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七章 太監的命,操皇帝的心(四千字)
酒會之後第二天就進入論壇的正式議程。
論壇果然是以響應西部大開發為主題。
受邀參加的人中,有西部各省的官方代表。他們的目的,是推介各省為響應國家戰略的制定的投資優惠政策的。
受邀參加論壇的人超過五百人。第一天上午,組委會邀請了數位國內著名的經濟學家和年紀較大聲望比較高的國內企業家,對這個國家戰略進行深入解讀。
上午的主要議題是討論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光明前景。被邀請來的特別嘉賓被安排在台上,如同沙龍一樣在上面圍坐就這個議題暢所欲言。
而其他人則是在台下聽,也可以申請上台發言。
唐浩澤在這個上午被安排在台下,聽著台上嘉賓的討論。發言最多的,是受邀參加論壇的幾位經濟學家。
辯論了一陣之後,他聽出嘉賓們主要是針對西部大開發如何利用這個契機獲得可持續的發展。
擔任國務顧問吳教授的意思是:「西部各地應當有明確的自我定位。這是一次自上而下機會。我認為應當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務求可持續發展。東部產業轉移,是產業升級的必然結果,向西漸進也是大勢所趨。但問題是,那些產業在東部實際上屬於被驅趕的產業,是高耗能、高污染型產業。西部如何接收那些轉移而來的產業?是兼收並畜直接接收,還是接收進行過自我升級之後的轉移產業?理想的答案當然是後者。」
而另外一名經濟學家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提出了申請,站到講台前發表了一番演講:「西部大開發到底應該是產業集中化還是分散化?我個人認為,分散化更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如果產業集中化,西部的經濟發展可以得更快的發展。但是也同樣會造成各種社會問題。最終對社會發展最嚴重的影響,使絕大部分小城市的空心化。」
「中國的縣城,大多人口在五萬到十萬之間,一個縣城總人口通常在五十到一百萬之間。西部部分縣人口或許會少一些,但在核心經濟圈之外的縣城,無一例外地出現大量勞動力外流的現象……造成縣域內消費指數低下,經濟停頓不前。那絕非長久之計。」
「中國經濟目前正面臨一個大變局,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日益提高,勞動力成本已經成為部分產業主要成本,運輸成本隨著我國交通條件越來越好佔總成本比例越來越低……在這種情況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落戶在一些縣城。另外,農業企業落戶到以農業經濟為主縣也更適合經濟規律。」
「另外,西部有大量與東部地區迥異的人文自然景觀。旅遊業,是環境友好型產業……我們在考慮打造西部核心經濟圈的同時,也應當考慮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這位經濟學家這番話的核心是指:中國產能過剩,是因為忽略了廣大地區的鄉鎮經濟的發展。
同時指出中國不是缺乏生產者,而是缺乏消費者。而中國人口眾多的優勢,很大一部分的消費潛力沒有被激活。其中的關鍵,是潛力一直沒能變成能力。
「可支配收入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家庭消費能力關鍵因素。而經濟比較落後的縣大部分人可支配收入都只達到溫飽水平。何時讓他們達到小康水平,就何時能激活他們的消費潛力。但是僅僅靠各縣政府和當地百姓的努力,是不可能讓他們的生活達到的小康水平。他們需要外部的幫助。我們也應該打破之前打造集中型產業圈的慣性思維,在西部營造一個泛經濟圈……將最大範圍的地域划入這個經濟圈,在創造經濟收益的同時造福儘可能多百姓!」
這位年輕經濟學家的演講結束后,會場一片掌聲。
唐浩澤不得不說這位經濟學家的觀點雖不新穎,但也捉到了核心問題。
現在國內的核心經濟圈,都是在改革開放之初就形成了基礎,甚至是在解放前的基礎上建設起來的。那個時候的物流業還相當的落後,而現在的情況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物流行業至少比九十年代發達了幾倍。
物流發展,是的運輸成本持續下降。產研結合的發展也比以往更加方便。非技術密集型產業在地域的分佈範圍也可以變得更廣,主要考慮的是應該是緊鄰市場,而是更應該考慮緊鄰原料產地。
中國經濟的問題,是產能過剩。各行各業的過剩。或者說,中國在早些年很多行業就已經是屬於產能過剩了。只不過之前的生產成本低,出口旺盛。而現在產業增長速度,要超過凈出口量增長的速度。國內的產能過剩就更加嚴重了。
特別一些產業面臨其它國家的競爭。中國勞動成本低廉的優勢早在東南亞國家面前早已經失去了。
中國的問題是,不可能靠高科技產業給中國人提供足夠的勞動崗位,中國依然需要勞動密集型產業。否則中國將會成為失業大國,估計會隔壁阿三更慘。
隔壁阿三是出了名能忍,幾億人吃不飽也能相安無事。如果中國落到那個地步,革【2】命和反革【2】命之間就要展開激烈碰撞了。
但道理誰都知道,只是無法放棄利益而已。
也許在大信息時代,會讓距離更遠的地方也能成為市場。問題是現在的信息化程度還不夠高。而且這裡還有一個問題。
那就是小型或者說微型企業的市場,針對的不僅僅是老百姓,有很多小型企業主要針對的,是企業。
企業集中形成大型經濟圈,才是中小企業的市場核心。產品原料採購和產品銷售都可以在本地進行,運輸成本低。如果沒有產業集中的工業商業經濟圈,國內的小型企業將無法生存。
單個小型企業也許看著不起眼,但是中國的小型或者微型企業提供的工作崗位,未必比大中型企業少。如果沒有了那些企業,如今的中國經濟無法保證中國人的就業。
當然,這位經濟學家的演講確實是言之有理,至少對於某些產業是那樣。比如農業加工工業。都應當以就近原料產地的原則進行投資。比如物流、,還有旅遊業都可以在有合適資源的縣區進行投資。至於其它產業,除非是物流業極大發展和信息經濟非常發達。不然還是形成集約化經濟區更適合中國的現狀。
也許,在十年後中國的經濟環境可以實行那樣的經濟布局了。但是現在還不行的。
古三就坐在唐浩澤旁邊。他一邊鼓掌一邊小聲對唐浩澤說:「唐先生,我聽著陳教授的見解與您的見解有很大不同。但兩種見解都給我很大的啟發。」
唐浩澤笑著回應說:「我也受到很大的啟發。陳教授的演講才是老成之言,也是中國未來產業布局的參考方向。」
「哦?那對現在面臨的經濟狀況,您有不同見解?」
唐浩澤看他臉上帶著微笑,並不像是疑惑,不由好奇,問:「您又是如何認為的?」
「我更傾向於您的見解。正如您說的,中國的經濟依然主要靠工業。而工業只有產業集中化,彼此競爭才能帶動產業相關的技術升級。」
唐浩澤笑著說:「如果信息產業更加發達,那一切都不成問題。只是現在不具備那樣的條件。」
確實產業集中了,才能催生相關技術體系的研究。所以世界上很多產業都是相對集中的。比如東亞的造船業。西方國家在這方面曾經佔領技術的頂端,但是因為產業衰落,技術也慢慢落後於東亞。
又比如電子行業,西方不是沒有企業想做。只是一家企業做,根本沒可能做得起來。其中一個例子就是飛利浦曾經就打算投入顯示面板生產行業。但是因為獨力難支無法形成產業化,無法與東亞競爭,最後不得不放棄了。
不管是什麼時候,中國都無法如同西方國家那樣實行金融經濟。中國的人口太多,就業壓力只有製造業才能解決。製造業身後跟著物流等等產業。這個產業體系能提供更多工作崗位,實際上市營造了一個龐大的市場。第三產業才有服務對象。
不過在這個論壇中,也不是所所有人都只談論的西部大開發。台下的人也又申請上台,做關於當下經濟狀況的發言。
也有人向台上的經濟學家和專家提出關於未來經濟趨勢方面的問題。
還有人做了產研結合方面的發言,倡導企業重視與研究機構合作的,資助技術項目的研究,共同合作提高研究成果的轉化率。
更有人提到文化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唐浩澤從中可以看出,受邀參加論壇的人確實都是各行業的精英。但有上台發言的人,他有很多都沒聽說過。
那證明他們並不是的聞達於天下的人。
有這個認知,他不由扭頭看了一下古三。
古三注意到他的目光,笑說:「雖然這次論壇是以響應西部大開發為主題的。但局部經濟和全局經濟狀況密不可分。」
唐浩澤心裡楞了一下才明白對方是在給自己解釋。但他並不是那個意思,只是笑了笑。
雖然全局經濟對所有的商界人士都有很大的關係。但唐浩澤對此並不怎麼擔心。
世界經濟也許會進入一個低潮,但中國的發展潛力還在。雖然不得不靠著畸形的模式維持著國內經濟穩定。但最終還是找到了一條出路的。
正是因為中國未來的出路,他才看好西部大開發戰略。
「一帶一路」同樣是一個西向戰略。但一路一帶不僅僅是為了對外出口,所以主要針對的反而不是發達國家,而是主要面向發展中國家。
輸出產品、技術、資本和標準。將中國過剩的資本對外輸出。將中國淘汰產業轉移出去。說白了,就是要打造一個的以中國為核心的非聯盟經濟共同體。以此擺脫美國對中國經濟的綁架。
所以他並不認為需要他們在這裡討論中國未來的經濟政策和可能的走向。
西部大開發就是一路一帶的一個基礎。一路一帶是西部大開發的延伸和拓展。
「您不上去說兩句?」古三看他只是笑了一下,心想著小子是什麼意思?「這樣的討論,是思想的碰撞。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共商國是。大概很多人都想聆聽您的見解。」
唐浩澤笑了笑,說:「我確實想說兩句。」他說著拿出組委會提供的便條紙,寫了幾個字,然後招來組委會的人,將紙條送了出去。
沒多久,台上的專家正好就一個問題談論完。司儀拿到唐浩澤送出去的紙條看了一眼,笑著說:「唐浩澤先生申請發言。請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唐先生上台發言。」
唐浩澤整了一下西裝,低頭對盧夢笑了一下,又對過道讓路的人微笑著低聲說:「謝謝。」一路走出過道,他快步走上台上。
他站在講台面前,顯示對身後台上的經濟學家點頭示意。他回頭來說:「非常感謝組委會允許我上來發言!剛才聽了幾位經濟專家和商業界的前輩的見解,還有之前上台的各位朋友的發言,我對中國的經濟充滿了信心。」
「雖然世界的經濟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是我認為我們中國經濟自身有能力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他頓了一下,笑著說:「我不說空話。今天西部的一些省份也有代表在座。我給各省代表一個承諾。我個人準備了兩百億,準備投資各省合適的項目。其中,一百億將會用於建設一個大西部的西部物流網路。另外一百億,還請各省努力將我口袋裡的錢掏出來。另外,我名下的麒麟電子等私人企業,都將會考慮將西部省份作為投資重點。謝謝!」
說完他又朝後面點頭示意,然後從容走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