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修橋
嬴政這一露面就嚇得魏國退出了合縱。
楚國原本只想混水摸魚乘機占點便宜,此時知道嬴政沒死自然也就不會趟這淌渾水了。
於是合縱馬上就只剩燕、代兩軍。
這一回眾人就傻眼了。
燕王喜愣了好一會兒,才捶胸頓足的破口大罵:
「今趟要被這孽子害死了!」
「他還道嬴政必死,現在嬴政非但沒死還御駕親征……」
「以嬴政之殘暴,他又怎會放過燕國?」
「燕國百年基業都要因他而毀!」
姬丹聽到這消息時卻直呼不可能。
「定是那秦人使詐用假嬴政騙我退兵!」
「我等莫要上當,建功立業便在此時!」
……
姬丹會這樣猜測還是很有些道理的,因為嬴政有替身那是天下皆知。
誰又能保證不是秦國為了解三郡之危把替身抬出來「用一用」呢?
然而,事實卻給了姬丹狠狠一巴掌……
因為王翦給姬丹送去了一份大禮:
數十個木盒,每個木盒裡都裝著一顆人頭。
不用說也知道便是刺客荊軻一行人。
同時王翦還告訴姬丹一個差點讓他氣絕身亡的消息:
「刺客在邯鄲時就已被識破,他們一直都在邯鄲大牢中。」
「你等中了大王之計了。」
這話只氣得姬丹口吐鮮血大喊一聲當場昏倒在地。
於是燕、代聯軍當場就士氣大減毫無戰意。
相反,秦軍卻是士氣大振一改之前驚惶之色。
士氣這東西很奇怪,尤其是冷兵器作戰時期,雖是看不見摸不著卻真實存在。
比如此時在三郡對陣的兩軍,在兵力對比甚至糧草上沒有半點區別。
如果說有什麼區別的話那就魏國的退出使秦軍少了許多壓力。
但依舊是燕、代二十八萬對秦軍十六萬,秦軍依舊缺糧。
然而士氣此消彼漲之下還沒正式開打卻是勝負已分了。
跑得最快的就是燕王喜。
秦軍還在城外整軍時就發現燕軍旗幟大亂營帳內燃起了大火……
燕王喜還算有些理智,知道離開前要燒毀糧草。
但秦時可沒有火油之類的東西,燒糧草也只是將糧車聚成一堆然後點上一把火。
王翦當機立斷命秦軍進攻,接著在火勢蔓延前成功將其撲滅搶回大批軍糧。
醒來的姬丹聽聞燕王喜已撤軍,只得無力的揮揮手,說道:
「大勢已去,撤軍吧!」
趙嘉是最後撤軍的,但趙嘉因為之前有所準備再加上又是北地精兵,所以有條不紊一路上護著自己的糧草回撤。
秦軍則由王翦坐鎮三郡,部將辛勝、楊端和分別追擊燕代兩軍。
因此沈兵也不得不又一次踏上行軍的道路。
而且像沈兵這樣的工程兵還在前方……
這一度讓沈兵不明白,這要是敵人突然殺個回馬槍怎麼辦?
後來才知道對於燕軍來說這基本是多餘的。
之所以讓工程兵在部隊前方,是因為的燕軍為了阻擋秦軍追兵往往會交沿途的橋樑燒毀。
於是工程兵就要在前方修路架橋。
行軍對沈兵來說算不了什麼……此時的沈兵配有馬車和車夫,往車上一坐就讓車夫慢慢往前趕就是,車的四周還有幾個親衛護著,還頗有一點當官的樣子。
倒是修橋是個麻煩事。
部隊行軍至傍晚就被一條河擋住了去路。
陳隗一聲令下:
「砲師連夜搭橋!」
砲師上下不由紛紛叫苦。
這時本該是埋鍋造飯的時候,部隊行軍一天早已餓得前胸貼後背,卻不想要在這時搭橋。
不過這又責無旁貸。
因為部隊是否能前行能否及時追上敵人就看搭橋速度了。
沈兵帶著蒼和澮上前先去看看情況,這一看之下不由倒抽了一口涼氣。
面前是條數十步寬的大河,其上原本有一座木橋,但那木橋卻被燕軍拆得十分徹底,連打在河裡的木樁都被連根拔起。
澮看著光禿禿只剩下幾根殘木漂在河邊的水面說道:
「燕軍倒是費了些力氣。」
「那些木樁必是被他們以繩索牽引以馬力拔起的!」
沈兵一聽就明白了,燕軍是拆一段拔一段。
只要繩索夠長夠多,然後綁上木樁對面再將戰馬拉著一使勁……那些木樁便會被一根根拔起。
通常拆橋都不至於拆得這麼徹底,更多的是一把火燒掉。
但燒橋必然會留下木樁,追兵很快就可以在木樁上搭起一座新橋。
顯然,燕軍是為了爭取時間。
或者也可以說,他們逃到這裡已經緩上一口氣。
後來沈兵才知道,這是一方面是因為燕國因為與趙國一樣北臨匈奴所以有更多騎兵。
另一方面則是燕軍不等後續步兵過河就開始拆橋。
這導致許多燕軍只能拋棄盔甲泅渡過河,那些不會游泳的只能找片密林藏了起來自求多福了。
這時楊端和就從一側趕了過來……
楊端和親率騎兵在最前方追擊敵軍,此時卻被這條河擋住無法前行。
楊端和一見沈兵就興奮的叫道:
「工師來得正好,搭橋過河卻需多長時間?」
沈兵對這事並不內行,只能將目光轉向身邊的澮。
澮拱手回道:
「將軍,伐木扎樁且還需探得河水深淺。」
「屬下以為至少需要兩天時間!」
……
澮還沒說完就被楊端和打斷了:
「兩天,兩天後燕軍早就逃回城池了!」
接著楊端和又皺眉說道:
「工師有所不知,燕軍與代軍此時正在北岸數裡外休整。」
「還有大批糧草集中在北岸。」
「若是兩日才能搭好橋,那批糧草……」
原來燕軍的運糧大隊恰好趕到這裡才得到前方潰退的消息。
因為沒有接到撤退的命令前方的不敢退而後方又源源不斷的擠上來,不久就匯聚了一大批。
秦軍缺的就是糧草。
幾乎可以說有糧草就可以追擊,沒有糧草就算是放開城門讓秦軍打也沒法……秦軍雖是勇猛但也無法餓著肚子攻城吧。
所以,眼前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讓這批糧草回城。
想了想,楊端和又問:
「最好,可以讓我軍今晚便過河。」
「如此一來,明日天色一亮便可殺他們個措手不及!」