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天子的縝密安排
四月初,史從雲來回奔波在兵部、樞密院、城外大營之間。
以前這些事不用他去管,現在多數都需要他操心了。
不過他也可以交給手下的人去辦,只是這次情況完全不同,史從雲需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把所有事情都做好,準備好,以全力以赴。
不過史從雲還擔心一件事,那就是老天幫忙不幫忙。
發兵時大約要到五月六月了,史從雲最怕的就是黃河再次泛濫,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事,他來這個世界短短六年已經經歷過三次大規模的黃河決堤了。
第一次是李谷親自出馬才平定下來的,後來兩次則沒第一次嚴重,但影響也不小,其中上一次是去年。
往南打仗他可以不考慮這些事,反正有朝中的宰相和官員們去考慮,往北就要注意了,他們要去河北打仗必須渡過黃河,如果剛好又遇上黃河泛濫,對出兵必然會造成很大影響。
有學者曾經提出過,黃河治理拖垮了北宋,這個說法不全面,但也有道理。黃河治理確實拖垮了北宋,但之所以黃河治理能夠拖垮北宋不完全是水患的原因,還因為朝廷里黨派林立,互相扯皮拖沓,為反對而反對,真正會治水的找不出幾個。
這時的黃河還沒有改道,水患是大問題,只是兵荒馬亂的,朝廷也沒心思去管,官家已經在五代國君中已經算非常不錯的了,發生水患時至少會派人去協調解決,而非不管百姓死活。
而他這次出征也好看情況,如果黃河沒有發生水患,那麼大軍可以按時開拔,如果出了問題則可能要推遲出兵時間。
這些天史從雲到處清點物資儲備,趙侍劍換了一身男人的衣服跟在他身邊作為書記,大有節度使掌書記的風範了。
她對這方面的工作很熟練,史從雲也樂得如此,他寫字又慢又不好看,有些時候有小部分字怎麼寫他也不知道,很麻煩。
十萬人的各種物資可不是個小數目,還需要準備好後備儲備,他怕自己不親自去交接,不少部門會半爛事,畢竟五代行賄成風,到現在也是這樣,他如果不親自去,派手下人去,說不定有些事直接辦不下來。
許多天忙碌下來,他心裡依舊有些無奈,甲胄的短缺沒有辦法在短期內彌補,何況五萬左右的缺口。
好在打仗也不要求人人著甲,至少兵器儲備上暫時可以保證多數士兵武裝起來。
史從雲原來從沒管過這麼多瑣碎的事情,和樞密院商討的總體出兵規劃,軍中大營,士兵升遷調度,將領的安排,兵部甲胄兵器的檢查與協調發放,士兵出征時新服裝的發放,後勤物資預估和準備調度等等事情忙得他焦頭爛額。
以往這些事情都是判三司事李谷主要負責,還有張永德和李重進協助,他打仗只要帶著兵去打就成,數萬人的吃喝拉撒,後勤保障,傷員安置都有李谷幫忙處理。
現在當上侍衛司頭把手,他終於明白要打一場大戰,可能後勤上的事情比打戰還要讓人頭疼。
因為這十萬人首先要安排好吃的不至於餓肚子,然後就是各季衣物鞋子,讓他們光腳走到河北北面去不現實,接著還要有趁手的兵器,再然後還需要給精銳部隊準備好甲胄,等把十萬人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都安排妥當,調度明白了,接下來才能想打仗的事。
只是以前他只用想打仗的事,別的事李谷幫他想好了。
這次他自己來,頓時感覺腦袋都要炸開了,腦子裡天天都是各種瑣事,退都快跑斷了。
好幾次拉著趙侍劍去李谷家訴苦,李谷還算厚道,也直接看穿了他的伎倆,不耐煩教訓兩句:「你有話就直說,不用在老夫這訴苦。」
隨後親自出馬,幫他做了不少事,讓史從雲的工作量大大減輕。
四月初,才從淮南回來的李重進和史從雲在垂拱殿見面,史從雲拱了拱手,李重進沒理會他。
官家召集他們來是要說這次大戰的部署,總體部署官家已經找他和王朴等人商議過好幾次了,最終也完全確定下來。
這次官家直接給出部署的命令,以李重進為先鋒都指揮使,河陽節度使李繼勛為先鋒副都指揮使,領河陽精兵北上,由李重進接管張永德率領駐紮在河北的虎捷軍兩萬人,隨後北上,先行把大軍駐紮在定州。
駐軍之後開始向西面扼守山路,以防止西面可能的北漢或者契丹援軍。
同時下令,讓昭義軍節度使李筠派兵,向西派出重兵把守榆社縣,武鄉縣,梁侯驛,完全阻斷西面從晉陽往東的道路,讓北漢或者遼軍沒有可能進入河北,包抄他們的後路。
下令趙匡胤率虎捷軍一軍精銳人馬向西北馳援滄州,以保證韓通疏通河道時不會被契丹人騷擾。
同時命令河中節度使往北屯兵晉州附近,既威脅北漢,同時嚇唬他們不敢往東出兵。
各種詔令都在當天經過樞密院,中書、尚書、門下長官簽署,隨後快馬加鞭發往全國各地。
史從雲感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郭榮和趙匡胤挺像的,他們打仗都是精於算計,會做縝密的安排,而到趙匡胤更進一步,甚至沒打之前會把敗局先想好,如果戰敗如何善後,如何妥善撤離等問題都要安排好才打。
這和後來頭腦一熱就臨時決定要打遼國的趙光義完全是兩回事。
在大戰的部署上,官家和他們商議了很多,做了非常細緻的安排,即便他可能在禁軍接連勝利下有些膨脹,這份計劃可行性很高。
先讓韓通疏通滄州往北的水道,派趙匡胤帶兵保護他和民夫的安全,隨後讓李重進和李繼勛帶河陽兵和虎捷軍在定州阻擋可能從太行山中孟州放向來的援軍。
令李筠堵死遼州西面的太行山道,讓北漢兵或者遼兵不可能襲擊他們後路。
同時令河中節度使帶兵北上做出佯東,牽制北漢,讓北漢不敢輕舉妄動。
這種種舉措保證了面對任何一種變數這場戰都可以打下去,北漢如果援助西面有阻援的安排,遼國如果想從他們側背襲擊也有安排和堵截,即便不成功也能讓大軍知道消息,及時南撤,避免被包抄。
北面則在開大前盡量解決後勤問題,保證開戰之後後勤不會成為大軍作戰的累贅。
這種部署和後來的趙匡胤打李筠,打南唐、北漢等的風格很像,在這樣的縝密部署之下,即便出現意料之外的情況或前方戰鬥不利,也能保證大軍及時回撤,而不會像高粱河車神那樣一瀉千里。
有了官家這些精密的調度,把後路都鋪好了,史從雲又覺得勝算大了一分。
而且他還給官家建議屯兵兩萬在澶州,這是為最壞的情況準備的,那就是前線戰鬥不利,有斷後部隊,官家不但同意,還準備親自帶兵坐鎮澶州。
這些縝密的部署,只要李重進、李筠、張永德、李繼勛、趙匡胤能執行下去,意味著他只用想著正面戰場上如何和遼國打,所以的意外情況和側面戰場都無須擔憂。
這種情況治好了史從雲的失眠。
四月中旬,李重進離開京城時,史從雲請在到黃河邊上去送行,關係不好歸不好,他還指望李重進給他守好側面呢,不然他的戰沒法打。
有求於人只能厚著臉皮去了。
李重進沒說好話也沒說怪話,之在馬背上道,「官家交代的事某定會做到。」
說完就轉身上船去了,河面風很大,船也很快消失在視野中。 ……
到五月,史從雲的五萬大軍已經集結準備完畢,聲討遼國的檄文也發出去幾十天了,是時候出兵了。
(明天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