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王朝歌的奇幻之旅> 第八十四章以史為鑒知興衰

第八十四章以史為鑒知興衰

  大家來到了岷江邊,眼前就是“都江堰”了。眾人紛紛下馬交由隨從們在後牽著,慢慢來到岷江邊。


  站在岷江岸邊,實地看到“都江堰”因勢利導,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地貌,不愧是前人治水經驗的集大成者,當之無愧成為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生態水利工程。


  李白等人看著建成將近千年的“都江堰”,不禁為前人的偉大功績所折服,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龐書文指著眼前波濤洶湧的岷江,在旁介紹道:“岷江是長江上遊的一大支流,流經的四川盆地西部是多雨地區。發源於四川與甘肅交界的岷山南麓,分為東源和西源,東源出自弓杠嶺,西源出自郎架嶺。岷江從成都平原西側向南流去,對整個成都平原是地道的地上懸江,而且懸得十分厲害。成都平原的整個地勢從岷江出山口玉壘山,向東南傾斜,坡度很大,'都江堰'距成都一百裏,落差竟達二百七十三米。在戰國之前,每當岷江洪水泛濫,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而逢旱災,又是赤地千裏,顆粒無收。岷江水患長期禍及西川,鯨吞良田,侵擾民生,成為古蜀國生存發展的一大障礙。”


  李白、杜甫都點著頭,經此介紹才知“都江堰”對當地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修建的難度是超乎想象的。


  王朝歌對“都江堰”的情況是了如指掌的,隻是未曾到過現場,更何況是唐代的“都江堰”。他現在特別懊悔,在五年級參加“中小學生遊學夏令營”時,因為鬧肚子沒有跟團去“都江堰”,錯失了一次親身對比唐代和現代“都江堰”的難得機遇。


  易宏來過多次,是清楚“都江堰”情況的,他很欣賞龐書文的口才,條理清晰,語言生動,讓人聽了之後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龐書文整理一下思路,繼續介紹著“都江堰”的情況:“其時'都江堰'的建設,有其特定的曆史根源。戰國時期,刀兵峰起,戰亂紛呈,飽受戰亂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國盡快統一。適巧,經過商鞅變法改革的秦國一時名君賢相輩出,國勢日盛。秦國認識到巴蜀在統一中處於的特殊戰略地位,秦相司馬錯認為'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在這一曆史大背景下,戰國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識地理',彼時隱居岷峨的李冰為蜀國郡守。李冰上任後,首先下決心根治岷江水患,發展川西農業,造福成都平原,為秦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李白聽完評價道:“曆來一個王朝的興盛,一定要是國富民強才行。秦國高瞻遠矚,不惜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曆時八年建成此曠古於世的水利工程,一絕為禍千年的水患,造福當地千萬百姓。首功之人李冰為國累下巨大財富,造就了'天府之國',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無可比擬的貢獻,是我們的民族英雄。”


  王朝歌也是這麽來評價秦國的謀略和李冰的功績的,他看著杜甫的反應,比較關注他的表現。


  杜甫已經是被眼前的浩大工程震撼了,再聽到舅父的講述,更是心馳神往。


  他一直為祖先的璀璨文化所自豪,今見到曆經千年,依然發揮著重要調節水力作用的“都江堰”工程,整個工程構思如此巧妙,科學合理,因地製宜,讓他更深刻的體會到人與自然可以如此和諧的共處與發展。


  杜甫感慨道:“這真是智慧的工程啊!無法想象這是千年前的工程,到現在依然是發揮著重要的水力調節作用,太讓我驚歎了。”


  龐書文說道:“是啊!每逢到此,我也是感慨不已,除了震撼還是震撼,我們的祖先真是太偉大了。”


  王朝歌說道:“負責督造'都江堰'的李冰可貴之處是完全著眼於現實的情況,實地考察此處的地勢水文之後,沒有采取純人工工程的方案。因為這樣一來,工程量會龐大到超過當時社會的承受能力,勢必造成社會動蕩,損耗國力不說,甚至會動搖國本。李冰采用的方案是當年大禹治水的思路,因勢利導,工程規劃相當完善,'分水魚嘴'和'寶瓶口'聯合運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洪、枯水流量。整個工程量處於合理水平,既達到了整治岷江的目的,也實現了國家的和諧發展。”


  李白和易宏想到如此重要的水利工程確實如王朝歌所說,工程方案一旦是製定方向有誤,極易造成工程量失控,最後工程是完成了,但國家也被拖垮了。


  王朝歌看著眾人,想著李白今後要步入仕途,杜甫也要成長,現在正是最好的啟發引導機會,於是繼續就事論事的說道:“比如秦朝的長城和隋朝的大運河,一個是抵禦北方外族襲擾侵襲的國防軍事工程,一個是發展南北經濟的交通運輸工程,它們都是利國利民的工程。但也正因為是這樣的工程,卻加速造成了兩個強大王朝的瓦解坍塌,教訓何其慘痛。”


  杜甫問道:“王哥,能說一下,為何這兩個工程加速了兩個朝代的衰亡呢?”


  王朝歌看了一眼李白,李白的神情也是很想聽他講一下,王朝歌心中有了數,就繼續講道:“這兩個工程的相同之處是工程浩大,工程量遠遠超過當時社會的承受能力,工程期限漫長,最終激化了社會矛盾,導致國家陷入動亂。初生的王朝還未實現政通人和,沒有完成經濟建設就崩塌了,究其原因就是想法目的很好,但忽略了實際情況,沒有循序漸進,而是超前建設,硬性發展,最終釀成政治巨變,教訓是慘痛的。”


  李白很有同感,就說道:“現在我們的邊疆依托長城的護衛,邊關安定,邊貿繁榮。靠著大運河的漕運,南方的稻米、茶葉、瓷器、木材等物資能便捷的運往北方,北方的布匹、皮草、藥材等物資也能大量運往南方,南北經濟實現了國家層麵上的流通經營,增強了中央政府掌控國家的能力。我朝立國至今,不可否認的是承襲了前人功業的蔭庇,享受了前人的福惠。每念至此,也是感懷不已。”


  龐書文的家學深厚,但像這樣的現實問題還未深思過,有些意外的同時,卻也引發了他的共鳴。


  龐書文看著眼前的滔滔江水,說道:“國家,國為大家,家為小國。做決策一定要符合實際,做事情一定量力而行,否則一著不慎,就會陷入困境,如不能脫離泥沼,就是絕境。”


  易宏聽著大家的議論,很有啟發,他抬頭看了看太陽,時近中午了,就對大夥兒說道:“在這走走停停的遊覽,也是不短的路程了。現在快到午時了,不如我們到當年司馬遷出使西南,考察'都江堰'時停留之處休息一下,也正好等後麵的馬車到來,屆時大家邊吃邊喝,也舒服些。”


  王朝歌第一個讚同易宏的提議,杜甫摸了摸肚子,咽了口口水,也響應著易宏的提議。


  李白和龐書文自然也不會反對,大家就在易宏的帶領下,一同前往 司馬遷考察“都江堰”時的遺跡。


  走了不多時,就到了離岸邊不遠的半山腰,有一處較為平坦的地方。此地立有一塊一人高的石碑,上書“漢太史公考察都江堰處”,旁邊種有幾棵高大的鬆柏,相傳為司馬遷親手所植。


  大家來到此處後,隨從們立即從馬上拿了幾個凳子過來在樹下擺放好,以供易宏、李白等人就坐休息。


  然後將所有的馬匹牽到小路邊的樹叢處拴好,留下兩人看護,其他人則分散在易宏、李白等人歇息的平台處附近,嚴密警戒著。


  易宏招呼著大家圍坐在一起,說實話這一路走下來,眾人還真是感覺有些疲乏。


  龐書文問易宏道:“咱們這馬車,依腳程來推算,估計還有半個時辰就到了。不知易公子帶了些什麽好吃的?”


  易宏笑著說:“咱們昨日說過,今日會在'都江堰'比拚一下美食,看是嫂子的手藝高明,還是我們的廚房厲害。所以,我帶的美食可不少,這煎的、炸的、烤的和蒸的都有,欣賞著美景,吃著美食,喝著美酒,多愜意啊,我可不想浪費了這樣休閑的好時機。”


  王朝歌聽著就感覺肚子“咕咕”叫起來,暗下決心,待會兒的美食到了,一定要好好飽餐一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