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擠掉戰鬥力水分
第一捲風雨飄零
倪侍郎的話,崇禎皇帝聽得懂,又要出血了!
不過,這錢必須花。
而且,得多花,再收買一波人心。
想想看,連身邊的宮女太監都要受益,更何況是浴血廝殺在最前線的邊關將士?
這可是軍心啊!
只不過,這錢要花得巧妙,要落在實處,要讓邊關將士明明白白感受到,這是天子對他們的恩惠。
而不是像原來一樣,把錢給戶部,然後派幾個太監蜻蜓點水巡查一番,便完事了。
這樣的結果,便是從上到下,層層剋扣,最後落在將士的手裡,十成不到五成,白費功夫。
「倪愛卿所言極是。」
在倪建生惴惴不安的心情中,崇禎皇帝點點頭,先讚揚一句,然後開口說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些道理朕都懂。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九邊虛報冒領早就成了慣例。既然如此,過去的問題一概不提,朝廷也不予追究。
兵部命令下去,朝廷歷年的欠餉,朕這次可以一次性全部解決。
只是,僅次一次,下不為例!
若是再有將軍虛報冒領軍餉,無論多少,一經發現,滿門抄斬!」
崇禎皇帝上半截話還令御書房內的三位老臣如沐春風,可下半截話卻令他們猶如寒冬臘月。
這似乎是暴君的節奏啊!
若是有將領冒領三五人糧餉,一年也不過百餘兩紋銀,便滿門抄斬?
這比太祖祖訓中貪腐六十兩紋銀便立斬,好像來得更加暴虐,更加無情。
兵部尚書孫承宗皺起眉頭,有心規勸,可瞧崇禎皇帝滿臉的決絕,話到嘴邊又咽落肚裡。
他明白,皇上這是準備亂世用重典,徹底解決吃空餉的痼疾。
此前的軍餉是按照人頭計發,落實到每個人身上。
後來,世道亂了,出現軍戶逃亡,吃空餉越演越烈。
而戶部也從來沒有老老實實按照兵部上報的數字發過軍餉,都是打了折扣的。
實際上,兵部也是打了折扣的,對於邊軍的那點貓膩,兵部戶部其實都是知道的。
只不過是不願意追究,不願意得罪人罷了。
這樣一來,就造成惡性循環。
兵部戶部越給越少,邊關將領則越報越多。
當然,這裡有一個前提,朝廷沒錢也沒有認真清理實員人數。
現在,天子內庫似乎很是充足,倒也是解決這個痼疾的機會。
「另外,朕準備讓戶部、兵部、御馬監成立犒軍小組,分赴九邊犒軍。
九邊的將士辛苦了這麼多年,也的確該過一次好年了。
故而朕決定,從內庫中撥付四百萬兩紋銀,按人頭十兩的標準,發放到每個將士手裡。」
在三位老臣的擔憂中,崇禎皇帝又針對普通將士做了一項決策。
三人一聽,不約而同地一起離座跪地,口稱皇上英明,這句話,他們確確實實是發自內心的。
原本的憂慮,也全都拋之腦後。
他們都是行走朝堂多年的老臣,自然明白崇禎皇帝的用意。
想想看,按人頭的方式一人發放十兩紋銀犒軍,不僅可以再次清查實員人數,更可以贏得軍心。
有了軍心,用暴烈手段對付冒領軍餉的將領,似乎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一句話,亂不起來。
而且,處置這些將領,反而會再次得到將士們的擁護。
你以為,吃不到空餉的將士們,不會對吃空餉的將領有怨恨?
這不扯淡嗎?
只不過敢怒不敢言而已!
只是,皇上真是有魄力!
一次用四百萬銀兩犒軍,好像只有在成祖年間北伐蒙古時出現過,之後便成了絕唱。
現如今,在最危難的時候,皇上如此做法,真是社稷之福。
至於說內庫的錢從何而來,他們多少是知道的,皇上能把它全部用到將士身上,可喜可賀!
「三位愛卿請起。」
崇禎皇帝自得的笑了笑,很滿意三位老臣的恭維。
雖然,他不知道他們是否真心。
不過,那又有什麼關係?
只要的朝廷局勢好轉起來,他們心中自然有桿秤。
「傳旨九邊,各鎮邊軍分為戰兵營、守備營和輜重營。
由各鎮掛印總兵官全權負責三營一切事務,自領一營站兵營。
其中,總兵率領戰兵營,由各鎮精悍將士組成,每營三千人,定餉每月五兩紋銀。
各鎮副總兵率領守備營,由各鎮精壯之士組成,每營三千人,定餉每月四兩紋銀。
游擊率領輜重營,由各鎮淘汰將士組成,人員不限,定餉每月三兩紋銀。
以上三營,均實兵實餉,不得虛報!」
為了擠掉戰鬥力的水分,崇禎皇帝把九邊將士進行了改革重組,並大幅度提高軍餉。
「皇上英明!如此一來,精兵可期矣。」
崇禎皇帝說完,孫承宗眼前一亮,撫須拍手大讚。
將士分級,定餉不同,各鎮總兵為了手裡的實力,更為了保命,自然會把軍中最精銳的將士調入麾下。
畢竟,九邊可是前線,而現在戰亂不止,怎麼選兵他們心裡有數。
而皇上大幅度提高軍餉,竟然連淘汰的老弱也跟現在募兵的軍餉一樣,每月三兩紋銀。
那麼,落選的將士也沒什麼怨氣不是?
畢竟,他們的到手的餉銀沒有少,只能說他們年紀老了,或者說學藝不精罷了。
所以,兵部尚書孫承宗很高興,皇上的手段確實高明。
可戶部尚書畢自嚴卻慌得一波逼。
他撫著胸口,顫悠悠的問道:「皇上,如此大幅度提高九邊軍餉,朝廷財政如何長久維持?
是不是皇上有什麼政策,可以改變朝廷財政?」
皇上用內庫犒軍他是贊同的,畢竟,這是一次性的行為。
而且,花的不是國庫的錢。
可提高九邊軍餉,那可是長期的行為。而且,上去了,下來可就難了。
最重要的是,軍餉肯定是要由國庫承擔,可國庫……
PS:感謝書友0玉宇0、劉-刈打賞,承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