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章 試探
第二天安然就早早的去了王府找徐子墨談判了,唐沫依舊待在家中帶著糰子玩耍,現在糰子已經十個多月了,開始爬來爬去,也越來越不安分了,手上抱著不肯,地上要不停的爬,幸好現在冬天有地龍又有暖爐,所以不擔心,就是炕上也是暖呼呼的。
唐沫跟著糰子在地上爬了一會兒教了他幾句從前自己依稀還記得的兒歌,然後便帶著糰子餵了點稀飯,再帶著糰子去了陶氏的院子里。
陶氏現在倒是比從前不折騰人了,又因為現在唐沫已經被皇上和皇后認作了義女,陶氏就算是對唐沫還有不滿,也沒有再像從前那樣了。
蘇亦凝也在陶氏身邊伺候的,看到唐沫抱著糰子進來笑著道:「今兒怎麼來了?還以為你又出去了呢。」
自從上次因為白荷的事情之後,她和蘇亦凝兩人的關係倒是變好了些,但是也僅此而已,也是因為唐沫不曾和蘇亦凝搶管事的事情,所以蘇亦凝對待唐沫也是客客氣氣的,何況現在唐沫的身份還多了一個公主,蘇亦凝更是不惹唐沫了,雖然心中也會極度羨慕,但是面上也都是客客氣氣的。
「怎麼不興我來嗎?我見糰子想來見祖母,所以帶他來這兒讓他和祖母玩玩。「
陶氏聽了之後立刻笑了起來:「看來還是我這個孫子孝順,昨兒他還往我臉上親了一口呢。」
其實那只是孩子無意識做的動作,剛好陶氏抱在手上,糰子的身體下滑了而已,只是唐沫也不點破笑著道:「是呀,剛才就不安分了呢,所以我猜著估計是想你了,所以就帶他來這兒玩玩。」
現在安然是正五品的官兒,而安康也是五品的官兒,從前蘇亦凝覺得自己在唐沫面前還是高人一等的,可是現在反而他們平起平坐了,而且唐沫現在還是一名公主了,蘇亦凝心中難免有些不平,但是也不會撕破臉,只是看了一眼糰子輕輕地捏了捏他肉呼呼的臉蛋,笑著道:「再過幾個月就會和姐姐玩了。」
蘇亦凝生了一個女兒之後肚子就再也沒動靜了,而劉姨娘的兒子現在已經被安康送到了京城最好的書院去念書了,蘇亦凝心中自然也是急得很,只是沒辦法肚子怎麼樣也不爭氣。
安康又是個念舊的,除了蘇亦凝和劉姨娘以外倒是沒有其他女人了,這也是蘇亦凝更加害怕的地方。
如果再來兩個女人,那蘇亦凝還能夠坐享其成讓其他女人把劉姨娘給搞下台,可是現在劉姨娘反而日日得寵,又見安然和唐沫兩人一夫一妻的和諧美滿,心中更加的不平了。
「子沁現在可是在學女紅?」
唐沫左右看了看沒有見到字沁,笑著問道。
蘇亦凝點點頭:「現在都已經七八歲了,竟然還不會拿針,再過兩年要是還不會那都找不到婆家了呢。」
唐沫不好意思說自己也不會,所以也就沒再問了。
看著陶氏和糰子兩人玩的不亦樂乎,便對著蘇亦凝輕聲問道;「現在二爺的官職可好?我聽三爺說宮裡不太平呢,就是安平公主等人也進不了宮。」
今日唐沫來就是想試探下陶氏等人的口風,看看他們是如何想的。
蘇亦凝微微一愣,這些她倒是聽說過了,但是宮裡到底鬧成了什麼樣她倒是也不清楚,只是他們現在竟然在京城站穩了腳,自然是想再繼續待下去。
「這京城也不是一天兩天不太平了,前些天不是還傳出太子逼宮的事情來了。你可是大功臣呢。」
說著羨慕的看了唐沫一眼,唐沫笑著搖頭道:「什麼大功臣呀,你也就別取笑我了。」
然後又皺著眉頭道:「你說說如果京城真的亂了起來,我們是不是要回徐州城躲起來呀?」
聞言蘇亦凝緊張的看著唐沫,她知道唐沫比她更知道皇宮裡的事情,她要是說想回徐州城那麼一定是出了什麼大事了。
本來一直逗著探子玩的陶氏也忽然把糰子交給了奶娘,對著唐沫問道:「你剛才說的是什麼?我耳背只聽到了一些。」
其實唐沫就是故意要說給陶氏聽得,可是如果自己直接和陶氏說這些又怕惹了陶氏不高興,畢竟陶氏自今為止都還不怎麼喜歡自己。
唐沫笑著道:「也沒說什麼,就是說著這段時間京城有些亂,我聽三爺說這段時間那些秀女總是在皇宮裡鬧事。」
唐沫不敢說安然每天都要再皇宮裡運出秀女的屍體出來。
「現在聽說皇上有點老糊塗了,現在皇上的嫡子只有五皇子一個,大老爺跟著五皇子那麼多年了也不想白費心機。」
唐沫知道陶氏一定會這麼時候,所以也早就有了準備:「只是如果到時候我們安家會面臨更大的災難呢。」
聞言陶氏和蘇亦凝兩人都不由皺緊了眉頭,他們兩人是真的足不出戶的,對於外面的事情知道的不如唐沫知道的多,所以聽到唐沫這麼說也知道十有八九安家真的要出事了。
陶氏的臉也變得嚴肅了起來,沉聲問道:「你別拐彎抹角了,直接說下安家到底遇到了什麼災難,我們也好應付應付。」
本來唐沫這次來就是希望陶氏能夠勸說下安大老爺,現在再待在京城或許可以熬到徐子墨登基,可是也有可能被斬首示眾,畢竟他們這次面對的不再是只握了一點權利的太子,而是掌握天下的皇上。
唐沫膽子不大,她只想過平淡的日子,所以才會希望安家回到徐州城,最起碼可以保住大家的一命。
「現在皇宮亂的很,你可能還不知道宮裡頭亂成什麼樣了,只是我每日聽到三爺說到那些心裡就難受的很。想著在這樣下去咱們也要遭殃了。」
陶氏皺著眉頭更是要唐沫把話說個清楚,唐沫本來就打算和陶氏說明白一些,所以把那些秀女的近況都說了一遍,末了還說:「現在南方正在亂民作惡。京城也不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