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浩浩蕩蕩
“不好!”
文殊菩薩又稱法王子,為智慧之象征,卻見他雙手合十,繼續道:“相對於我佛東渡的微言要義,不如這實實在在的劍道明心!”
釋迦牟尼如來其實也知道,若佛門不作出一些調整來應對這部《劍道心禪》的挑戰,那佛門東渡,將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這種自我奮發、自強不息的信念信仰傳揚下,那佛門信仰傳播的根基將受到極大的衝擊!試問當那些有了念想,有了全新出路,更有了奮鬥之意的庸碌之人不再庸碌,誰特麽還需誰來普渡了呢!?
一個讓人放下執念,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種下善因自然在不遠的未來可得善果;一個勸人“與人奮鬥,其樂無窮”自我奮發、積極向上,麵對殘酷迎難而上,進而改變命運,而不是甘於現狀、安於平庸……
高下立判!
“阿彌陀佛!此書內所言劍道在其次,其內‘與人奮發’蘊含了生地長之意,當為下乾元!了不得!”邊上的普賢菩薩雙手合十,搖頭歎道。
偏偏這樣的人生要義,與佛門東渡所宣揚的精神,某種意義上來,是相背離的。
西佛門真正的精神是什麽?是追求與超越。就是在有與沒有之間、要與不要之間,善巧地把握,在追求的當症在擁有的當下,能夠從中超越出來,而不被它束縛。這是對那些佛門修行者,乃至位高權重者、名流名士而言的。
可是——
對於芸芸眾生來,他們理解不了這些,更適合他們的是不陷八苦,不貪嗔癡,滅除貪愛欲望,斷除產生苦惱的根本,來時來世才有善果善福。這本身並無問題,問題是這至上佛理,擱在這四方地熙熙攘攘、庸庸碌碌的芸芸眾生間時——
味道變餿了。
子曰:“人有五儀: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聖,有賢。審此五者,則治道畢矣。
東渡而來的佛門傳教,在這五者間最受誰的歡迎呢?唯有庸人,隻因庸人不自信,沒有誌向,沒有信念,沒有信仰,終其一生庸碌無為,茫然而來,茫然而去。
生存的艱難,心靈的茫然,讓這下四洲億萬民眾的精神地,成為了無數教派傳播各種信仰的沃土。
而佛門導人向善、普渡眾生、六道輪回、因果善惡等佛理微言大義,成為了從中突圍而出,受到這地間芸芸眾生中最為廣泛、群體最多之人信奉,也正因此,才會逐漸形成了這一方地不可違逆的大勢……
可所謂信仰,往往一體雙麵,既有善功亦有業力。盲從者多愚笨,先行者也未必真有向佛之心,甚至以佛門的名義表麵上導人向善、普渡世人,暗地裏卻行那誆騙、盜取、搶劫乃至殺人之惡舉,一如此前,孫悟空與唐僧在觀音院時展現了一下袈裟,寺內上下所謂的佛門子弟,見了寶貝,殺心頓起!
西佛門慧眼洞察地,自然知曉。也因此,才有此西行取經,讓佛門的真經東來,吸引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佛門,讓這些有識之士以身作則,傳揚佛理。
盲從、心懷不軌者入我佛則多業力,有識、有誌者入我佛則多累善因結善果。
可今時今日,那些在社會底層中有著莫大影響力的有識之士,都在看什麽呢?
無他,唯《劍道心禪》。
釋迦牟尼如來幾乎是一念間,便看到這非常不好的一點,而四大菩薩也隻是略一思索便想到了,如此一來,佛門東渡的意義銳減,因為那有識、有誌者一窩蜂地去研究那什麽劍道心禪了,等同於,那善果被人剪去了一大半!
大雷音寺中,如來佛祖眸眼微睜,向東望去,分明看見一股極為可怕的壤大勢正在凝聚、騰起……
這股大勢中,其內滿是人世間奮發向上、勇往直前之氣勢,而撐起這股氣勢的,正是內裏蘊藏著的那股劍意——
其意不屈、其意傲然,其意在一劍斬破九重!
其勢之強,難以扭轉!
這一刻,在這大雄寶殿之類的菩薩、尊者、金剛羅漢們,分明地看見如來佛祖的眉頭竟然微微皺了起來,在場的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知曉其中之難,也暫時沒想到什麽有效的辦法,而其他佛陀們卻麵麵相覷,有些不明就裏,這件事情有那麽棘手嗎?
……
盧子華並沒有在《劍道心禪》上署下自己的名字,可這四海四洲,無數在看這本書的人都在尋找著這本書的源頭,至於空虛公子,早在他的提醒下抽身離開,此時,正在刊印、傳播這本書的人已然成了東土大唐的皇帝李世民。
真經東渡前,這位千古一帝身上已然凝聚了這一方地,億萬民眾之無上崇敬,氣運無雙,為這盛唐開創了一個萬世基業之氣象!
可就算是如此,作為這本書的著作人,盧子華身上也凝聚起了十分磅礴的氣運,幾乎每時每刻,都能感覺自己的心念愈發圓潤如意,萬法自然……
“幸好自己有先見之明,並沒有署下自己的名字……”他暗自慶幸著,若署下自己的名字,怕是自己會被那無盡的信仰願力衝擊得直接登封神,被強行扭轉自己的修行體係。
一直到現在,在東勝神洲這一片大地上,無數正在修行,或者想要劍道的年輕人,依舊每日蜂蛹而至,將各地書局堵得嚴嚴實實,每當新出的《劍道心禪》剛剛擺到上架,便瞬間被人搶購一空!
這一部闡述劍道真解的總綱,以極為可怕的速度名揚四海,幾乎讀書識字的人全都人手一本,就連最遠的北俱蘆洲,都已經開始出現這部書!
因為這部《劍道心禪》,凡間四洲的修行界,自上而下發起了一場修行劍道的浩大浪潮,洪流中,不論是那些資質平庸者,還是那些資縱橫之輩,紛紛蜂擁而至——
沒有絲毫的預兆,劍道修行陡然在三界昌盛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