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二賊會師(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
從福州一路北上,過邵武府便進入了江西的地界。
按照既定計劃,耿繼茂並沒有火速趕往南昌,而是在建昌府、撫州府一線緩緩推進。
尚可喜從廣東進入江西必經贛州,再從贛州抵達吉安才能和耿繼茂大體匯合。
二人合兵之後再進軍南昌,這樣雙方都能夠接受。
已經吃過一次暗虧,耿繼茂自然不可能再替他人做嫁衣。
尚可喜這個糟老頭子別看一把年紀了,可是歪心思著實不少,耿繼茂自然要提防一二。
此役耿繼茂可謂是拉出了老本。
除了留守福建的三萬兵馬,他幾乎把所有可戰之兵全部帶在了身邊。
付出這麼大的本錢自然是要賺利息的。
而這利息便是南京城。
耿繼茂覺得他出兵的時機十分完美,又有施琅伴隨左右這一仗不說是十拿九穩,但七八分的把握還是有的。
其實耿繼茂也很清楚以他現在的實力無法做到真正和清廷分庭抗禮,他拿下南京只是給清廷表達一個姿態,告訴清廷如今能夠對抗明軍的只有他耿繼茂。其他人都是一群廢物。
清廷只要看在眼裡,自然會極力拉攏耿繼茂。畢竟南京在耿繼茂手裡總比在明軍手裡好。
這樣耿繼茂至少能夠成為吳三桂第二,而其掌控的地盤遠不是吳三桂那窮山惡水可比的。
最好的局面就是三分天下。
明、清、還有他耿繼茂維持這種局面,誰也不輕易的出手。
「王爺,前面就是撫州府了。」
施琅突然的發聲讓耿繼茂從神思之中抽離了出來。
「嗯?這麼快?傳本王的命令下去,全軍在撫州先行紮營。不要再行軍了。」
沒辦法,尚可喜出兵路途比耿繼茂遠,耿繼茂只能停下來等他。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一切都很順利。
至少耿繼茂沒有看到大股明軍調動的跡象。
應該說整個江西防守都很空虛,駐防的明軍肯定集中在南昌府,至於外圍府縣應該加在一起也沒有多少兵馬。
「尊令!」
施琅抱了抱拳,隨即轉身離去。
這支耿繼茂的大軍加上施琅的親軍總共有十萬人。
十萬大軍行過猶如蝗蟲群一般,直是寸草不生。
施琅其實也想過走海路進攻南京,但之前的那次慘痛經歷留給他的陰影實在是太深刻了。直到現在他還是無法將其從腦袋裡徹底抹除。
再說耿繼茂執意要走陸路經由江西進攻南京,施琅也不好打耿繼茂的臉,只得順著他的意思來。
不過這樣也好,一路上他們還可以搶到不少糧食錢財,就當貼補軍餉了。
雖說耿家並不缺錢,但也不會嫌棄錢多。
士兵們得道了劫掠的糧食銀子,戰鬥的慾望也會隨之提高不少。
所以一路上不管是耿繼茂還是施琅都縱容士兵們劫掠,只是苦了那些百姓,被亂軍搶的顆粒不剩,欲哭無淚。
施琅自然是不會建議攻打撫州府城的。
他們的目標只有南京,甚至連南昌城都可以放棄不打。
兵貴神速,只有在明軍發現之前火速拿下南京,才可以高枕無憂。
不然萬一明軍察覺出來不對,殺一個回馬槍,那可就糟了。
施琅下令紮營的地方距離撫州府城頗有一段距離,故而不比擔心明軍突然殺出。
當然,施琅也不認為這個時候撫州城中的明軍會主動出城,這簡直就是以卵擊石找死嘛。
士兵們按照命令慢條斯理的搭建營帳,然後在營地外圍擺放了一些鹿柴。
他們其實只是做做樣子,因為他們內心很清楚自己是安全的。
埋鍋造飯才是最緊要的事情,填飽肚子比啥都重要。
就在天色漸暗炊煙升起的時候,突然遠處捲起一抹黃塵。
施琅本能的警惕了起來,看這陣勢來的肯定是一支大軍。
不說比他們人多吧,但肯定也不會少到哪裡去。
雖然施琅覺得明軍的可能性很低,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下令全軍做好迎戰的準備。
等到對方又近了一些,施琅清楚的看到了對方的旗號。
原來是尚家軍!
施琅不由得長鬆了一口氣。
平南王啊平南王,好端端的你不走吉安府,從撫州走個什麼勁?
這不相當於是繞遠了嗎?
當然可能總共也就繞遠了百十里,興許尚可喜只是想早點會師合兵呢?
施琅第一時間將消息告訴了耿繼茂。
正在吃飯的耿繼茂隨即放下了筷子和施琅往營外走。
雖然心中對尚可喜腹誹不已,但二人既然已經達成了合作,自然要盡量配合著走下去。
拿下南京對二人都有極大的利益,為此摒棄前嫌又算的了什麼呢?
耿繼茂在親兵的服侍下戴上了帽盔,一身銀甲顯得十分英武。
施琅站在他的右側,刻意往後站了半個身位。
卻說尚可喜率部前來,在距離耿繼茂大營一百步的位置停了下來。
雖然他也看到了對方打出的旗號,但為了以防萬一還是派人先行上前確認了一番。
在確認無誤后這才打馬前來。
只不過在幾十步的距離尚可喜停了下來,騎在馬上沖耿繼茂喊話。
耿繼茂心中暗罵這老賊真的是老狐狸一隻,防備心理極重。
難道他還擔心被耿繼茂藉機吞併了軍隊嗎?
事實證明,尚可喜怕是真的這麼想的。
他建議雙方合兵不合營。
雙方大營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但又不至於拉得太遠,必要的時候可以互相援助。
耿繼茂心中冷笑,心道這老賊就連做一做樣子都不肯嘛,也罷。
既然是互相利用,那就這樣好了。
施琅心中也暗暗稱嘆。
不愧是領兵多年的老將,尚可喜統兵的細節比耿繼茂不知道好了多少。
如果不是施琅一直在旁邊給耿繼茂提建議。
就耿繼茂這個三流的布兵手段,真要是遇到了一支精兵恐怕要被打的抱頭鼠竄。
但尚可喜就不一樣了,別管明軍主力有沒有北伐,自始至終表現的很謹慎。
這是一個統兵將領該有的素質。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只有如此,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
只可惜尚可喜年紀大了些,不然施琅真的想再一次改換門庭投到尚家門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