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我和我的三國> 第十一回呼風喚雨

第十一回呼風喚雨

  時間又過去了近兩個月,江南的大旱還是沒有緩解的跡象,就這幾個月湧入龍之團的災民就已高達一百五十萬人,相當於龍之團原有人口的近六成,即使富庶如龍之團也有點扛不住了。


  更重要的是如今已經深秋,再不下雨或者下雪的話就將嚴重影響來年的春耕和播種…


  與此同時,壽春城也開始流言四起…


  大致的意思就是說紅色代表了大漢,就是因為熊晨飛斬殺了那條大赤蛇,破壞了漢家的國運,上天震怒這才降下了地震和旱災…


  熊晨飛聽到這種謠言也是哭笑不得,這種荒謬之言也隻有這個時代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才會相信。


  不過,他暗忖這種謠言的快速傳播肯定事出有因,想必就是孫權或者曹操這兩個和自己有著直接利益糾葛的勢力才會暗中散布。


  於是,熊晨飛一方麵命令巡防營和諜報營理清謠言傳播的源頭,加緊排查搜捕城內的敵方細作。


  另一方麵,熊晨飛決定利用自己從後世學習的知識嚐試在這個時空搞一次人工降雨…


  。◆◆◆◆◆◆


  在壽春城冠軍侯的書房中,熊晨飛召開了一個秘密會議。


  參加此次會議的隻有賈詡、龐統、徐庶三個謀士和張郃、高順兩員大將以及自己的妻子陳豔和嶽父陳倉。


  而另外一個妻子左瀟則有孕在身沒有參會。這些都是熊晨飛絕對信任的核心成員。


  熊晨飛首先表明了他想祭天祈雨的想法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但當他說到自己祈雨的方法時登時引起所有人的轟動。因為熊晨飛想要使用的方法有點不一樣…


  他想用的方法主要源自於他以前偶然在《水經注》中有一段關於三峽地區古代土著“祈雨”的記載:


  “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燼,下移淵中,尋即降雨。”


  這是我國最早的實施人工降雨的記載了。


  這場“祈雨”蘊含科學原理就是降水首先需有凝結核和足夠的飽和水汽。


  其次,崖上,淵中,在局部較封閉地形,通過燃燒木材使得空氣上升形成上升氣流。


  再加上,氣溫降低,水汽易達到飽和狀態,從而形成降水。


  同時,熊晨飛也知道在他那個時空從皇帝到知縣,每遇天旱,都要設壇祭祀。


  古人的人工降雨方法首先要築一個高台,“作法者”手持特別明亮的寶劍和八卦鏡對準天空的某個方向做各種奇異的動作。


  其實這是一種刺激“含水雲層”產生摩擦的做法。


  古人在人工降雨時請壯漢擂鼓敲鑼。這方法是為了讓聲波刺激雲層產生摩擦。


  正是由於光波和聲波的刺激,雲層中才能產生電,正負電荷又產生水。


  要知道,降雨看起來是非人力所能左右的。然而,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這種觀點已成為過去。


  如今人類也可以“行雲布雨”了,這就是人工降雨。


  我泱泱中華的先民在很早之前就有過人工降雨的記載,而進入現代後首次實現人工降雨的科學家,卻是傑出的美國物理、化學家歐文??朗繆爾。


  歐文??朗繆爾十分理解幹旱季節時農民盼雨的心情,他經過深入地研究,終於搞清了降雨的奧秘。


  原來,地麵上的水蒸氣上升遇冷凝聚成團便是“雲”。雲中的微小冰點直徑隻有0.01毫米左右。


  這些微小的冰點能長時間地懸浮在空中,當它們遇到某些雜質粒子(稱冰核)便可形成小冰晶,而一旦出現冰晶,水汽就會在冰晶表麵迅速凝結。


  使小冰晶長成雪花,許多雪花粘在一起成為雪片,當雪片大到足夠重時就從高空滾落下來,這就是降雪。


  若雪片在下落過程中碰到雲滴,雲滴凝結在雪片上,便形成不透明的冰球稱為雹。

  如果雪片下落到溫度高於0度的暖區就融化為水滴,這就是雨。


  但是,有雲未必就下雨。這是因為雲中冰核並不充沛,冰晶的數目太少了。


  當時,流行著一種觀點:雨點是以塵埃的微粒為“冰晶”,若要下雨,空氣中除有水蒸氣外還必須有塵埃微粒。


  這種流行觀點嚴重地束縛著人們對人工降雨的實驗與研究。


  因為要在陰雲密布的天氣裏揚起滿天灰塵談何容易。


  朗繆爾是個治學嚴謹、注重實踐的科學家。


  他當時是紐約州斯克內克塔迪通用電氣公司研究實驗室的副主任。


  在他的實驗室裏保存有人造雲,這就是充滿了電冰箱的水蒸氣。


  朗繆爾想方設法地使冰箱中的水蒸氣與下雨前大氣中的水蒸氣情況相同,他還不停地調整溫度,加進各種塵埃進行實驗。


  1946年7月中的一天,驕陽當空,酷熱難耐。朗繆爾正緊張地進行實驗,忽然電冰箱不知因何處設備故障而停止製冷,冰箱內溫度降不下去。他決定采用幹冰降溫。


  固態二氧化碳汽化熱很大,在-6度時為365。 09焦耳/克,常壓下能急劇轉化為氣體,吸收環境熱量而製冷,可使周圍溫度降到-7度、-8度左右。


  當他剛把一些幹冰放進冰箱的冰室中,一幅奇妙無比的景象出現了:小冰粒在冰室內飛舞盤旋,霏霏雪花從上落下,整個冰室內寒氣逼人,人工雲變成了冰和雪。


  朗繆爾分析這一現象,認識到塵埃對降雨並非絕對必要,幹冰具有獨特的凝聚水蒸氣的作用。


  溫度降低也是使水蒸氣變為雨的重要因素之一。


  之後,他不斷調整幹冰的量和溫度高低,發現隻要溫度降到-40度以下,人工降雨就有成功的可能。


  朗繆爾發明的幹冰布雲法是人工降雨研究中的一個突破性的發現,它擺脫了舊觀念的束縛。


  朗繆爾決心將幹冰布雲法實施於人工降雨的實踐。


  1947年的一天,在朗繆爾的指揮下,一架飛機騰空而起飛行在雲海上空。試驗人員將207千克幹冰撒入雲海,就像農民將種子播下麥田。30分鍾以後,狂風驟起,傾盆大雨灑向大地。第一次人工降雨試驗獲得成功。


  朗繆爾開創了人工降雨的新時代。


  根據過冷雲層冰晶成核作用的理論,科學家們又發現可以用碘化銀(Agl)等作為“種子”,進行人工降雨。而且從效果看,碘化銀比幹冰更好。


  碘化銀可以在地上撒播,利用氣流上升的作用,飄浮到空中的雲層裏,比幹冰降雨更簡便易行。


  ◆◆◆◆◆◆

  當然,在漢末是無法製造出碘化銀(Agl)和幹冰等作為“種子的,熊晨飛隻能用自己的方法來人工降雨,舒緩旱情…


  從這些古代和現代關於人工降雨的知識中,熊晨飛了解到要實現人工降雨需要三個方麵的必要條件。


  首先,含水雲層”的厚度與高度﹐當幹旱時萬裏無雲﹐就是指空氣中的含水量。


  沒有“含水雲層”﹐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是不可能人工降雨的。


  比如﹐在青藏高原雖然有雲﹐但薄而淡﹐含水量很少﹐很難降水。


  所以,如果要在壽春實現人工降雨就是需要足夠的微小顆粒,才能形成種子上附著水滴。有了足夠的種子才能形成雲團。


  其次,就是需要用人工產生大量正負離子,才能讓雲層中的正負離子產生反應引發雷電和下雨…


  最後,就是需要足夠的溫差,才能讓雲天裏麵的水滴凝結成雨水。


  於是,熊晨飛首先,命令手下工匠秘密製作了一個“引雨器”,其實就是一個長三尺直徑三寸的鐵皮圓筒。


  緊接著,他命人在壽春城附近最高的八公山的山頂搭建了一個祭天祈雨的平台。

  這樣做的秘密有兩個﹐一是盡量縮短引雨器與雲層(沒有雲層時也一樣)之間的距離﹐因為引雨效應與引雨器到雲層之間的距。


  二是有在高山上才能有足夠的溫差凝結成雨。


  當然,要降雨的關鍵是產生電﹐隻有正負電荷的產生﹐才能導致雲層中的水的積聚﹐並最終形成降雨。


  所以,熊晨飛專門派人找來了大量百姓到時候敲鑼打鼓產生正負電子。


  同時,在山腳下焚燒大量柴草以便積累大量微小顆粒,這些微小顆粒隨著熱空氣上升才能在山頂形成種子…


  ◆◆◆◆◆◆

  熊晨飛找左瀟算出一個黃道吉日後,連續三日,他都是焚香、沐浴、素食。


  三日以後,熊晨飛率領壽春城的文武百官,前往壽春城西方的八公山祭天。


  在山腳下,熊晨飛命人燃起了熊熊大火並當眾宰殺了豬牛羊三牲。


  祭天完畢,熊晨飛以及百官盡皆跪伏於地,懇請上蒼憐憫天下百姓。


  然後,熊晨飛一邊讓大量百姓敲鑼打鼓,一邊帶著部分文武大臣和一些選出來的百姓一起登上了八公山頂的祭台。


  在祭台上,熊晨飛手持秀水劍,似模似樣的上躥下跳手舞足蹈。


  同時,口中哼哼著自己臨時胡縐的一些“咒語”


  果然,沒過多久天空中原來的朵朵白雲逐漸變灰變黑,已經成為了烏雲。雲層中已經有不少銀蛇閃動…


  現場的文武大臣和百姓看到天空上烏雲密布都傻眼了,這就是即將下雨的標誌啊…


  緊接著,熊晨飛站在祭台中央以劍指天,運起內勁向著天空發出了龍嘯…


  “九天玄刹,化為神雷。煌煌天威,以劍引之!”


  果然,山頂上掛起了大風,十多道閃電接二連三的從雲層中鑽出準確無誤的劈在了祭台遠處引雨器上…


  現場眾人都為之目瞪口呆…


  就連陳豔、賈詡、龐統、徐庶這些人都隻是把熊晨飛這些舉動當做是安撫平百姓的手段。


  卻沒想到他的真的呼風喚雨、召喚雷霆的神通,眼中都充滿了狂熱的崇拜…


  有了風,有了雨雲,有了雷電,下雨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了…


  熊晨飛為了避免發生事故,就命令陷陣營的精銳維持浩秩序…


  滴答…


  一滴水珠掉落在熊晨飛的臉上…


  滴答……


  又一滴水珠掉落在了高順的身上,隨後更是有水珠陸陸續續掉落在眾人的身上。


  “下雨了,天上下雨了!”不知道那個士卒大叫了一句。


  大家紛紛看向天上,卻是沒有發現有雨雲,不過那滴落的雨滴卻是告訴他們,老天下雨了。


  救命雨啊!


  眾人紛紛跪倒在地,看著天空的雲朵越來越濃密,雨滴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沒過多久,天空下起了瓢潑大雨。


  那雨打在身上,讓所有的大臣和士卒們的身體都有點隱隱作痛的感覺,不過這種痛苦,此刻讓他們感到如此的寧靜祥和。


  “哈哈,下雨了,天不絕我大漢啊!”高順摸了摸臉上的水珠大笑道。


  這時,不知道哪個士卒帶頭喊出了“龍之子威武!後,整個八公山上“龍之子威武!”的呐喊聲響徹雲霄,竟然將天空中不斷傳來的雷聲掩蓋…


  被幹旱籠罩三個多月的大漢,這才徹底走出陰霾。


  www.biqiuge8./book/47872/463541053.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