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8章 大戰後續
聽了瑤瑤的回答,陳軒瞬間放下心來。
軒轅劍也在身邊,這樣的話陳軒就隻需關心他昏死過去之後,戰場上後續都發生了什麽事情。
在瑤瑤和琴琴的講述下,陳軒得知當日他劍斬東皇之後,邪帝之名傳遍中州,並且第二次震動整個山海界。
當日北宮羨和簡舟保護昏死過去的陳軒、風玥兩人,還有瑤瑤琴琴、蘇有容、蘇玉城、楊流銀、林羋等人回到獅牢關,十五國大軍也是各自撤退,沒有繼續打下去。
而九歌組織隨著東皇的隕落而覆滅,九歌神祗死的死、逃的逃,基本上掀不起什麽大風浪。
之後得知陳軒體內流淌著三皇之血、且親眼目睹陳軒受軒轅劍靈應龍認主的十五國百萬將士,都想奉陳軒為中州之主,由陳軒帶領他們光複大夏。
在陳軒昏迷的這一年時間裏,其中幾個在戰爭中損失慘重的武國紛紛來到聖唐投誠,就等著陳軒醒來後統禦他們。
但是中州各國將士都想得太簡單了,以為出現一個得到軒轅劍的三皇純血後裔,中州十五國就不再征戰、而是共主陳軒。
實際上十五國中除了前來聖唐投誠的那幾個,超過半數以上的武國都沒有奉陳軒為大夏新皇的意思。
這些統禦一個國家超過千年的皇帝,豈會因為陳軒體內流淌著三皇之血就選擇放棄至高權勢、向陳軒效忠?
他們體內的大夏皇族血脈是不夠陳軒純正,也沒有得到軒轅劍,可是他們也能稱自己為大夏正統。
盡管將士們強烈抗議,各國皇帝給出的回應幾乎大同小異,那就是目前還不確定陳軒是生是死,就算活下來,也很有可能根基損毀,無法再斬出當日滅殺東皇的那種劍威,這樣一個廢人又有什麽資格成為大夏新皇?
如果陳軒還能激發出斬殺東皇的劍威,各國皇帝也許還會考慮像某幾個武國那樣去聖唐投誠。
於是這一年內,中州的局勢先
是幾個損失慘重的武國投向聖唐,大大加強聖唐兵力。
七國盟約已經不複存在,還保留著較完整實力的殷商、漢瀾、兀離三國,對幾個在大戰中損失慘重卻不願去聖唐投誠的武國繼續發動戰爭,瓜分吞並了這幾個武國。
雲秦武朝和光明武朝雖然損失慘重,但是這兩個武國原本就是中州十五國中實力最為強大的,因此兩國結盟,非但沒有給殷商、漢瀾和兀離三國機會,反而也趁勢吞並了周邊的兩個武國。
之所以能這麽快吞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蕭河帶著剩下幾個臣服於他的九歌神祗趁機洗刷好幾個武國的國庫,帶走許多修煉資源的同時殺死這幾個武國不少頂尖高手,導致這幾個武國徹底失去防守力量。
至此,中州勢力重新劃分,大戰之後十五個武國滅亡九個,隻剩下聖唐、雲秦、光明、殷商、兀離和漢瀾六大武朝。
不過陳軒聽瑤瑤和琴琴說,其實除了這六國外,中州又多出一股新的勢力。
那就是大戰之後,中州許多修士和百姓或多或少都有身心創傷,他們聽聞聖唐有一位仙音琴神,其歌聲和琴聲都能安撫人的心靈,於是自發的一批批湧入聖唐境內,祈求風玥的憐憫,為他們彈奏琴曲,撫平創傷。
這樣的人越來越多,從百萬數、千萬數最終達到億萬數,全部集結在聖唐國境東南區域,自建城池、自立章法、自選城主,城中立起一座座風玥神像以及敬拜風玥的神廟,並自號國朝名字為“風朝”,每日跪請風玥來風朝擔任女帝,儼然成為聖唐武朝境內的國中之國。
原本聖唐打算出兵滅了風朝或者將這億萬難民驅除出境,但是風朝除了普通百姓之外,還有大量修士和不願跟隨各大武朝的將士,這股強大的力量並不輸給僅存的六大武朝多少,因此聖唐隻能眼睜睜看著一個新國度崛起。
再一個就是現在的聖唐,皇帝李龍淵做不了主,陳軒又是當初七國盟軍的救世主,考慮到風玥
和陳軒的關係,虞紹南等聖唐大將也就不敢自作主張對風朝出兵。
風玥並沒有立刻答應風朝民眾當他們的女帝,不過倒是創作了不少琴曲助這些在戰爭中受到極大創傷的可憐人早日恢複,也是因此盡管風玥還沒答應風朝民眾的祈求,卻得到了他們的忠誠和愛戴。
至於風玥體內的月神,在獻出最後的神力之後,這一年內沒有任何異動,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自我消亡了。
另一個陳軒關心的問題就是北宮羨和簡舟的去向。
據瑤瑤琴琴說,北宮羨和簡舟留下來和葛洪一起幫陳軒、風玥治傷之後,兩個星羅高手便飄然而去。
風玥恢複速度比陳軒快很多,大約三個月就醒來了。
陳軒則是用了整整一年,但北宮羨和簡舟得知葛洪確認陳軒脫離生命危險、隻是還需昏睡一段時間,兩人才決定去辦自己的事情。
聽瑤瑤琴琴說到這裏,陳軒往螣蛇之戒中注入法力,果然有北宮羨留下的訊息。
原來當日簡舟和梟魂大戰一場,最終簡舟成功殺死那個實力恐怖的飛荊刺客首領,由此獲得突破感悟,準備找個頂級靈地衝關。
而北宮羨也準備休養受傷的分身,所以暫時要消失一段時間。
至於是不是回去找自己的真身,這一點北宮羨並沒有在訊息裏說明。
陳軒最後關注的問題是山海界各大頂級勢力對這場中州大戰、以及他暴露三皇血脈是什麽態度。
瑤瑤和琴琴的回答是,各大頂級勢力基本不打算插手中州,因為一年後即將迎來山海界萬年難得一見的超級盛事,那就是倚天萬劍宗“祭劍大典”。
這場祭劍大典幾乎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從中州放到東海之濱去,加上各大州域傳聞陳軒生死未知,一年之後,人們也就漸漸淡忘了中州大戰。
隨著大典舉辦時間越來越近,各個州域的正道宗門以及中立宗門先後趕往東海之濱的東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