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凡途歸真之紫琊傳> 第二百六十九章 東陵古城

第二百六十九章 東陵古城

  凡途歸真之紫琊傳最新章節

  天下九州,河山清朗。自唐王一掃,統一四海八荒之後,分定天下為冀、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之域。是為中土之四方國境。當今的世界之中,鼎盛的大唐王朝乃是世界上最強盛的浩大帝國。國險而民附,兵精而將廣。其餘外境諸國,俱是四方頂禮來賀。向帝都長安而去,朝拜上邦大國之無上威嚴。


  而那些自南蠻,以至於西方遠涉而來的外邦使節若是想要通往帝都長安,那麽勢必先自南滇邊界之中進入中土國境。一路向北朝拜而來。而在中州之上,那偏處黔邊的一片地域,乃是南來北往,四通八達之要地。許多緬方使臣,天竺使臣等等,若是想要前往長安城覲見唐王,那麽便必須要通過這黔地的一座古城,那裏,名喚做東陵古城。


  東陵古城的曆史由來很久,若是細細算來,直到今朝之時一共得有上兩千餘年的歲月了。正因為東陵古城的悠久與古老,甚至有很多老人都算不清這裏的原住民們,究竟是何時遷徙來此駐紮。但是,東陵地處黔地南來北往之交界,千年以前,這裏都是南來北往的漢人,胡人等通商的重要通道。


  古老的東陵古城無聲的聳立在南來北往的交界之處,看遍了千載更迭,世間滄桑。任憑人間風雲變幻,東陵的百姓們卻依舊保留著古老的風貌與傳統習俗。正如詞曰:

  園中臘梅款款,簷外翠柳依依。驚鴻踏雪遺行跡,喜鵲銜泥築新巢。亭台樓閣,去歲雨落循房道;石橋古徑,經年生苔入雲煙。樵子放歌徐趕路,炊煙陣陣;牧童橫笛緩歸來,流螢點點。浩浩江流,時如逝水;悠悠晚風,夢伴落霞。月光煮酒邀來客,秉燭閑談話桑麻。


  ……


  古徑石橋之中,一位青布衣衫,形容俊逸瀟灑的少年踏著夕陽下的餘暉,涉過千山萬水,來到了這座東陵古城之外。在這座雅致的古橋亭房之上休息落座。他眼見此地南北通達,四野之間滿是靈山秀水,名勝古跡。便連他此時落座的這古意盎然的橋上風亭,都修築得極盡雅致。在亭中落座,依稀似能聽聞得繞梁琴音,清新典雅,令人沉醉。


  這座石橋名曰聖賢橋。橋上供行路人歇息的古亭,喚作鳳儀亭。橋下便是環繞古城,流淌不息的晴水河。這晴水河自北向南,其源頭發源於荊州的長江口岸。而聖賢橋的故事,亦是傳揚千古。當今天下科舉之風日盛,話說從前東陵古城之中,從未出現過一位中舉的讀書人。而唐王在登基封帝之前,亦曾遊曆天下,恰巧聖駕降臨,第一站便向南而去,來到了這充滿了古韻的東陵古城之中。


  唐王有德,見了這裏風水尚佳,但卻從不出才學之士。於是垂賜恩慈,在此明令地方官在此修築了一座通達南北的石橋,便由唐王親自賜名為聖賢橋。橋邊古老亭台,亦是取鳳凰來儀之意,號為鳳儀亭。在古橋修成之後,果不其然,在一年之中,東陵古城走出了一百位學子。俱是在科舉之中,出類拔萃,為國邦的強盛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唐王修橋賜名之事,數日間便傳遍了整個天下九州。為來此一觀,大量的經綸之士自四麵八方湧來,全部都以在聖賢橋邊,鳳儀亭上吟詩作對為榮。因此鳳儀亭四柱之間,滿是文人墨客所留下的名句佳詠。而卻無論文墨多少,皆是遮不住亭柱上那當朝宰相曾遺留下的一副對聯。其中乃是:掃盡五溪煙,漢使浮槎撐鬥出,劈開重驛路,緬人騎象過橋來。


  方今天色當晚,萬籟俱寂,這座古城安寧祥和的風貌也盡在眼中。陸揚坐在鳳儀亭上,眼望下方江景,下方的河水呈現出了黔地獨一無二的特點,是那綠寶石一般的碧色,而江心之處,則是那晚歸的漁人乘舟劃過,在夕盡落霞天光環繞之下,這般場景顯得淡然寫意,極其富有古城中居民獨特的生活氣息。


  當陸揚迷醉在古城那動人的風景中時,周遭卻變得人聲喧鬧了起來。原來是一群靛藍衣衫,學子裝束的孩童三兩結伴,嬉鬧著跑上了聖賢橋。隻因為天上不知何時飄起了蒙蒙細雨,在細雨之中,打濕了這群學子的藍衫,他們踏著橋上那被雨滴打濕的石磚,撐起紙傘,在雨中朝著家的方向奔跑著。


  而在聖賢橋的另一端,則是一座修煉者參禪悟道的洞府天地。在那倒垂下的蒼翠藤蘿之中,有著那緊閉的門庭。上麵滿是灰塵的牌匾赫然雕刻著‘黃石洞’三個小字。這座洞府修建在山腹之中,自聖賢橋的另一端向黃石洞望去,隻見得細雨之中,淡淡的殘煙霧靄飄悠在那重山的中央之處,更為這神秘的洞府天地,增添了一絲古老與神秘。


  陸揚坐在亭中,眼見這些學子們頂著逐漸瓢潑起來的雨霧,奔跑過了黃石洞那陳舊的山門古徑。不由得感慨萬千。這些新生的學子,迎接他們的是嶄新的未來與生活。而黃石洞緊閉的古舊山門,卻依舊靜默的停留在原地。這種古老與新生的交錯,守舊與未來的邂逅。使得他領悟出了一些不曾被旁人所理解的東西。


  過去與未來,年少時發生的事情總是懵懂而又不摻雜質的。人生路上每一次變得成熟,都必須要曆經一番磨難方才能得到長進。隻有過去不斷的層層累積,方才能令未來變得更加的強大起來。可未來的事情,卻又無法勘破,世事總是有著無盡的可能,無盡的未知去等待著人們求索。


  時光一去不複返。逝去的,總會懷念。但未來之事,有喜有悲。似乎隻有守護起純真的過去,再打起信心去麵對那未知的將來,方才是人們最需要去保持的一種心態吧。也許人這一生,便如這些在雨中大步向前奔跑的學子們,在生活的傾盆大雨裏尋找著人生的真諦,每一段的旅途,都是人生裏值得懷念的故事與詩篇。


  簌簌的雨聲打落在石橋斑駁的青磚上方,雨水自磚縫之中流淌著,而在那聖賢橋上奔跑的學子們早已遠去。可是,還有一個年輕的小小男孩沒有離開這裏。他俯下身去,陪伴在一位銀絲勝雪的老太太身邊。用自己手中唯一的紙傘,為她擋住了天際中不斷落下的傾盆暴雨。


  奶奶已經年逾古稀,身旁的扁擔之中,盛放著熟透的枇杷。老人年歲已高,全指望著賣自家園中的枇杷以及以及海棠果維持生計。可是一場暴雨突如其來,她在風雨之中那佝僂著的身影,愈發的顯得蒼老無力了。風雨呼嘯著,打濕了她的衣衫,令她整個人在風雨之中無助的顫抖著。


  她整日裏都會挑來枇杷,在這聖賢橋畔販賣。一斤清甜可口的枇杷方才不過三枚銅錢,但她卻支撐起了一個家,還有他那可愛的小孫子。她的小孫子在古城中唯一的學堂中讀書。每天晚上回到家中,聽小孫子背誦幾段《三字經》以及《百家姓》。是奶奶這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刻。她常常指著遙遠的星河,為睡不著的小孫子講起那些古老流傳下來的故事。


  她隻希望愛自己的孫子多一些。這個孩子從小便沒有父母雙親的關愛,全靠著奶奶從小拉扯長大。一路走來,風風雨雨。也未曾感到疲憊。但是歲月不饒人,奶奶滿頭的銀發越來越多了。從小孫子趴在奶奶的懷中沉沉入睡的時光到如今已經能夠撒歡奔跑的日子裏,奶奶卻變老了,有的時候挑著擔子走在山路之中,亦是會因為體力不支,而停下來喘息好一陣。


  大片的雨滴打濕了小孫子整潔的衣衫,但他卻在漫天風雨之中,為奶奶撐起了紙傘。讓這天上下起的大雨不再令他的奶奶感受到寒冷。不知何時,奶奶的眼角濕潤了,在她渾濁的眼中憐愛的望著自己的小孫子,他長大了,懂事了。漫天的風雨之中,這一老一少相互依偎的身影,令得陸揚的眼眶有些泛紅。


  他從小沒有過親人的疼愛,唯一對他好的便是自己的師父陸恒川。但是即便如此,他的師父還是在他尚且年輕的時候便離開了他。在他的心中,一直都很羨慕有親人疼愛的孩子。他孤獨的身影橫穿萬古歲月,不知何處而來,亦是不知何處而去。雖是此刻他晝夜趕路向神川城而去,但是,在他的心中,卻一般的孤苦寂寥。


  陸揚見過很多的孩子,他們有著父母的疼愛,有著師長的看管。但是他們卻被俗世的塵流所迷亂了心智。不敬師長,不尊父母。而反倒以為這種叛逆是一種彰顯個性的體現。也許他們很小的時候,並不是這樣的。但是當他們長大之後,卻變成了一個不認識的自己。他們丟失了那種純真時不染塵埃的善念。


  此時陸揚默默的注視著這雨中的一老一少,雨中,這感人的一幕似乎穿越了千載時光,成為了這聖賢橋邊不滅的印記。也許在這個無情的世界之中,需要用愛來溫暖那些大雨中默默付出的人們,他們的肩上承受了太多的壓力,身為子女,應該為上一輩的老人做些什麽。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