成看,何必要主動出兵呢”
李瑜搖頭,看了看四周東倒西歪無精打采的士卒們一眼,道“看看這些士卒,讓他們站著估計都站不住了,守二十四個時的話,你可知道有多難”
“那倒不如給他們放手一搏的機會,自己的命自己掙,或許還能有奇效也不定。”
“可是”藤原慎二還想些什麽反駁的話,卻發現自己又一次詞窮了。。
而李瑜看著他,接著道“你好歹也是完成了兩個階段的任務了,應該明白,這些任務絕對沒有捷徑給你走,求穩的話反而是在徒增任務的難度而已。”
“所謂的富貴,除了自險中求之外,別無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