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募丁條件
不管朱子清放不放手、無論白宗吾切不切斷聯係,杭州城外的難民數量,在蘇和仲有意無意的縱容下,滾著個的增長。半月不到就聚集近五萬人,還有日益擴大趨勢。
若蘇和仲鐵了心不要難民,雲東其他幾府多少是能分擔些的。但經過和顏子卿談話和從老師葉文忠哪裏得到的信息,蘇和仲沉默了,默認難民匯聚到杭州城下,有條不紊開始“按計劃”安置。
葉文忠的來信告知,朝廷公文過段時間才能來,但災民安置刻不容緩。
蘇和仲把“給顏子卿增兵”的好消息告訴顏子卿後,顏子卿點頭應下。蘇和仲心生愧疚、耐心開導:替朝廷養兵隻是暫時、倭奴作亂也是暫時,一旦平定倭亂便可解散那些負擔,實在不行杭州府也可幫顏子卿分擔……雲雲
卻不知顏子卿心中沒覺得負擔,隻有歎息。一個朝廷允許豪族養兵,意味著什麽?黃巾之亂、安史之亂、太平天國——皇朝到了盡頭才有的苗頭。
顏子卿回到顏府安排冉八等人招人。北地連年放血,交州九夷、滇州百蠻不時叛亂,大漢元氣已經消耗殆盡。元祐帝這麽做,也不得不說是種無奈。
幾天後,官府招募義勇和顏府招募家丁的告示,同時在杭州城貼出。
有杭州幾大家族支撐,杭州糧價、鹽價暫時平穩,但郊外的難民營地卻不能長久保存。杭州城近在咫尺,稍有風吹草動就是天大亂子,流民必須分散。
分散流民,官員們是輕車熟路的。“十家聯保”這是基礎。逃難的災民和倭患難民基本都以村落為單位遷徙,隻要戶與戶之間能相互作保、相互擔責,就能把流民中的別有用心者降到最少。
能作保的流民占絕大多數,一旦聯保之後,馬上被遷徙到幾個開始擴建的流民營地。無法聯保的人百不存一,被安置到附近鄉鎮,暫時由當地保正、鄉老們負責看護。
官府招募義勇三千,是為了從鄉民中選取最強者,或者刺頭,把這批人組織起來負責管理其他流民。這樣既能減少府衙工作量,也能有效降低亂子發生的風險。
顏家招募家丁三千,隻從交州流民中招,雲州當地人不要。
杭州府和顏家同時貼出告示,兩邊差距明顯。
杭州城外一個留民營內,十餘名大漢或站或蹲或坐在一起,愁眉苦臉。
留民營內的吃食,隻能保證餓不死,但若想過上好日子,是不可能的。看著父母妻子每天無精打采,孩兒整天喊餓,稍有點血性的男子都抬不起頭來。
“七哥、七哥走,快去看!!!”一名小夥風風火火跑來招呼眾人。營地裏同時貼出官府和顏家招人的告示,立刻便吸引了大群青壯圍觀。
“官府招義勇,七哥,我們去不去?”一名小夥問道。名叫七哥的姓張名順號小七,在交州時,江湖人稱“混海龍”。他還有兩名雙胞胎兄弟,“出洞蛟”張威張小五和“翻江蜃”張猛張小三。張家三兄弟在交州災民中很有威望,不少流民男子都看向張順。
說起張家兄弟還有段淵源。一母三胎出生不久,張家三兄弟就成為孤兒,吃百家飯長大。長大成人後,張家兄弟都學了一身水上功夫,著實了得。但三兄弟誰都不服誰,都想當大哥。於是三人打賭:一刻鍾時間,誰在水裏抓的魚大誰就是大哥。一刻鍾過後,張順抓的魚七斤、張威五斤、張猛三斤,於是乎張順有了“小七”稱呼,當上大哥,張猛稱號“小三”反倒是小弟。
張家兄弟在當地熱心大方、仁義豪邁,很得鄉鄰敬重,在難民營中威望極高。
“官府!”說起官府,三兄弟麵色一變。這些年,若不是官府禍害,光憑打漁本事就能活的很滋潤,豈能讓妻兒流浪至此?
不光張家三兄弟,圍在告示欄周圍人群,大多對官府沒有好感,看到官府招人,不顧一屑。
“咦!旁邊還有顏家告示,咱們看看!”顏家招攬家丁,但不用簽訂賣身契,來去自由,很吸引人。
“聽說顏家去年安置了二十萬人,俺姨夫一家就是靠顏家活命。如今和顏家簽了地契,收成三七開顏家繳納稅銀,不知道今年還是不是這樣?”某名災民一張口,話匣子打開就停不下來。
顏家在交州災民心中地位崇高無比,去年二十萬人就是最好的宣傳。兩張告示一出,效果截然相反。
“大哥,我們去哪?”張小五和張小三看著張順。張順看著眾兄弟期盼的眼神、想著營中妻兒纖瘦的身影,長歎一聲,“顏家吧,咱們去看看!”……
顏家招人營地也不是想進就能進。
“你們憑什麽不讓我進去!”幾名皮膚發白,表情囂張的小青年被攔在營門外。幾人一看便是市井混混之流,自帶一身痞氣,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我家侯爺說了:四要四不要:一要農戶,每天下田幹活的。二要黑大粗壯皮肉結實的。三要雙眼有神的。四要見了官府害怕的。一不要城裏人。二不要在官府任過職的。三不要40歲以上和長的白的。四不要膽子小的和膽子大的。你們算那一條?”
招兵軍官的話,讓張小七心裏一突突。其他鄉下人沒見識,隻是看熱鬧,張順卻是懂的。這哪是招家丁?朝廷募兵都沒這麽嚴。符合條件的,除了老實健壯的鄉下人,還能什麽人?
幾個混混明顯不服氣,“憑什麽不招我們?我們是雲州本地人,憑啥他們交州來的就要,我們本地的就不要!?”吆喝間,周圍聚攏不少人。有的遇到和混混們同樣的問題,也在敲邊鼓、起哄。
“我家侯爺說的話,哪來那麽多為什麽?趕緊滾,不然別怪我不客氣!”大頭兵,哪裏耐煩什麽解釋,腰中彎刀一拔,頓時讓一半人作鳥獸散。
“你們幹嘛來的?”軍官看著張順等人。
“我們來應招的。”張小三回答。
看著這群人個個麵有菜色、黝黑健壯,軍官很滿意:“趕緊進,人快招齊,再晚就沒位置了。”
……如此苛刻的條件,顏家的“家丁”不出半月便滿員齊編。杭州府那邊依舊缺了大半,最終隻能放寬要求,來者不拒。蘇和仲感歎:同樣招三千,為何差距如此之大?
差距大的不光是人,還有待遇。
蘇和仲不知道,顏家這次招的遠不是三千,而是五千。最初定為三千,可報名者實在太多,顏家精挑細選從中湊滿五千。這五千人全都是拖家帶口、十戶聯保的鄉裏相鄰。五千人的家屬,合計近四萬,進入顏家的第一時間就被送上了雷澤島。
顏家每天都有雲西、雲北開來的運糧船。卸下土豆、紅薯、玉米,回程的時候便載上“家丁”們的家屬。顏家對外公開說法是在雲西、雲北還有空地,可以安置災民,對已有幾萬人、每天還在迅速增加的營地來說,每天減少千把人,根本不算個事。
“家丁”家屬們半夜被帶上雷澤島,隨後就以每人十畝數量贈予土地,然後是分糧、分種子、建屋子。這些土地全是“勞改犯”們提前整理出來的,不需重勞力就能平整出來,剛好能趕上種第一茬冬小麥。
四萬多人一進駐雷澤島,島上頓時喧囂很多;嚴重失衡的男女比例,也平衡不少。要知道三年後“勞改犯”們是要“解放”的,一旦男女嚴重失衡,會發生大亂子。
這五千“家丁”,沒花一分錢便得到了他們的死忠。土地是這個世界最最值錢的東西,必要的時候,值得拿命去換。家屬們的消息自然會被人帶回,有了親人平安、分到田地的回執,“家丁”們的心瞬間就被收攏上來。
五千新“招募”家丁有一千五被帶上了雷澤島,用來替換守島的兩千水軍和四十條船。這一千五百人和原先一千水軍、三百騎軍組成新的“看守”兵團,交由單大、單二負責。四萬家屬交給顏紹敬,第一時間安排起冬耕事宜。
下島的兩千人、四十條船由沐二郎帶領駐到了乍浦鎮。匯合兩千會水的交州“家丁”,張順等人都在裏麵。每船一百,合計四千人,這是顏子卿抵抗倭奴的袖中寶劍。還有一千五百交給冉八等人,剛好湊夠五千陸軍,因馬匹不夠,暫時隻有五百騎兵,四千五百步軍。
為了與官軍有所區分,也為了不那麽打眼,顏家給每名“家丁”的藤甲外麵都套上一襲白色披風。穿在身上即好分辨、又能擋風、還很好看,因軍紀甚嚴,杭州人陸續稱呼其“白袍軍”。新軍大都駐紮於乍浦鎮,開始了嚴苛、繁重的訓練。
年近十二月,人流終於開始減少,每日聚攏的流民由最高峰時的一萬多,降低到一千。新來的流民第一時間被甄別,隨後被送往各自需要的地方。
蘇和仲手下的衙役在鄉勇們的輔助下開始履職。
“上遊工程”在餘杭縣以西。除杭州府境內,還涉及富春江主流經過的三府和有支流匯入的兩府。這次朱子清再不敢出幺蛾子,責令沿岸諸府鼎力配合。新任命的五名中郎將和兩名水軍將領即將上任。杭州那邊此時若搞出動亂,蘇和仲死,自己也活不成。
“上遊工程”分十幾個節點。需要建設的有九個營地,合計十萬人。這十萬人真正能幹重體力活的也就兩萬,其他都是老弱婦孺。但沒有這些老弱婦孺,民工們就穩不下來。所以每個營地一萬多,由當地官府派衙役維持,民工們早出晚歸、按籌取糧,保證每人都能吃飽飯。
“核心工程”在西湖兩岸。如今的西湖變成個大工地,南側和北側各有三個巨大營地。每個營地近三萬人,北側九萬、南側九萬,合計十八萬。十八萬人中真正能下重苦力的隻有三萬多,其他老弱婦孺們敲敲邊鼓、幹點雜活。
“下遊工程”設置在錢塘兩岸。錢塘江倒灌問題不能解決,西湖修了也白修。根據顏子卿圖紙,錢塘兩岸是工程難點。上百條逆向防灌堤畫在圖紙上,若想造出來,兩萬青壯合力也需大半年。
就這樣,二十萬交州災民、三十萬倭患難民匯聚到杭州府,開始這一雲夢大陸曆史上最浩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