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我和我的三國> 第四回驚世發明

第四回驚世發明

  討論完如何改進造紙術和“發明”印刷術後,之後兩,熊晨飛又先後提出了個驚世駭俗的發明構想。


  熊晨飛第三個要改良的就是指南針。


  雖然神威門的高手馬鈞發明了指南車,已經可以取代指南針的地位。


  然而,由於指南車體積龐大,製造繁瑣。假如指南車損壞,修複也並不容易。


  因此,熊晨飛就將後世南北磁極和磁場的理論和後世人們利用磁鐵和鐵針的製造指南針的原理介紹給了在場眾人。


  神威門的馬鈞聽的是大呼過癮,對熊晨飛這個新任教主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他的啟發下,馬鈞就地取材當就做出了一個簡易的指南針,得到了熊晨飛和其他參會將領和頭領的交口稱讚。


  但讓他們更加吃驚的構想的還在後麵


  熊晨飛下一個想要改良的就是提花織綾機


  綾是一種表麵光潔的提花絲織品,而中國是世界上生產絲織品最早的國家。


  可那時所以生產效率還很低。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才在生產實踐中逐步發明了簡單的織綾機。


  這種織綾機有一百二十個躡(踏具),人們用腳踏躡管理它,織一匹花綾得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


  後來,這種織綾機雖經多次簡化,可即使到了漢末,仍然是五十根經線的織綾機五十躡,六十根經線的織統機六十躡,非常笨拙。


  熊晨飛目前所轄的揚州就有大量的這種紡織廠。


  他去考察時看到工人在這種織綾機上操作,累得滿身流汗,生產效率很低,就下決心改良這種織綾機,以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


  於是,他在這次秘密會議上結合在那個時空母親所用的縫紉機的原理再加上自己所學的齒輪傳動”、“蝸杆傳動傳動、皮帶傳動的原理”知識提出了改良織綾機的初步構想。


  然後在紙上畫出了這些構想的草圖


  這些個後世在機械設計中運用非常廣泛的知識在眾人聽起來一頭霧水。


  那張看起來稀奇古怪的設計草圖卻馬鈞拿在手裏卻無獲至寶,雙眼卻充滿了興奮和狂熱的崇拜


  不過馬鈞不愧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發明家,他雖然隻是聽了這些原理沒看了草圖,但很快就將熊晨飛這些看似虛無縹緲的理論運用到了實際中。


  沒過多久,馬鈞很新織綾機簡化了踏具,改造了桄運動機件(即開口運動機件)。原來的織綾機五十根經線的五十躡,六十根經線的六十躡,綜控製著經線的分組、上下開合,以便梭子來回穿織。


  同時,躡是踏具。馬鈞統統將其改成十二躡。經過這樣一改進,新織綾機不僅更精致,更簡單適用,而且生產效率也比原來的提高了四、五倍。


  織出的提花綾錦,花紋圖案奇特,花型變化多端,受到了廣大絲織工人的歡迎。


  新織綾機的誕生,大大加快了漢末絲織工業的發展速度,並為中國家庭手工業織布機奠定了基礎。


  隨後,熊晨飛就開始講述他第五個發明:翻車。


  在在明翻車的工做原理前,他首先給手下這些人演示了“多米諾骨牌”效應,然後雙手十指交叉演示了“此輪傳動”的工作原理。


  由於這一次的演示很形象,所有人都看明白了也聽明白了。


  然後他在現場再次畫出了翻車取水的草圖,馬鈞看得是豁然開朗,激動萬分。


  當即找來一些簡單的工具就製作出了議簡易的翻車模型並現場試驗成功。


  熊晨飛此時也對馬鈞的能力欽佩萬分,他雖然知道很多理論知識和很多機械的工作原理但實際動手能力還不足,但馬鈞的出現卻完美的補足他的這個缺陷。

  看到這個簡易的翻車模型試驗成功,所有人都驚呆了,包括陳豔、左瀟二女和馬鈞在內所有人看向熊晨飛在這個“龍之子”的眼神都充滿了欽佩和崇拜


  於是,很快在龍之團的領地上,就大量出現了這種近乎神器的取水灌溉工具“翻車”


  這種新型取水灌溉工作可用手搖、腳踏、牛轉、水轉或風轉驅動。


  龍骨葉板用作鏈條,臥於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


  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如此連續循環,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


  同時,操作搬運方便,還可及時轉移取水點,即可灌溉,亦可排澇。中國古代鏈傳動的最早應用就是在翻車上,是農業灌溉機械的一項重大改進。


  熊晨飛深知這個時代的建築絕大多數都是木質結構,非常容易著火,於是提出了第六個“係列發明”畫出了滅火工具“水龍、“乾坤袋”、“仙水囊”的草圖並”演示了自己用泥巴捏出來的簡易的“水龍。


  其工作原理是一壓一抬木質手柄,裝在桶裏麵的水受壓就會通過水管噴出來,這時隻要將軟水管對準著火點,就能滅火了。


  但由於這個時代製作工藝水平的限製,原本應該用軟水管的隻能用竹管替代,但後來實際製造出的“水龍”也能噴水三四丈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乾坤袋”其實就是用馬或牛的皮做成的,可以裝三四百斤水。


  袋口綁起來,插進一根去節的竹子,水就可以通過這根竹子流出來。


  出現火險時,就由三五個壯丁抓著竹子借助袋口,向著火點注水。


  而“仙水囊”其實就是用豬或牛的膀胱做成,裏麵裝著水,起火時,把這些水囊扔到著火點上,水囊被燒破,裏麵的水就能流出來滅火。


  同時,熊晨飛還要求在所轄縣城都要設立“滅火營”在重要的區域特別是娘草輜重倉庫必須配備儲水的大缸,用於防火安全。


  緊接著,熊晨飛推出的幾個“發明”都是和軍事有關的。


  他的第七個發明叫“超級雲梯”


  要知道古代的攻城器械雲梯,可不是後世電視中看到的那些梯子,能夠輕易被城牆上的士卒推翻。


  古時候的醫療水平有限,如果士兵被從十多丈高的城牆上掉下來基本上不被摔死也成了殘廢。


  若果真帶著那些簡易的梯子攻城,完全是在找死,更是對士卒們生命的不負責任。


  想要用這種梯子爬上城牆,更是有些癡人夢。


  攻城用的雲梯,如果將它豎起來看就是一個直角三棱柱。正常來,可以把雲梯當成一個龐大的陡坡,是一個立體型的攻城器械。


  在雲梯下麵根據雲梯的大有許多輪子,攻城之時隻需要將雲梯推著就可以抵達城牆下麵。


  在攻城的時候,龐大的雲梯緊緊貼合在城牆之上,直角的那兩麵一麵貼著城牆,一挨著地下。


  隻要利用刹車將輪子刹住,不管城牆上的士卒如何推動雲梯,都很難將其推倒。


  而且雲梯的寬度很寬,一次性可以有好幾人一起往上麵攀爬。像那些極其龐大的雲梯,甚至可以一次性有十幾人人往上攀爬。


  這樣一來,士卒們相互合作,就能夠更容易攻到城牆上麵。

  然而,雲梯畢竟是木頭製作,若是城牆上麵的守軍用火攻,很容易就能將雲梯燒個幹淨。


  雲梯的製作成本並不低,打仗起來卻非常容易損壞。


  除非城上的守將完全不會守城,想要用雲梯攻到城牆上麵,也隻能慢慢將裏麵的火油完全消耗,或者出其不意攻入城中才行。


  可以,古代戰爭隻要守城方做好準備,有源源不斷的守城物資,想要強行攻城絕對十分困難。


  不過熊晨飛叫人推進來用木頭塊做成的“超級雲梯”的模型看起來很怪異。


  用現代人的角度去看就是一個下寬上窄梯形的棱柱。


  而這個雲梯跟其他以往用於登牆作戰的雲梯不一樣的地方是上麵有一排排的階梯。


  而且階梯旁邊還有類似扶手一樣的木條。


  從某種意義上這個超級雲梯就是結合了現代樓梯和古代雲梯的完美結合。


  但吸引他們眼球的還在後麵

  雲梯的底部裝上了一排木質的輪子而輪子的中間插著一根圓形的銅棒。


  熊晨飛讓五個幾個親衛並排著站在這個一人多高“超級雲梯的”階梯上後,讓手下眾人試著去推這個超級雲梯,奇跡發生了


  這個站著五個親衛算上本身自重後一千多斤的的大家夥竟然連看起來手無縛雞之力的龐統都使點力氣也能推動。


  熊晨飛簡明扼要的介紹了軸承和滾抽的原理後馬鈞就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緊接著熊晨飛讓人拿了一些火球油倒在了這部超級雲梯上點燃了火油。


  在眾人的目光中火油雖然不多燒起來卻非常之快。


  沒過多久火油就已經被燃燒殆盡,緩緩熄滅了。


  但這部木質的超級雲梯隻是表麵上有點烏黑,主體結構卻基本上沒有受損


  “怎,怎麽可能?”


  在場眾人都發出了驚呼。


  於是熊晨飛就向他們展示了他調配出的特殊塗料。


  這種塗料主要是由灰漿和明礬粉末構成,這兩種材料混合後就的效果就相當於一種阻燃劑。


  眾人聽後都對熊晨飛的豐富的知識和想象力充滿了欽佩。


  熊晨飛剩下兩個發明都都是用於進攻的裝備。


  其中一個是“井闌”而另一種叫“連珠炮”


  井闌是一種攻城用的重型器械,其實就是一種是移動箭樓,它可攻擊城牆上敵軍的攻城兵器。


  架上它,任何弓箭手都可遠射。


  j井闌一般搭至三四層兩三丈半高。


  本來井闌自身很重再加上上麵有作戰的士兵移動速度就更慢了。


  但熊晨飛加上滑輪後移動速度大幅提升,上麵在裝上了金屬的擋箭牌也能給作戰士兵提供防護。


  同時,井闌還可以居高臨下移動掃射。攻擊範圍廣,對動態打擊力強。


  另一個發明“連珠炮”其實就是一種可以連發的投石機。


  熊晨飛將現代現代火炮裝填的原理講給馬鈞後又畫了一張草圖。


  於是夫才發明家馬錢鈞很快就設計而成。


  這種“連珠炮”最多一次能裝填五塊石頭,攻擊距離達到了五百步。


  看到熊晨飛的這些發明,不但在在場左右人都震驚了,連自認為才的馬鈞也為之折服。


  不過熊晨飛還有最神秘的一樣“發明”還沒出來。


  這個發明一旦在這個時代出現那將是類似現代核武器一般的存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