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征戰星辰> 第六十四章 鹹魚翻身

第六十四章 鹹魚翻身

  亞歷山大返回中心會議室的時候,還在討論的幾名決策者立即安靜了下來。


  「這是剛收到的消息。」


  亞歷山大說出這句話的同時,會議室中間的投影區內出現了一幅二維畫面,是地球聯盟安全理事會的主席。


  不是實時通信,是一段錄像。


  在AI提醒下,幾名決策者回過神來,啟動了隱藏耳塞。


  這是伊頓發表的第二份聲明,同樣是針對火星聯邦,可以說是第二次下達最後通牒,措辭也更加嚴厲。


  關鍵還有,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一是立即撤走部署在小行星帶內各主要航線附近的戰艦,開放所有空間站,為地球飛船提供安全保證。


  二是恢復木衛一與木衛二等木星主衛星的狀態。


  三是結束在中間區域的對峙行動,撤走部署在該區域的艦隊,並且不再採取任何針對地球聯盟的挑釁行為。


  此外,伊頓給出了期限。


  一周。


  這個期限不是憑空想出來的,有客觀依據。


  什麼?

  哪怕火星聯邦決定妥協,還馬上採取行動,也至少需要一周時間,才能完成軍事部署方面的調整。


  此外,伊頓給出了另外一個期限。


  三天,七十二小時。


  如果火星聯邦沒有在七十二小時之內做出回答,並且採取切實的行動,地球聯盟將視火星聯盟違背了《維克托-奧德賽和約》,即地球聯盟肯定會為了安全與利益,發起針對火星聯邦的戰爭。


  三天時間很充裕嗎?


  顯然不是!


  就算亞歷山大願意,也要說服其他決策者,而且絕對不可能在短短三天之內採取切實的行動。


  關鍵還有,火星聯邦絕不可能做出如此重大的讓步。


  說得直接一點,答應地球聯盟提出的這些要求,就等於放棄了自獨立建國以來,數代人的抗爭奮鬥獲得的所有利益。等於出賣了子孫後代,讓火星人類世世代代受到地球聯盟的統治與奴役。


  當然,這不是全部。


  在錄像播放完之後,AI給出了一段說明。


  什麼?

  這段錄像是拼接而成的。


  雖然無法由此認定是偽造的,但是肯定是拍攝了很多次,然後挑選出一些片段,再進行剪輯拼接。


  其實,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像這種重大的聲明,肯定都是提前錄製好,而且在錄製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出現各種預料之外的事情。


  可是,這段錄像竟然是由數十個片段拼接而成。


  總共就幾分鐘,就分成了數十個片段!

  關鍵還有,剪接的痕迹太明顯了。


  如果由AI來處理,哪怕沒辦法做到天衣無縫,也肯定非常接近現實,不會被一眼就看出來。


  只有一個合理解釋。


  這份聲明,或者說這段錄像是臨時製作的,不但伊頓沒做好準備,甚至在後期沒時間對錄像進行技術處理。


  是什麼原因讓地球聯盟安全理事會的主席急著公布這份聲明?


  不用猜測,情報機構已經提供了報告。


  亞歷山大之前的推測沒有錯,地球聯盟發生了內訌。


  合眾國與歐聯邦利用組建聯合艦隊的機會,在L2附近發起突然襲擊,一舉奪得了聯合艦隊的指揮權。


  其實,內訌的跡象在幾天前就出現了。


  在地球聯盟第一次發出最後通牒之前,也就是組建聯合艦隊之前,共和國就明確反對採取這種必然會讓局勢迅速惡化的過激措施,主張跟火星聯邦進行接觸,並且通過磋商來消除誤會。


  可惜的是,在安全理事會的投票表決當中,共和國的主張被否決。


  因為在組建聯合艦隊的表決中投了棄權票,所以按慣例,共和國沒有安排高級將領在聯合艦隊司令部擔任重要職務,只是根據聯盟的相關規定履行義務,也就是派遣戰艦加入聯合艦隊。


  當然,共和國派遣只是月球艦隊。


  在地球聯盟的軍事協議當中,對各個成員國的責任與義務有明確約定,其中就包括軍事安全義務。


  簡單的說,只要安全理事會決定組建聯合艦隊,各成員國就得把部署在月球上的戰艦交出去。


  對三個常任理事國來說,就是各自的月球艦隊。


  結果就是,擁有數萬艘戰艦的聯合艦隊的指揮權落到合眾國與歐聯邦手上,哪怕其中接近一半的戰艦由共和國提供。


  或許,合眾國與歐聯邦覺得,這是一個鹹魚翻身的千載良機。


  什麼意思?

  自從可控聚變技術在三百多年前問世以後,共和國就成了人類世界的領袖,其他國家都只能追隨或者追趕。在火星聯邦出現之前,共和國還是最強大的國家,控制了半個地球,外加幾乎所有殖民地。


  迄今為止,唯一超越了共和國的只有火星聯邦。


  嚴格說來,火星聯邦也只是在軍事與科技領域超過了共和國,在經濟、人文等方面仍然遠遠比不上共和國。


  至於地球上的其他國家,那就更是如此了。


  正是如此,地球聯盟幾乎成了共和國的一言堂,合眾國與歐聯邦最多能竭力維護自身的利益。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當年簽署的《維克托-奧德賽和約》。


  這份劃時代的和約,除了簽署地點在合眾國艦隊旗艦「奧德賽」號上之外,幾乎跟合眾國沒關係。


  什麼意思?

  合眾國並沒有能夠通過這份條約,獲得在外行星區域的戰略資源,連木衛二上的采冰場都分配給了歐聯邦。


  其實,歐聯邦得到的也只有那座離本土十萬八千里的采冰場。


  正是如此,合眾國與歐聯邦的民眾才覺得,這份和約其實是共和國與火星聯邦搞出來的陰謀,還有人據此認為,穀神星戰爭都是一場陰謀,最終是要火星聯邦稱霸太陽系,共和國主宰地球。


  和平時期,合眾國與歐聯邦的領導人是敢怒不敢言。


  隨著戰爭迫近,鹹魚翻身的機會來了。


  至少合眾國與歐聯邦的領導人是這麼想的,也趁此機會採取行動,即希望通過一次突然襲擊,奪取聯合艦隊控制權,逼迫共和國當局妥協讓步,甚至打垮共和國,掌握地球聯盟的大全。


  火星聯邦?


  那是外敵,在搞定內部問題之後,再去考慮也不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