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五溪蠻部集結
「嘭。」朐忍縣衙堂內,嚴顏一掌拍在案上,吹鬍瞪眼地站起身來。
「一群廢物,竟能讓酉溪的精夫死於吾朐忍長街,汝等可知,相璋這一死,原本是五溪蠻諸部和江東不可避免的一戰,或將招惹至吾軍頭上。」
「還請將軍息怒,事到如今,吾等只能將功折罪。」
嚴顏在堂內來回走動,「吾氣憤的不是此處,區區五溪蠻諸部,合兵一處也就三五萬之眾,吾麾下這兩萬悍卒足以滅之,況且吾嚴顏之勇,他五溪蠻諸部尚不敢與吾為敵,只是……吾一旦被其牽制,怕是江州那邊……」
嚴顏眼中滿是擔憂,不久之前的密報中,趙韙已經是勾結了蜀郡、犍為郡、江州等地的不少士族,一旦起事,怕是頃刻間便能聚攏三五萬可用之兵。
而巴郡各地雖有駐兵,他這巴郡太守一旦被牽制在此處,便無暇顧及巴郡各縣,更何況,一旦趙韙起勢,江州附近山林的蠻夷諸部,只怕也會作亂,攻打縣城,劫掠錢糧,以充山寨之用,這些蠻夷之輩,最善趁火打劫。
「立即以二百里加急呈往成都,請刺史即刻派遣使臣前往五溪蠻諸部,以錦帛賞金安撫一番。」
「將軍,汝這是要向五溪蠻諸部示弱不成?」
嚴顏雙目一瞪,「如今江東三萬大軍便陳兵於魚復,距離此城不過一二十里,爾等若不願去,那此戰便由爾等作為先鋒,先行迎戰五溪蠻諸部。」
「吾等知罪。」
「還不速速去稟報。」
「喏。」
待堂中文武一併離去之後,嚴顏重重地嘆了口氣,「今益州多事之秋,又逢內憂外患,不知吾益州能否安然渡過。」
——
兩日之後,那無盡崇山峻岭之間,從懸崖絕壁俯視下去,五條彎彎曲曲的溪水竟是匯同一處,而在這溪水沿岸的山林之中,卻是有著不少竹木搭建而成的寨子依山傍水而建。
「嗚嗚……」這一日,喪服加身的一行蠻人行至這一座高大威嚴,四處樑柱頂端有著白骨獸首的寨內。
「有何大事發生?這莫不是酉溪蠻部精夫之子相當?」
「汝莫要多問,他們穿著漢人的喪服,此來只怕是奔喪。」
「奔喪?吾五溪諸部雖時常下山狩獵,但最近那酉溪的精夫,卻未曾得聞他率眾下山,此行其長子前來,身著喪服,莫非是他已身隕?」
藏在人群中的一名幼童看了一眼左右,「吾且回家中探聽一二。」
「阿郎,汝某要魯莽。」
「無妨無妨,吾阿爹必不會怪罪與吾,待吾打聽到此事,再來告知爾等。」
「那汝且當心。」
「早去早回。」
「嗯。」
幼童匆匆走進寨子里最高的那一座屋子,衝上木製的台階,也未曾有持矛看守的蠻兵攔阻,有些人還自然而然地露出恭敬的笑容。
「少主,汝不能進去。」
「這是為何?」
「精夫正在與族人商議出兵之事。」
「出兵?吾等可是要與那漢人中的吳侯交戰?」
「非也,此次酉溪的精夫相璋死於朐忍,卻是為那巴郡太守嚴顏所害,相當此來,卻是請精夫做主,聚五溪之兵,共討嚴顏。」
「巴郡太守嚴顏?此人弓馬嫻熟,素有勇武之名,於益州征戰數十載,乃是一員大將,與吾五溪蠻亦有多年交往,一項是秋毫無犯,為何今日……」
「少主有所不知……」鎮守門邊的蠻兵苦笑一聲,強行拉著這黑臉的孩童朝著寨後走去。
「此次五溪諸部精夫頭領皆舉精夫為王,統帥諸部之兵,少主啊,此事汝便莫要摻和了,好生在家中候著,等大軍凱旋罷。」
孩童雙眉微皺,「當真非戰不可?益州刺史劉璋雖無能之輩,麾下能征善戰之士亦有不少,若是強行與其為敵,莫說陳兵魚復的江東大軍,便是這眼前的嚴顏,怕是吾軍也……」
「少主有所不知,昨日夜裡,那駐守江州的漢人征東中郎將已派來使者,願與吾五溪諸部聯手,他西進取蜀中各郡,吾五溪諸部助他起兵之後,得巴郡、越巂郡之地,他趙韙願上表天子,封精夫為五溪蠻王。」
「漢人之言,豈可輕信?」
「吾去勸阿爹莫要出兵。」
「少主,萬萬不可。」蠻兵嚇得面色蒼白,雙臂死死抱住孩童,「汝此刻若是入堂內大放厥詞,怕是會引起諸部使者不滿。」
「不滿便不滿,吾部兵馬,甲於五溪諸部,阿爹這蠻王若是靠他們威脅而得,怕是日後這些傢伙亦不會信服。」
「少主,此戰怕是再難避免。」
「這是為何?」
「趙韙將征討甘寧等人內亂的錦帛賞金全都送入寨內,若是此次吾五溪諸部不從,他便會聯合嚴顏出兵,到時兩路夾擊,吾軍如何抵擋?」
「這……」孩童張了張嘴,他不過十歲左右的年紀,豈知如何應對。
「少主,此不過漢人慣用的驅狼吞虎之計爾,吾五溪諸部之兵,便是傾巢而出,精壯亦不過數萬之眾,而益州卻有數百萬之民,雄兵十萬,吾五溪諸部夾縫生存尚可,若要與益州為敵,怕是力有不逮。」
「那此前為何挑釁江東軍?」
「少主,今歲山中糧食已不夠吾諸部兒郎飽腹,五溪諸部,亦是被逼無奈,往日里,亦可在附近諸縣劫掠一番即可,如今那武陵郡歸了吳侯劉奇,此人麾下儘是能征善戰之士,膽敢擄掠之人,必被其視為生死大敵,吾五溪諸部若不舉數萬之兵而出,定時有去無回。」
「若勝,則可劫回寨內老弱婦孺平日吃食,若敗,仍可遁入山林,少些成年精壯吃食,倒也足以應付寒冬……」
孩童深深地嘆了口氣,「必須如此嗎?」
「必須如此,吾五溪諸部此刻惡了江東,若是趙韙再與吾等為難,怕是幾面受敵,只能與其聯合,好在,吾軍若能擊敗嚴顏,便可佔據江州以東至武陵諸縣,到時,未嘗不能效仿昔日漢光武帝之時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