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忙年(一)
臘八節之後京城漸漸就開始有了年味,隨著小年的到來年味越發濃郁。
國子監和百鳴書院都在臘月二十這一日放了假,一直要到二月初一才開學,這讓蘇雲朵很是羨慕了一把。
因京城離燕山府實在有些遠,就算快馬加鞭來回也得將近一個月,故而已經進國子監就讀的柳玉書自然沒法回家過年。
蘇誠志請示過陸老太太特地將柳玉書接來了東明坊,一是讓他也可以感受一下京城過年的熱鬧,雖說華陽街那邊也有些僕人,可是到底還是孤單了些。二也是讓柳玉書在年假期間也能有進步的機會,畢竟東明坊的蘇氏一族讀書氛圍還是相當濃郁的。
柳玉書本還不好意思來東明坊,待他聽說蘇氏族學雖說也在臘月二十這日放假,每隔五日卻會有一場文會,正月里也不例外,那點不好意思就被他拋在了腦後。
蘇氏族中的文會在京城很是出名,每次文會總會有蘇氏族中的大儒參與,還時不時邀請京城的名士參加,故而蘇氏族中的這個文會被許多讀書人所嚮往,請柬卻很難求得。
若能住進東明坊,就算還是不能直接參与文會,離文會近了總能讓他感受一下氣氛,說不定還能得大儒和名士指教的機會。
於是柳玉書在臘月二十一這日,就興沖沖地帶著他那個小書童搬進了東明坊。
蘇誠志特地讓寧氏將蘇澤軒和蘇澤臣居住那個院子的廂房騰出來讓柳玉書主僕住了進去。
柳玉書也在次日得了臘月二十四那場文會的請柬,頓時就算心裡還有些不自在也全被喜悅給衝散了。他來京城也有兩個多月了,卻是第一次參加這麼高規格的文會,真正讓他欣喜若狂。
蘇氏二房的年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開始的。
臘月二十三這日是小年,也是祭灶王爺、送灶王爺的日子。
在民間的傳說中灶王爺是天帝派來監視人間的,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會上天去向天帝回報這一年裡人間情況,天帝會根據「灶王爺」的回報,或降福,或下災。
因此人們對這個「灶王爺」很是敬畏,自是不敢得罪他,平時每逢初一、十五還要給灶王爺燒香、供飯,家中有婚喪嫁娶、生孩子、慶祝壽辰、逢年過節也是少不了要給灶王爺燒香,
臘月二十三這日更是畢恭畢敬送他上天。
小年送灶供給灶王爺的禮是很有講究的,其中用麥芽做成的飴糖必不可少。
這種糖黏度性極高,據說請灶王爺用了這樣的糖不僅能黏住灶王爺的嘴,更能甜了灶王爺的心,灶王爺用了這樣的糖才會替主家說好話。
蘇氏二房祭灶用的飴糖是蘇雲朵親自所制,早幾日前蘇雲朵就讓人將上好的麥子泡水使其發芽,經過打熬煎煉拉絲最後盤製成飴糖,工藝雖繁瑣了些,制出的飴糖是既精巧又香甜。
俗話說「女不祭灶,男不乞巧。」
祭灶的祭品靠女人們準備,可祭灶卻只能由男子主持和參與。
這日寧氏親自盯著廚房的廚娘們準備祭灶用的各種祭品,還親手用紙疊一匹威風凜凜的神馬給灶王爺當坐騎。
有了坐騎自然還要為坐騎準備馬糧,不過這個馬糧準備起來倒是很方便,取些稻草剪碎加些米和豆子即可。
待備好祭品,時辰也差不多了,蘇誠志帶著幾個兒子焚香、點燭、燒紙、磕頭,嘴裡念念有詞,恭送灶王爺上天並祝以遏惡揚善之詞。
祭灶完畢自然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就連一向穩重自持的蘇澤軒也很是應景地加入了搶食的行列,兄弟三個邊搶食邊興高采烈地高喊「送灶大元寶,吃了就睡覺。」
這灶大元寶指的是做成元寶形狀的糖糕,裡面必定要放黃、白兩種糖,代表金銀之物。
送灶元寶也是在送灶活動中很重要的祭品之一,為的是祈求來年財源廣進。
今年搶食最歡的自然還是蘇澤臣,不過在百鳴書院讀了一個季的書,蘇澤臣比剛來京城的時候懂事多了,那些誇張的動作一是為了烘抬歡樂的氣氛,二也是為了給蘇澤睿示範,來年搶食就得靠蘇澤睿來烘抬這個熱烈而歡快氣氛了。
一家子恭恭敬敬地送了灶王爺,熱熱鬧鬧地搶了食,再一起開開心心地吃了頓大餐,小年就算是過去了。
送走灶王爺接下來的重點就是一年一次的大掃除。
掃塵習俗起源於堯舜時代,是從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中演變而來的,就是過了千百年依然保留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習俗。
在葛山村的時候,一到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就忙著打掃室里室外衛生,就是再邋遢的人家也不例外。
這一日最熱鬧的莫屬於林溪河邊了,幾乎處處都是清洗蚊帳被褥的婦人,甚至還有人家連籮筐傢具也洗刷一遍。
待到將內內外外都收拾得乾乾淨淨,還會拿上幾件破舊不能再用的東西到村口的老槐樹下點火燒掉,稱為「送窮」,意思是把那些晦氣全部送葬掉,以換來新一年的好運氣。
如今來了京城,雖比不得葛山村的熱鬧,掃塵自是由僕人們各負其責,並不需要寧氏和蘇雲朵親自動手。
不過寧氏和蘇雲朵還是拿著抹布和雞毛撣子將各自卧房的邊邊角角徹底地或抹或撣了一遍,也算是參與其中了。
祭灶和大清掃之後,就要開始準備過年的食物。
過年的時候很多店家不再營業,而且一直要到元宵時候才會開門重新營業,就算京城也是如此,故而該置辦的都要置辦齊全。
採買之事自有管事們去操心,卻需要寧氏將需要採買的東西開出單子來,絲毫也馬虎不得。
寧氏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蘇雲朵同樣沒有類似的經驗,好在府里還有陸老太太,寧氏和蘇雲朵用了幾乎一日時間商量出需要購置的東西,細細列出單子到陸老太太面前請教。
陸老太太看過之後,雖然另外加了一些,對寧氏的細心和用心顯然還是十分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