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 李定國謀划(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
劉興明沉著應對道:「僧格可汗,我這是幫理不幫親。誰有理我就幫誰,而現在顯然是準噶爾有理啊。」
僧格心道這漢人真是能說會道,黑的能讓他說成白的,白的也能讓他說成黑的。
很顯然,劉興明是想要傾向於準噶爾一方的,要不然也不會在進入西域后直接朝準噶爾的方向而去,而不是葉爾羌。
這麼看來,他說的話倒是有幾分可信。
但有幾分可信並不意味著完全可信,畢竟漢人肚子里的彎彎繞同樣很多。
僧格可不打算冒著巨大的風險跟劉興明合作,他還是要先探一探劉興明的底子再說。
「這麼說來,特使倒真是我的貴客了。不過,不知此番特使帶來了多少人?」
「一百人。」
劉興明毫不猶豫的答道:「都是我的隨從,他們帶來了一些中原的特產,是大明皇帝陛下賜給可汗的。」
一百人?
這下僧格有些懵了。
這個漢人,不會是在搞他心態吧。
「特使說笑了,只帶了一百人,你怎麼讓葉爾羌那邊低頭歸還相應的牧場?」
劉興明作出吃驚狀:「葉爾羌也是大明的藩屬國啊,既然天子有旨他們理當歸還,難不成他們還能抗旨不尊不成?」
僧格心道這個劉興明是在裝傻還是真的傻,在這裡胡攪蠻纏的。
「特使有所不知,並不是所有的西域部族都像準噶爾這樣對朝廷忠心耿耿的。葉爾羌那邊一直對中原不服,若是旁的事情還好,讓他們歸還牧場,他們是萬萬不會做的。」
「僧格可汗的意思是,葉爾羌那邊要抗旨不尊?」
劉興明作出一副憤怒的表情,沉聲道:「要是這樣的話,那我確實得寫一份信命人送回中原去,交到京師由陛下聖覽。」
「西域距離中原路途遙遠,一來一回不知要多久,特使這樣做的話,恐怕得等到幾個月後才能得到援兵了。」
僧格作出一副無奈狀。
「如果想要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的話,特使不妨以大明朝廷的身份寫一份文書責斥葉爾羌方面佔據我準噶爾的牧場,並責令其歸還。他們肯定是不會還的,屆時本汗便可以理所當然的起兵攻打葉爾羌。」
可以說劉興明在僧格的面前立了一根杆子,而僧格也毫不猶豫的順著杆子向上爬。
雙方都很配合,這是劉興明沒有想到的。
「這簡單,陛下本就是命我調和矛盾,算是授予了我臨時決斷的權利,這份文書我來寫。」
劉興明生怕僧格反悔,連忙板上定釘一般的拍死了。
「西域有準噶爾這樣忠於朝廷,忠於皇帝陛下的部族,真的是一件大喜事。事後我肯定會向天子稟告清楚,替僧格可汗請功的。」
「那就多謝特使了。」
僧格微微頷首致意。
……
敦煌。
李定國已經是收到劉興明派人送來的第三封信了。
這封信上明確的交代了劉興明即將前往準噶爾的王都,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送信的頻率會更慢,時間間隔會更久,請晉王一定要有心理準備。
李定國當然是有心理準備的。
西域之大,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都說望山跑死馬,這放在西域是在合適不過的。
劉興明本人作出如此大的犧牲,不惜孤身潛入敵人內,李定國自然也不能待在敦煌享清福。
事實上他已經派人四處查探,把西域的背景摸了個透。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西域諸國的實力基本上和嚮導描述的差不多。
只是有一點嚮導沒有講清楚,那就是準噶爾和葉爾羌之間積怨很久。
雙方爭奪草場資源爭奪的十分激烈,已經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雙方互有勝負,誰也不能穩穩壓過誰一頭。
在這種情況下,雙方肯定是有火藥味的,只要那麼一點就能燃起熊熊大火。
在劉興明出發前,李定國曾經特意囑咐過絕對不能輕易的表露出想法,而要根據準噶爾方面見招拆招。
只有這樣才不容易引起準噶爾方面的懷疑。
畢竟明軍大軍集結在了敦煌,處於一個相對安全的位置,恰好是準噶爾的盲區。
只要準噶爾不怕大量的哨探來敦煌,是不可能發現這一布置的。
李定國原本的打算就是等到準噶爾和葉爾羌雙方打起來之後,再率領明軍主力從敦煌殺入,接管西域之後再實行軍屯制度,通過百十來年慢慢的把西域的認同感恢復。
如此一來,絲綢之路暢通,西域回歸大明治下,李定國也能夠和皇帝陛下交代了。
現在的問題是李定國忽略了一點,那就是西域太大了。
從準噶爾王都往返敦煌時間實在太久了,這就決定了劉興明跟他之間的溝通不可能有時效性,李定國得根據信來的時間進行反推,才能判斷現在劉興明大概處於一種什麼狀態。
劉興明也是同理,他接到李定國的回信時,這封信肯定已經送出去一個月以上了。
這就十分考驗彼此雙方之間的默契,不管是哪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都會出現不可估量的後果。
李定國當然給了劉興明臨時決斷之權,但僅僅如此還是不夠的。
他必須算準葉爾羌和準噶爾開戰的時間,然後提前派兵進入西域。
這樣才能在雙方激戰之時佔據足夠多的城池,獲得場面上的優勢。
都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但也很考驗漁翁入場的時機啊,早了晚了都不行。
李定國雖說是身經百戰的名將,但畢竟沒有在西域打過,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他只能暗暗在心中告訴自己,只要按照自己的節奏走,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一個月,一個月的時間足夠劉興明說服準噶爾出兵了吧?
如果是這樣的話,大約半個月後李定國出兵時機是最合適的。
在這件事上李定國不打算跟夔東將領有太多的商議。
一方面他是怕劉體純因為擔心兒子安危而做出一些盲目的事情,另一方面李定國也不希望在這種關鍵的時候有旁人影響到他的判斷。
該大伙兒建言獻策的時候就暢所欲言,該一人決斷的時候李定國也會很果決。
這就是他李定國,這就是大明戰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