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章 虹吸
王朝歌看了一眼不看手裏的石塊,轉身看著水麵平靜的“天池”,思索著。
這個“天池”的水源來自於地下河,這是無疑的了。
那這個水底的石眼就如同是一個吸管,連接著地下河與山崖上的“天池”。
做過化學實驗的人都知道,這種情況下,就會造成“虹吸”現象。
“虹吸”是利用液麵高度差的作用力現象,將液體充滿一根管狀結構後,將開口高的一端置於裝滿液體的容器中,容器內的液體會持續通過虹吸管向更低的位置流出。
反之亦是可以實現,液體由低處向高處流動,隻要給予一定的壓力即可。
“天池”中出現的現象,如果是石塊投入水中落向石眼,因石頭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故屬於正常現象。
而樹枝的密度小於水的密度,普通樹種的樹枝浮於水麵,是正常的,況且不看投擲出的還是枯樹枝,就更不會從水麵沉向水底的。
之所以出現枯樹枝落向石眼的情況,就是典型的因“虹吸原理”而產生的倒吸現象。
隻是剛才的現象為何會讓人感到驚恐,主要就是枯樹枝被吸入石眼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快到讓人感到恐怖。
若是一件自重很大的物體也就罷了,關鍵問題是,這節枯樹枝的重量幾乎輕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
能將這節“輕如鴻毛”的枯樹枝,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吸入水底,你可以想象,這個石眼中的吸力有多巨大。
若是換成一個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見“天池”的麵積不大,站在高處,因為水體清澈,可對整個水底情況做到一覽無餘。
從而放鬆警惕,進入“天池”之中,你可以想象的到,最後會發生什麽樣的結果。
從這節枯樹枝被吸入“天池”水底石眼的速度上看,應該有極強的水壓,才會形成如此強的吸力。
什麽樣的條件,才會造成這種水壓呢?
王朝歌走到山崖的邊緣,朝四周的遠處觀察著,找尋著心中的答案。
在東邊遠處的山巒中,聳立著一座極高的山峰,山的頂端已經沒入雲端,所以看不清其真麵目。
王朝歌凝視著那座山峰,瞬間明白了此處山崖頂部的“天池”為何會有如此強的吸力了。
隻有一種可能會造成“天池”中的石眼具備如此駭人的強大吸力,那就是山崖的地下河是與那座山峰的地下河是相通的。
兩處相聚不過十餘裏,距離剛好合適。
此處低,彼處高,才會有方才這種情況發生。
在中國古代,人們很早就懂得應用“虹吸原理”,作用於農業生產、日常生活及軍事用途,為自己提供便利。
人們應用“虹吸原理”製造的“虹吸管”,在中國古代稱“注子”、“偏提”、“渴烏”或“過山龍”。
雖然因為地域差異和習慣不同,人們對此用具的稱呼不盡相同,但所遵循的原理卻都是“虹吸原理”。
東漢末年出現了灌溉用的“渴烏”,就是吸水用的曲管。
《後漢書·宦者伷張讓》記載:“畢嵐奉皇帝命,鑄銅人四列於倉龍、玄武闕,又鑄四鍾,皆受二千斛,縣於玉堂及雲台殿前。又鑄天祿蝦蟆,吐水於平門外橋東,轉水入宮。又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
漢朝時期,城裏的主幹道路都是要灑水的,由專人用扁擔挑水,費時費力,而翻車的誕生,可以將水從河裏引上來,大大節省的人力物力,可以說是灑水車的鼻祖了。
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則天次子李賢,曾經對此有注解:"翻車,設機車以引水;渴烏,為曲筒,以氣引水上也。"
唐代杜佑撰寫的《通典》共二百卷,內分九門,子目一千五百餘條,約一百九十萬字,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的政書。
詳細記述了,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年間以前各朝代的經濟、政治、禮法、兵刑等典章製度、地方誌和民族研究的專書。
其中《通典·兵十》記載:“渴烏隔山取水,以大竹筩去節,雄雌相接,勿令漏泄,以麻漆封裹,推過山外,就水置筒,入水五尺。即於筩尾取鬆樺乾草,當筩放火,火氣潛通水所,即應而上。”
敘述的情況就是,可以利用“渴烏”隔山取水。
具體的實施方法是,將大竹筒去掉竹節,依次相接形成彎管,將麻漆塗在表麵,保證其密封性,將彎管的一端置於山外的河水之中,入水5尺,另一端用幹燥的枯草樹葉點燃炙烤,使筒內外的空氣溫度發生變化,從而產生壓力差,即可吸水而上。
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用一根去節彎曲的長竹管飲酒,也是應用了“虹吸”的物理現象。
宋朝《武經總要》一書中,有用竹筒製作“虹吸管”把峻嶺阻隔的泉水引下山的記載。
中國古代還應用“虹吸原理”製作了“唧筒”。
“唧筒”是古代戰爭中一種守城必備的滅火器具,百人規模的滅火隊,利用“唧筒”即可完成整個城防的防火和滅火工作,效率奇高。
宋代《東坡誌林》一書的卷四,記載"以竹為筒,無底而竅其上,懸熟皮數寸,出入水中,氣自呼吸而啟閉之,一筒致水數鬥。"
說明了,當時四川地區的人們在生產食鹽的過程中,用“唧筒”從鹽井中把鹽水吸到地麵,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
明代的《種樹書》中,也講到人們將“唧筒”用於生產,激水來澆灌樹苗的方法,
王朝歌對於張良通曉這個“虹吸原理”並不覺得奇怪,作為學識淵博的一代謀略家、政治家,張良的知識積累是厚重的,知識麵也是廣博的,他不可能不知道存在於自然中的“虹吸”現象。
王朝歌通過“天池”水底石眼處產生的“虹吸現象”,又不覺想起來自己的師父李白。
不知他現在怎麽樣了,會不會因為自己長時間未歸,而擔心自己呢?
為何在這個時候,王朝歌會想起李白呢?
其實,這跟王朝歌的坐騎“流星騎”有關。
不知大家還記得嗎?
王朝歌是怎麽給自己的坐騎起名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