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惟人萬物之靈
此處高坡是通往“都江堰”的必經之地,站在高坡的最高處,可以俯瞰來往的道路,路上及路邊的情形一目了然,是個觀察情況的好地方。
易宏和王朝歌策馬來到此處後,四處轉了一下,看了看周邊的情形後,就選了棵有些年頭的參天大樹作為歇腳點。
趁著李白和龐書文他們還有些時間才能到,王朝歌就“都江堰”的一些情況與易宏交流著。
易宏告訴王朝歌,此處離“都江堰”隻有三四裏地了,今天的時間很是充裕,可以好好的在“都江堰”遊覽。
接下來,易宏順便介紹了一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個組成部分的作用和建造過程,好讓王朝歌能有個直觀深刻的認識。
王朝歌對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李冰很是崇敬,因為他的努力,造福了成都平原千萬百姓,福祉綿延至今,甚至於間接改變了中國的曆史走向。
易宏說道:“李兄想去'都江堰'遊覽,更多的是憑吊緬懷先人,感悟前輩的智慧,銘記祖先的曆史功績。我想知道,朝歌你想去的原因是什麽呢?”
王朝歌沒有什麽可想的,直接就說道:“實地感受前人的智慧,學習其中的開發思想和建設思路。”
易宏覺得有些意外,他本以為王朝歌去“都江堰”為的就是遊覽參觀,近距離看看這個聞名於世的水利工程,滿足一下獵奇的心態,頂多感慨抒懷一下,就算是有心之人了。
對於王朝歌的想法,易宏不禁繼續詢問道:“朝歌,你說的是學習,能給叔叔說的再具體些嗎?”
王朝歌也正有跟易宏再深入溝通的想法,因為此行人之中唯有易宏是最熟悉“都江堰”的,龐書文到是到過“都江堰”,但畢竟平日是深居簡出的,怎比得上易宏走南闖北多年,這社會閱曆豐富呢?
人有所長,術有專攻,王朝歌看得很清楚,易宏絕非等閑之人。隨著時間的推移,王朝歌大膽預測其在江湖上的威望日隆,來日的成就不可限量。
況且,易宏對一些事物頗有些不同的見地的,能對自己有啟發,也是王朝歌喜歡與易宏聊天的動力。
王朝歌是有心之人,力爭上遊,求上進,就想多跟他交流一下,學習其為人處世之道,作為借鑒學習的榜樣。
“其實,在天地之間,人無利爪,口無尖牙,跑不如兔,跳不如蛙,無翅飛不及鳥,無鰭遊不及魚,力不過百斤,壯不如牛馬,靈巧不如猿猴。誠如此,人怎會是'萬物之靈長'呢?”王朝歌說出自己的疑問,也詢問著易宏的想法。
易宏:“《尚書泰誓上》'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語有出處,意為深遠。朝歌,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就是天命,是祖先神靈的庇佑。”
王朝歌笑著:“易叔叔,書本之言,神論之語,必有其實際所依,絕不是憑空捏造之辭。隻是先人沒有給我們講述清楚這種認知所為何來,典籍中留下了很多空白,需要我們後人去鑽研去學習,來完善來傳承。但也因為存在一些未解之謎,造成後世諸多牽強攀附之言。但傳說絕不是迷信,神話絕不是迷信,這是我們民族的文化信仰,是文明傳承的真諦。”
易宏知道王朝歌素有見地,就說道:“朝歌,你來說一下為何人為'萬物之靈'吧!”
王朝歌闡釋著自己的思路:“善於學習和勤於反思,這兩項是我們立於天地間,成為'萬物之靈'的關鍵。”
易宏細思量這八個字,“善於學習,勤於反思”,說道:“看似簡單,但持之以恒難矣!
”王朝歌繼續說道:“學習和反思,不是每個人都能意識到或是做到的,但我們的祖先就是在點滴的生活實踐中不斷學習積累生存的經驗,並逐漸形成了知識,向後代傳授。在生存鬥爭的得失間總結經驗反思問題,經年累月形成行為習慣,並代代相傳。不能說世間萬物沒有學習的能力,但隻是個例,它們也有反思的行為,但依然是個例,能夠傳到後代的也成了沒有意識的條件反射,不是群體行為,形不成合力。曾幾何時,自從有了這兩樣與世間萬物的不同之處,人就自然成為了天地間最強的。”
易宏看著王朝歌,真的是被震撼了,這可是自己從未聽過的言論呐!一時間,他還有些迷糊,不是不能理解,是壓根兒不知怎麽去理解王朝歌的話。
王朝歌針對易宏的“看似簡單,但難以堅持”的話,分析道:“易叔叔,你所說的'持之以恒'難矣的意思,其實是苛求世間芸芸眾生了。”
易宏繼續努力的去理解王朝歌先前的話,雖未想明白,但對王朝歌剛說的話還是有些疑問,就說道:“朝歌,為何會說我的話是苛求眾人呢?”
王朝歌伸出雙手,說道:“人有十指,尚且長短不一,靈活不同,功能不同,更何況是世間的億兆眾生呢?我們每個人都會學習和反思,但善於學習和勤於反思的就是少數人了,能長期堅持做到這兩點的,就是鳳毛麟角的'人中龍鳳'了。雖不能長期堅持,但能時常做到這兩點的,就是卓爾不群的功成名就之人了。至於偶爾能做到這兩點的,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輩。普通之人,能做到學習和反思這兩點就是不錯了,也是勤奮上進之人。僅能做到學習和反思其中之一者,也足以安身立命了。一樣都做不到的人,就注定一生平庸風雨飄搖了。”
易宏很是讚同王朝歌所言,不論出身如何,不論學習經曆如何,但凡有成就之人,都是兼具學習和反思這兩個優點的。
當然自己接觸的人,地域範圍僅限於成都附近,社會層次也以商家和官紳居多,不是很全麵,但也佐證了王朝歌之言,很是客觀,也很準確。
易宏感歎著:“朝歌,你總結的學習和反思這兩點,真是一針見血的指出了人在立於世上的最基本的兩點要素,其它的如誠信、勇毅等品格都是基於此才能形成的。首先,要成之為合格的人,才能有機會健全自己,合格的健全的人才能有資格去發展自己,功業和生活才能有所建樹和改變。”
王朝歌謙遜地說道:“易叔叔,這也是我一點淺陋的認識,若不是今天有機緣,想也是不能說的。”
易宏讚許的看著王朝歌,說道:“其實,今日你的一番話是真知灼見,道理清楚,寓意深刻,令我深有感觸,提醒自省吾身。朝歌,你小小年紀,見識就如此,你的家學門風真讓我羨慕,也充滿了敬重。若不是我幫中俗務纏身,真想與你和李兄遨遊山水中,縱橫天地間。”
王朝歌知其不可能,但也為易宏的心意所感動,為免彼此傷感,就岔開話題說道:“也不知師父和杜甫現在聊得怎樣了,這子美跟我們出遊後,真是開朗了許多,讓人看著就高興。”
易宏也是很喜愛杜甫,自昨日相見後,就決定今後會對他多些關照。易宏認為杜甫其年紀雖小,但學問見識不一般,多交流溝通,實是自己在文學方麵進步的捷徑。
兩人望向來路,官道上三三兩兩的趕路人正行色匆匆,遠處尚不見李白他們的身影。於是,易宏和王朝歌喝著水,靠在樹幹上,耐心的等著李白等人。
自王朝歌和易宏走後,李白就撥馬到一邊與龐書文並行。
龐書文知道離“都江堰”不遠了,就正好策馬閑適的與李白說著話。
杜甫自王朝歌走後有些失望,一下子像是失去了“主心骨”一樣,無所適從。
李白看著,就有意引杜甫說話,於是說道:“子美,我就如朝歌一般稱呼你了,可願意?”
杜甫欣喜不已,稱呼的改變意味著自己的偶像對自己的認可進了一步,他哪有不願意之理,就忙說道:“李老師,我當然願意啊!我與朝歌年齡相仿,情同手足,能與王哥一起做您的晚輩,真的是我的榮幸。”
李白很高興,今日以來杜甫的表現非常好,明顯話多了,開朗多了。這樣在接下來的幾日裏,他和易宏及王朝歌就更有把握利用不多的時間,對杜甫善加引導,輔以教育,使其敞開心扉,疏解煩憂,振作精神,自我認可,充滿自信。
李白有意問杜甫道:“子美,能看出來,你對諸葛亮非常崇敬,能說說你是怎麽評價他的嗎?”
杜甫此生非常崇拜諸葛亮,覺得他就是如孔子一樣的完人,終其一生都是鞠躬盡瘁,為了漢室基業拚搏奮鬥不已,讓他感動,也讓他想成為諸葛亮這樣的人。
聽李白問自己怎麽評價諸葛亮,杜甫一時間還真不知如何回答,因為他崇敬諸葛亮的方麵太多了,有些不知從何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